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安史之亂得先說節度使制度,說節度使制度又得先說募兵制,說到募兵制還不得不說府兵制。
何為府兵制
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閒時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府兵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全國都有負責府兵選拔訓練的折衝府。然而,唐朝仍然陷入封建帝國無法避免的的一環即土地兼併,而府兵主要是均田的農民,均田制被破壞。府兵制失去存的經濟基礎,府兵大量外逃,軍府無兵用,府兵制名存實亡。
募兵制
府兵制雖然失敗,但是唐朝不能沒有兵士,在無兵可用情況下,唐玄宗實行募兵制,即軍人由國家招募,包吃包住,免徵賦役,這待遇相當不錯。募兵制計程車兵以當兵為職業,軍事訓練不歸折衝府負責,將領長期統帥一支軍隊,兵將之間有了隸屬關係,導致軍閥的形成。軍官剋扣兵士軍餉,部分軍士成為軍官的私兵和奴僕,這些職業兵士為反抗壓迫開始反抗甚至譁變。軍士和軍官從隸屬關係轉變為合作關係。即使做事你給錢,不做事你也得給錢,少一分都不行。這些士兵逐漸變得驕橫,殺帥長,大鈔劫,狃於利而然也成為家常便飯。這些職業士兵的最高長官就是節度使。
節度使
節度使,重要地區置總管統兵,即節制排程的軍事長官,初設時負責管理排程軍需的支度使,同時管理屯田的營田使,主管軍事、防禦外敵,唐朝天寶後,又兼所在道監督州縣之採訪使,集軍、民、財三政於一身,到唐朝後期勢力大大加強,已經到獨攬大權的地步,節度使絕大部分由地方官員出任,中央派員寥寥無幾。節度使儼然已經成為地方諸侯,軍閥。節度使聽命於中央的除了那一點點可有可無的忠心之外,毫無節制。唐玄宗時期邊鎮十節擁兵四十九萬,而中央禁軍不過十二萬人,而平盧、范陽(幽州)和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已經擁兵二十餘萬,安祿山勢力範圍經濟逐漸繁榮,源源不斷的財源讓這些節度使不斷招兵買馬,士兵只知節度使而不知皇上。
為何不廢除節度使
安史之亂被平定、鎮壓後為何不逐步廢除節度使?平叛安史之亂哥舒翰、陳玄禮、郭子儀、李光弼一系列名將相當一部分就是節度使。戰時朝廷一系列權力下放,各方節度使勢力反而急劇暴漲。李亨繼位後,任用宦官,對忠於朝廷的節度使大加迫害。唐末一個叫朱溫的節度使終於把搖搖欲墜的大唐推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