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寧夏》講述寧夏人自己的歷史
文/耿萬榮
歲月如梭,往事如煙。
離開簡泉農場40多年了,每次前往惠農區路過簡泉農場,坐在車窗前眺望那一閃而過的樹木、渠道、湖泊……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在簡泉農場生活、學習、工作的激情歲月。
“簡泉”原名來歷有兩種說法。
其一是說在賀蘭山澇壩溝裡有一股泉水叫“澗泉”。據平羅縣《府志》記載,“澗泉在縣北三十五里。“澗泉”如何由澗泉演變為“簡泉”無從考證。
澗泉泉水彙集,流淌下山,為賀蘭山下一自然小村受益,此村就取名叫簡泉子。1955年簡泉農場建場前,簡泉農莊與簡泉子村莊相鄰,故定名為簡泉農場。
其二是傳說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十幾位老公安接受上級任務到石嘴山考察建立勞改農場,考察人員一行從黃渠橋驅車往西直奔賀蘭山東麓西長城、昊王渠遺址末尾,在潮湖、明水湖、高廟湖、燕窩池等荒無人煙的鹽鹼地行駛幾天,所到之處全是一片白茫茫的大鹼灘。戈壁鹽鹼灘霧氣繚繞,有的鹼灘冒水泡,像鐵鍋裡的開水咕嘟、咕嘟不停地翻滾發出響聲。
一位年輕人看到鹽鹼坑裡冒水泡欣喜若狂,對著原野狂喊一聲“我們找到泉水啦”,旁邊的戰友眼睛一瞪大吼:“什麼泉水,那是鹼水!”。
年輕人說,管它鹼水?還是鹽水?只要是從地下冒出來的水就是泉水。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一位文質彬彬的老公安說,那我們考察建場的這個場名就叫“鹼泉農場”吧。
後來幾位文化程度高的文職人員查閱辭典幾經討論後報經甘肅省有關部門批准,最終確定場名為“簡泉農場”。
簡泉農場地處大武口區東北十公里處的賀蘭山東麓,位於惠農區境內,南北狹長。
包蘭鐵路中莊子、惠農、關家莊等火車站穿越農場23公里,110國道、燕簡、簡黃公路南北東西過往,唐徠渠第二農場渠橫貫南北,東靠三二支排水溝,南臨農指,西靠賀蘭山,北與惠農下營子接壤。
從南到北的幾十裡中間有幾段間隔著惠農區的簡泉子村、安家莊、王家莊、羅家莊、任家莊、中莊子等自然鄉村。
1953年春,甘肅省公安廳勞改局所屬潮湖農場設立簡泉分場,3月獲批為"地方國營簡泉農場"(對內稱甘肅省第五勞改管教隊),農場幹部、勞動力和生產資料都由原潮湖農場提供。
確定全場土地面積約13萬畝,從潮湖農場調撥勞改犯2900名,把潮湖農場的第七、八作業站的幹部和勞動力全盤劃撥給簡泉農場。
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後,簡泉農場劃歸自治區勞改局管理。簡泉農場建場初期,幹部職工來源於勞改農場時期留場的幹部、工人。
後來又從從渠口農場整體調動,同時從區內外農村分批招收,七十年代初天津知青、石嘴山知青,歷屆回場的高中畢業生和歷年復轉軍人及婚入人員陸續補充,逐步形成一個五湖四海的大群體。1960又從湖南等15個省市接收來場就業人員家屬886人。
1955年至1969年,簡泉農場隸屬公安部門領導,農場是以改造犯人和安置就業人員為主的事業單位。勞改農場期間,農場主要是作為改造犯人及犯人刑滿釋放後安排勞動就業的場所。
《寧夏農墾志》記載“1970年2月,青銅峽水庫搬遷區的渠口農場職工遷往簡泉農場459戶,2315人,其中勞動力1094人。”
當年父母親和姐姐等一大批職工帶著行李乘坐火車於2月初先期到達簡泉農場準備春耕生產。遷移從2月初到10月底,包蘭鐵路渠口堡、平羅兩個火車站到處堆放著遷移職工的箱箱櫃櫃、罈罈罐罐等家庭所需物品。
貨物裝車後大人小孩隨乘一節悶罐車廂到平羅火車站下車。
渠口堡火車站是中寧縣渠口農場境內的一個鐵路中間車站,地處戈壁荒灘,附近十里沒有村鎮。
在等待車皮裝貨的日子裡,我們從鐵道傍邊撿來廢棄的枕木皮子、煤渣、柴草用石頭支起鐵鍋做飯,火車站周邊一時車來人往,炊煙裊裊。
一次巧遇鐵路供應車停留,母親買回豆瓣醬和餅乾,我才知道火車上還賣這麼好吃的東西,感覺非常好奇。
在平羅火車站第一次喝豆漿,吃油條,才曉得天下還有這麼好吃的美味佳餚,現在回想起來感覺真是幼稚可笑。
那個年代下了平羅火車站隨著父母認領火車卸下的貨物,然後乘坐農場派來的馬車翻越戈壁沙丘,沿著唐徠二農場渠一路顛簸來到簡泉農場五站高五斗(二農場渠第五支斗渠俗稱:高五斗)第七生產隊。
1972年春,簡泉農場劃歸石嘴山市管理,1973年移交自治區農墾局管理。
1977年11月,自治區革委會決定把簡泉農場七、八、九生產隊的13708畝耕地劃給蘭州軍區20師,簡泉農場七、八、九隊的一千多名職工又遷移到永寧縣玉泉營農場。
隨著農墾事業的發展,後來許多職工又分別調往長山頭、連湖、靈武、賀蘭山等國營農場。
2001年,蘭州軍區20師簡泉部隊農場撤離,該場又交回自治區農墾局管理,2006年9月與簡泉農場合並回歸簡泉農場。
集聚了五湖四海的簡泉人經過艱苦創業,勤儉建場,把昔日一個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的鹽鹼地改良成溝渠縱橫,灌排暢通,綠樹成蔭,土地肥沃,稻穀飄香,瓜果滿園,畜禽肥壯的現代農業企業,為解決石嘴山百里礦區職工的商品糧和肉菜等生活用品做出了突出貢獻。
那些曾經轉戰全國公安勞改系統來到簡泉農場的老革命,他們戎馬一生,最後在簡泉農場依然堅持發揚革命傳統,把自己的餘輝灑在賀蘭山下。
白步華,1936年參加革命,先後歷任簡泉農場辦公室主任、副場長等職務,馬成祿,1937年2月在甘肅慶陽參加紅軍,先後歷任簡泉農場三、四站副站長、工副業科科長等職務。
簡泉農場40多名離休幹部中有許多人先後參加過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
1949年全國解放後,他們轉入公安勞改系統相繼輾轉全國各地來到賀蘭山下加入建設簡泉農場的行列,有的老幹部到簡泉農場工作後又參加了最後一次剿匪戰鬥。
那是1960年,惠農縣羅家園子牧民羅治業、羅守業,在曾經當過國民黨偽兵陳漢岐的煽動策劃下,秘密串聯網路郭栓子殘匪和簡泉農場勞改釋放的8名就業人員計劃於當年6月6日陰謀暴動,後被我公安機關發現,“二羅”狗急跳牆,於1960年8月25日19時10分在賀蘭山黑水溝羊圈打死我民警1人,搶走七九槍兩支,子彈14發,五四式手槍一支,子彈27發,七六二步槍子彈10發及兩個槍栓,上山為匪。
為了消除匪患,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石嘴山組織公安幹警、民兵和簡泉農場幹部參加圍剿。指揮部設在簡泉農場場部,簡泉農場黨委書記劉君器任剿匪指揮部副指揮。
經過四個多月的追捕,“二羅”判匪於1961年1月8日在賀蘭山小黑溝的山洞裡被活捉,連夜突擊進行了審訊,同時挖出隱藏的同夥楊長和、劉興和等5人,並查明瞭參加這次預謀叛亂的案犯34人,逮捕判刑33人,依法鎮壓了叛匪首犯羅治業、陳漢岐。
老公安在簡泉農場創業中就地參加剿匪載入《簡泉農場場志》,為後輩留下了不可抹滅的精神財富。
在簡泉農場讀小學上初中時,班主任老師每年都要請老紅軍、老八路和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的老革命給我們作憶苦思甜報告,講述當年他們在苦難深仇中參加革命的動人事蹟。
1972年清明節,我上初中二年級時,簡泉農場學校組織學生到惠農西永固革命烈士陵園掃墓,時任簡泉農場黨委副書記的李英選用濃郁的平羅家鄉方言為簡泉、燕子墩、西永固三所學校的學生介紹了他的戰友任天才和他並肩作戰的動人事蹟,任天才最後被國民黨馬鴻逵的爪牙抽筋、坐老虎凳、灌辣椒水折磨致死,值此任天才烈士的事蹟在我腦海中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記。
同年“六一”活動,場部小學請侯老伯講述他當年跟隨彭德懷做飯喂戰馬的精彩故事。
40多年過去了,那些老革命當年講述的革命故事像電影一樣,一幕幕的在我的腦海中迴盪不息。
未完待續
文章作者系石嘴山市科技局退休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