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卷金衝及所著《周恩來傳》,心情久久無法平靜,重溫那一段波然壯闊的新中國誕生史,緬懷老一輩革命家走過的人生軌跡,對今天的年輕人來說意義深遠,列寧說:“忘掉過去就意味著背叛”,而記憶過去是為了未來,那麼就跟隨我走入周恩來的輝煌人生和內心世界吧。
1898年3月5日在今天江蘇省的淮安一個小生命呱呱墜地了,父親給這個嬰兒取名“翔宇”,寓雄鷹展翅飛翔在蒼穹之意,周恩來從小就顯示了不同於常人的智慧和成熟,1911年年底,12歲的周恩來在瀋陽東關模範學校上學了,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校長講到精彩處突然停頓下來,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請問為什麼讀書?”而同學們的回答都不能令校長滿意,當問到周恩來時,他站起身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從瀋陽模範中學畢業後,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東渡日本留學,留下了“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的詩篇。
1919年回國後。在天津參加五四運動,組織覺悟社,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從那時起,他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成為一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1920年至1924年先後去法國和德國勤工儉學,192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總支部書記,並參加中共旅歐總支部的領導工作,對早期的建黨、建團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7年3月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獲得勝利;8月領導了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為建立人民軍隊作出了重要貢獻,後來經過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為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武裝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作為新中國的首任總理是夜以繼日的工作,他在擔負處理黨和國家日常事務的同時,和毛澤東一起制定了黨的社會主義建設的路線、方針、政策;幾個發展國民經濟的五年計劃都是他親自主持制訂和組織實施的。1960年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並採取一系列措施,使國民經濟順利地得到恢復和發展。還提出了中國知識分子絕大多數已經是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科學技術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關鍵性作用等觀點,對社會主義建設都有重大意義。在國際事務中,參與制定並親自執行了重大的外交決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體的方針和政策,創造性地貫徹執行了黨的革命外交路線。1954年,倡導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5年4月,率中國代表團出席第一次亞非會議,使會議通過了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萬隆會議十項原則。在“文革”中,顧全大局,任勞任怨,為繼續進行黨和國家的的正常工作,儘量減少損失,為保護大批的黨內外幹部,費盡心血,並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陰謀進行了各種形式的鬥爭直到1976年1月8日逝世。縱觀總理一生,他總是把個人理想和國家人民的命運緊密聯絡起來,把“為中華崛起”的崇高志向當作終生不渝的追求目標。這是周恩來人格精神的堅實基礎。有著強烈社會使命感和遠大志向的周恩來,曾在作文《奉天東關模範學校第二週年紀念日感言》中明確提出學習應以肩負“國家將來艱鉅之責任”為目的,開始把個人前途和國家民族命運聯絡起來了。周恩來一生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為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而鬥爭的偉大事業中,直到生命最後一息。
周總理的一生是為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他逝世後,長安街上靈車隊百里眾相隨的場面已經成為了後無來者的絕唱了,我們緬懷他的豐功偉績,更緬懷他的人格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