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武鄉縣八路軍太行紀念館裡,陳列著一口80多年前的行軍鍋。這口鍋的邊緣已經裂開,鍋身上有著長長的裂縫,鍋底則足足有17個補丁。雖然經過修復,看上去不顯陳舊,但是這口鍋上的這17個補丁,依然在向人們無言地講述當年將士們的艱辛。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華兒女以堅定的家國情懷、永不服輸的意志,面對實力強大的敵人,毫無畏懼地奮起抗爭,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1938年4月4日,3萬多日寇兵分九路,對晉東南地區發起了進攻,在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的領導下,八路軍展開了反攻,採用游擊戰不斷與敵人周旋。
在戰鬥的過程中,游擊隊戰士表現得勇敢又機智,讓貌似強大的日本鬼子疲於奔命。
山西省武鄉縣王家峪村,在這個偏僻的小山村,抗日軍民同仇敵愾,與敵人展開了英勇的鬥爭。
李煥蘭是王家峪村的一個勤勞淳樸的農婦,她一聽說日本鬼子打過來了,就氣得咬牙切齒。
她說:“我沒有什麼文化,但是我知道,老祖宗留下的地,一寸也不能丟!”
當八路軍來到王家峪村後,李煥蘭被八路軍英勇抗日的行為深深打動,他便和丈夫一起,為八路軍做起了後勤服務工作,燒茶、送飯、運輸.....只要能幫得上忙的事情,夫妻倆都會搶著去做。
這天,在裡莊溝的山坡上,李煥蘭夫婦正在地裡勞作時,突然傳來一陣“砰砰”的槍聲,他們放下鋤頭一看,原來是八路軍與鬼子又展開了一場激戰。
戰鬥過後,李煥蘭的丈夫發現草叢裡躺著一個渾身是血的八路軍戰士,他馬上將戰士抬上擔架,然而,這位戰士卻始終不肯上擔架。
當問起原因時,這位戰士流著淚說道:“我是炊事班的班長,旁邊的那口鍋,從長征時就一直跟著我,爬過雪山,走過草地,煮過草根皮帶,不知救了多少戰士的性命,我對它的感情很深,別讓它離開我!”
於是,李煥蘭丈夫和戰士們將鍋也抬到了戰地醫院。
然而,這位炊事班班長終因傷勢過重離開了人世。
在犧牲前,他噙著淚花說道:“同志們,一定要......將這口鍋......儲存下來!”
李煥蘭丈夫含著淚點了點頭,準備將這口行軍鍋揹回了家中。
但不幸的事情再次發生,在轉移這口鍋的途中,李煥蘭丈夫被鬼子發現後慘遭殺害。得知這個悲痛的訊息,李煥蘭頓時暈倒在地。
醒來後,李煥蘭看著丈夫的遺體抽泣著說:“我一定要將這口鍋儲存好,為你報仇!”
1939年10月,八路軍又來到了王家峪村,並將這裡作為駐紮地。李煥蘭聽說這個訊息後,便將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迎接八路軍將士的到來。
擔任八路軍副總指揮的彭德懷,聽說李煥蘭的家人為抗戰做出了巨大犧牲時,不禁為之感慨。
李煥蘭也邀請彭德懷和夫人浦安修住在了她的家裡,熱情地招待他們。
彭德懷十分感激地說:“你們家了不起,為革命事業做出了這麼大的犧牲!”
李煥蘭回答說:“只要能打跑日本鬼子,哪怕拼掉我這條老命也沒關係!”
彭德懷夫婦將李煥蘭當做家人一樣,非常關心她的日常生活,一有空就和她拉家常,噓寒問暖。
一天,李煥蘭的家裡來了幾個八路軍戰士,這時李煥蘭家的那口小鍋不夠用了。
怎麼辦?這時,李煥蘭想起了丈夫留下的那口鍋。
然而,這口鍋已經破爛不堪,怎麼用呢?
眼看就要快到中午,李煥蘭趕緊跑到附近的集市上請了一個補鍋匠,讓他將這口鍋補好。
補好了鍋後,李煥蘭又一口氣跑回了家中,笑著對戰士們喊道:“大家不用擔心,有鍋做飯了,今天一定讓大家吃個飽!”
彭德懷看了看這口鍋,只見鍋底滿是補丁,不禁十分驚訝地數了數:“一,二,三.....一共十七個補丁,這個鍋不簡單啊!.”
李煥蘭說:“這鍋確實不簡單!等我做完飯,再和你們說它的來歷!”
在吃飯時,李煥蘭對彭德懷夫婦和戰士們詳細講述了這個鍋的來歷,大家聽後深受感動,不禁紛紛落淚。
離開王家峪村時,彭德懷含淚對戰士們說:“這口鍋為革命立下了汗馬功勞,等到全國解放後,一定要把它放在博物館!”
在之後的半個世紀裡,李煥蘭和她的家人一直將這口鍋儲存著,很少拿出來使用,生怕將它再用壞了。
1988年3月,工作人員從李煥蘭的家中徵集到了這口鍋。此後,這口鍋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一直陳列於八路軍抗戰史陳列館第2展廳。
如今,這口行軍鍋靜靜地躺在紀念館裡,這樣一口滿身補丁的行軍鍋,就像一顆活化石,記錄著多少革命歲月的滄桑,它身上的17道補丁,就如同戰士們英勇作戰後留下的一道道傷痕。看著它,會勾起人們多少回憶,讓人們沉思,讓人們警醒!
參考文獻:
背鍋走長征的感人故事,文史月刊,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