現在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相關概念也是鋪天蓋地,資訊科技、新一代資訊科技、資訊化、數字化之間的區別與聯絡是什麼?我們梳理了關於掌握數字化轉型最重要的幾個概念和大家分享。
概念一:資訊科技
資訊科學奠基人夏農(Shannon)在1948年就提出“資訊是用來消除隨機不確定性的東西”的定義[1],這一經典定義很鮮明地揭示了資訊對於人類經濟及社會活動的巨大價值,人類正是透過獲得、識別自然界和社會的不同資訊來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縮寫IT),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資訊,即對資訊進行採集、傳輸、儲存、加工、表達的所採用的各種技術(包括感測技術、計算機與人工智慧、通訊技術和控制技術等)、裝置(包括感測器、網路基站、計算機、顯示器等)以及軟體工具(包括工業軟體、基礎軟體以及各種平臺等)的總稱,通常也被稱為資訊和通訊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掌握資訊科技的本質是科學把握“數字經濟”、“資訊化”、“數字化”以及“工業網際網路”等新概念的前提。本研究認為可以從“人類資訊本能”的維度去認知資訊科技衍生及發展的歷程。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是智慧化的資訊科技載體,人類用眼睛、鼻子、面板來感知和蒐集資訊,用語言、行為、文字來傳遞資訊,用大腦來儲存和處理資訊,用四肢和手臂來執行資訊,我們將這種人類與生俱來的資訊科技能力稱之為“人類資訊本能”,正是由於這種能力的存在,人類才可以降低不確定性的不利影響,持續趨利避害、繁衍生息。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與創新突破,人類的原始的“視”、“聞”、“聽”、“觸”、“記”、“算”、“想”、“行”等資訊本能也在加速演化和躍升。遠古時代,人類產生了文字、戰鼓、雕刻、烽火臺等資訊科技,資訊傳遞的超越了人類資訊本能,進而被傳承;到了近代,人類發明了電報、電話、無線電波等通訊技術,資訊的傳遞突破了時空限制,向更遠、更快、更準確躍升;到了現代,隨著計算機、網際網路、自動控制、積體電路、軟體工具等資訊科技取得突破,人類資訊的處理、分析、傳播、儲存、決策以及執行等能力都有了質的飛躍。
概念二:新一代資訊科技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雲計算、5G、區塊鏈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對的資訊的採集、處理、傳輸、分析、應用能力正快速朝著實時、精準、敏捷、智慧等方向躍升。2010年,在《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首次明確提出將新一代資訊科技作為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進行重點扶持,並將其分為下一代通訊網路、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效能積體電路和以雲計算為代表的高階軟體六個方面,其本質也是對人類資訊本能的不斷進化與突破。由此可知,新一代資訊科技與資訊科技在持續拓展人類資訊的本能以及消除隨機不確定性等方面,其實並無本質區別。新一代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工業網際網路、智慧製造、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金融等產業加速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轉型升級,催發了數字化管理、個性化定製、網路化協同、服務型製造等新模式新業態,對於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概念三:資訊化
資訊化的概念起源於日本,是1963年由日本學者梅棹忠夫在題為《論資訊產業》的文章中提出的,即:“通訊現代化、計算機化和行為合理化的總稱”[2]。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先生指出:“所謂資訊化,是指建立在IT產業發展與IT在社會經濟各部門擴散的基礎之上,運用IT改造傳統的經濟、社會結構的過程”[3]。本研究認為,從資訊化的價值效益切入,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理解其本質。宏觀層面,資訊化是具有時代特徵的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2006-2020年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中明確提出:“資訊化是充分利用資訊科技,開發利用資訊資源,促進資訊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歷史程序。”。微觀層面,即企業資訊化,是指企業充分開發和有效利用資訊科技和資源,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增進企業執行效率,提高企業綜合競爭能力的過程和方法。自2009年開始,在工業和資訊化部的指導和支援下,國家工信安全中心長期致力於推動我國兩化融合工作,其核心就是在我國工業化向資訊化過渡的時代背景下,透過兩化融合體系方法引導我國企業科學開展轉型升級。從資訊化角度,企業通常以業務痛點為切入,大多經歷了從業務流程梳理、業務流程最佳化、業務流程標準化、資訊系統建設、資訊資源利用等過程,最終實現降本、提質、增效的目標。
概念四:數字化
數字化轉型是推動我國工業化與資訊化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的重要驅動。當前,我國企業普遍處於從資訊化向數字化轉型的過度階段,傳統資訊化建設雖然在降本、提質、增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企業要想實現跨越式發展,就必須開闢一條創新引領和模式變革的新路徑,數字化給企業轉型變革帶來了新機遇。
近年來,國內外相關企業、研究機構針對數字化紛紛開展了系統的研究。美國工業網際網路聯盟認為:“工業數字化轉型的驅動因素是市場、監管和網路效應,關鍵技術包括邊緣計算、超連結、資料安全、人工智慧等”。埃森哲圍繞企業數字化運營、主營業務增長、商業創新三大價值維度,提出數字化轉型“三步曲”,並指出數字化轉型的最顯著特徵是透過數字化應用提升運營效率。IBM將數字化落在了戰略層面,指出數字化就是透過整合數字和物理要素,進行整體戰略規劃,實現業務模式轉型。Gartner認為:“數字化是利用數字科技改變商業模式,提供變革創新和價值創造的機遇,是數字經濟時代向數字化商業發展的過程或方法。”德勤基於新一代資訊科技的演進趨向提出“數字化轉型是運用新興技術重新想象商業、組織面向未來的一個發展過程”的觀點。IDC以機構的數字化能力建設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認為企業的成功立足於數字化轉型專案和專案群的成功實施,而具備相應的數字化能力是真正將這些專案落地的前提條件。華為認為數字化是透過新一代數字技術的深入運用,構建一個全感知、全聯接、全場景、全智慧的數字世界,進而最佳化再造物理世界的業務,對傳統管理模式、業務模式、商業模式進行創新和重塑,實現業務成功。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數字化轉型是以價值創造為目標,透過資訊科技的迭代創新與融合應用,驅動企業業務、組織、商業模式轉型變革,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戰略、過程和方法。具體來說:首先,數字化轉型的最終目標是為企業創造新的價值,這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初心所在;其次,數字化轉型是透過資訊科技的創新應用,提升企業數字化、智慧化水平,進而實現業務變革和價值創造的過程和方法,所以,數字化轉型本質上是賦能工具、手段,不是最終目標;最後,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發展戰略,企業需從戰略高度認知、規劃和實施數字化轉型。
本文來源於《價值增長 模式變革,2021企業數字化轉型研究與實踐白皮書》,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