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訊 “在陰暗的樹下,在急流的水邊/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無人的山間/你們的身體還掙扎著想要回返/而無名的野花已在頭上開滿。”這是詩人穆旦在《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中的詩句。作為中國遠征軍的一員,他在詩中描寫的是慘烈的“野人山大撤退”。
1942年3月8日,日軍攻佔緬甸首都仰光,切斷了當時我國最重要的國際運輸線路——滇緬公路,威逼印度和中國的大西南。為了保衛滇緬公路,中國政府抽調了十萬名精兵組成遠征軍奔赴緬甸抗日。
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浴血奮戰,沉重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但後來因為英軍配合不力,遠征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5月上旬,中英軍隊開始撤退。日軍切斷了遠征軍的歸國通道,少數戰士跟隨美國統帥去了印度,大部分戰士都在杜聿明將軍的帶領下走進了野人山,他們準備從那裡繞道回國。
洪流沖走一個班
野人山,又稱胡康河谷,緬語意為“魔鬼居住的地方”。位於中印緬交界,綿延數千裡,縱深二百多公里,山上森林蔽日,猛獸成群,毒蟲遍地,傳說還有野人出沒,方圓數百里都是無人區。
胡康河谷形勢圖
1942年6月,數萬名疲憊的遠征軍戰士走進了這片兇險之地。原始森林“容量大如海”(穆旦《森林之魅》語),成千上萬棵百年參天巨樹,枝葉層層疊疊遮住天空,陽光都照不進來。偶爾看到斑駁的蔚藍,大家就會精神一振。
到了夜晚,豺狼虎豹就開始出沒,淒厲的獸吼響徹山谷,聽得人毛骨悚然。戰士們用芭蕉葉和樹枝搭成簡易棚子,每個面積大約三四平方米,只能容十個人,大家就擠在裡面過夜。
有時,戰士們要在河水裡走兩天才能上岸。大家的身子都泡得浮腫起來。進山十幾天後,熱帶雨林的雨季到來了,天天都是傾盆大雨,戰士們在泥濘中舉步維艱,逢下山就裹著泥水滾下來。山洪爆發時震耳欲聾,一下子能沖走很多人。有一次,整個班的戰士都被山洪沖走了。
地圖這時也派不上用場,戰士們經常是走了好幾天又回到原點。回家的路異常的漫長。
皮鞋腰帶當食物
進入野人山一個月後,部隊開始斷糧,在多名戰士失去生命後,杜聿明將軍只得把馱運物資的一百多匹戰馬都殺掉,讓戰士們飽餐一頓。戰馬吃完後,大家就開始吃皮鞋,腰帶,連手槍皮套也成了食物。當這些東西也吃光以後,戰士們就只能夠靠樹皮和草根來維繫生命了。
遠征軍戰士和馱著物資的戰馬在渡河
有的戰士看到河邊長著野生魔芋,只是挖了一小塊舔了舔,舌頭便馬上就腫起來,連話都不能說了;有的戰士誤食了有毒菌類,痛得滿地打滾,但因為沒有藥品,大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失去生命。
多日以樹皮和草根裹腹,很多戰士的身體開始浮腫起來,走不動路了。有的戰士“撲通”一聲倒在地上,就再也爬不起來了。
螞蟥嗜血巨蚊襲
野人山一到雨季,便成了螞蟥的天下,熱帶雨林裡到處都是。戰士們在樹下走,這些嗜血者就在樹葉上窺伺,一旦人體觸到樹葉,它們就爬到面板吸血。緬甸螞蟥體型碩大,一隻大螞蟥一次能吸一斤血!就是小螞蟥也會從衣服縫隙鑽進人的面板,吸血無聲無息。等到戰士們發現時,吸飽血的螞蟥已經滾圓了。戰士們每天都能從身上捉到一大把螞蟥。
比螞蟥還猖獗的就是巨蚊。野人山的蚊子翅膀展開,足有蜻蜓那麼大,戰士們被咬得渾身是紅腫的大包,奇癢難忍。如果用手拼命地抓,面板鮮血淋漓。有時戰士們走到沼澤地帶,嘯聚在那裡的巨蚊成千上萬,如黑雲壓城般大家撲來,縱使久經沙場的人,也會心驚膽顫。
戰士們越往野人山縱深挺進,裡面就越陰森恐怖。因為更加可怕的就是,傳染病、瘴氣開始在軍隊裡流行,成千上萬名戰士倒下了,草棚和路邊裡堆滿了屍體,散發出惡臭的味道,狀極慘烈。
累累白骨來指路
經歷了太多戰士失去生命,大家對死亡已經麻木了。很多人不再想能不能活著走出野人山,而只是在生命本能的驅使下機械地步履蹣跚著。
戰士們找不到棚子住,就把路旁屍體挪一挪,睡在旁邊。屍體經過蛆蟲螞蟻齧噬,巨蚊螞蟥吸血,大雨河水沖刷,幾小時之內就會變成累累白骨。因為頭骨是圓的,所以風一吹就和身體分了家,在地上“骨碌碌”滾動。沿途有這麼多同袍的白骨指引方向,戰士們竟然不迷路了。
大家憑藉頑強的毅力苦苦支撐,沿著累累白骨指引的方向,從夏天走到了秋天。
成功歸國三千人
有一天,戰士們艱難地爬上了一座陡峭的山峰,忽然看到遠處有紅紅綠綠的軍用帳篷,大家還以為是海市蜃樓。直到帳篷裡有人出來招手,大家激動得熱淚盈眶,興奮地高喊:“我們有救了!”
原來是部隊與司令部取得了聯絡,盟軍派飛機往森林裡投下糧食衣物、藥品電池、發報機降落傘等物資,降落傘被戰士們做成帳篷,在裡面設立了供給站。
幾天以後,最後一批走出野人山的遠征軍戰士,被送往位於印度蘭姆伽的遠征軍基地。
中國遠征軍出國作戰有十萬之眾,從戰場生還的只有四萬多人,而最終走出野人山,最後回到祖國懷抱的只有三千多人。最後,用穆旦《森林之魅》的結尾,向這些把為了人類和平,而把熱血灑向異國的英靈們致敬——
你們死去為了要活的人們的生存/那白熱的紛爭還沒有停止/你們卻在森林的週期內,不再聽聞/靜靜的,在那被遺忘的山坡上/還下著密雨,還吹著細風/沒有人知道歷史曾在此走過/留下了英靈化入樹幹而滋生……(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