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們身邊都不乏“別人家的孩子”,IQ高,學習成績好。在父母眼中,他們都是我們的學習榜樣,
但是這些“天才”、“神童”就沒有弱點嗎?
朋友的兒子小樂智商145, 2歲可以背古詩,讀書之後也是成績拔尖。朋友作為“別人家的媽媽”,“母憑子貴”,不知收穫了多少讚美。
不過最近,朋友有些神傷。問其原因,原來是兒子周圍的同學都在疏遠他,他情緒很低落。
的確,上二年級的小樂可以閱讀五年級的課本,同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和他無法交流。
他也渴望有朋友,可是找不到有共同語言的人。時間長了,孤獨變成了自我懷疑,小樂覺得是自己不好,所以同學們才不和他在一起,異常敏感,極度焦慮。
我們常常覺得“天才”身上不會有任何弱點,但實際上,他們有著常人不知的傷悲。
因為他們強烈的高感知力,所以無論對於事物的接納程度,還是情緒的感知程度,都會異常強烈、敏感。
這類孩子,有個更為專業的稱呼“資優兒童”。而在法國,資優兒童在醫學上,被界定為需要受到特殊關注的人群。
在他人還沒弄明白事情原委時,資優兒童就已經快速抓住要點,感知到事情的走向;
在他人還在陷入世俗的困惑無可自拔時,他們就可以理性地做出判斷毫不慌亂。
那麼資優兒童如何化解焦慮、走出困境?
首先,尋找自己身為資優者的答案
資優兒童的大腦執行方式天生與他人不同,更為特殊。
同樣去遊樂場玩,普通孩子在享受簡單的瘋狂與快樂,而資優兒童則在探尋每個遊戲背後的意義。
有研究人員表示,其原因是高智商人群的大腦網路結構,與普通人不同。天才的大腦在休息時,和執行各種任務時非常接近。
他們天資聰穎、智力超群,是因為大腦一直在高密度地思考。
其次,認可自己的特殊天分和潛能
天底下沒有一模一樣的人,坦然接受自己的與眾不同,而不是因為自己的優秀和特殊感到困惑,甚至迷失自己。
畫家王冕,自幼放牛,八歲入學,以畫梅花聞名天下;
華裔數學家陶哲軒,七歲上高中,九歲上大學,是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獲得者。
這些天才都善於發揮自己的天賦,走出漂亮的人生之路。
最後,寬容自己,找到心靈的出口
資優兒童強烈的自尊心,使他們很多時候都無法向旁人求助。
他們對自己的要求過於嚴苛,求助他人意味著對自己的否定。本來的敏感情緒已經讓他們自覺艱難,如果與旁人訴苦,更代表著自我批判。
作為家人,更要給予孩子更多的呵護,鼓勵他開啟心房,傾訴悲傷。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資優兒童都是焦慮的,擁有完美人生的資優者比比皆是。
智商160的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智商190的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智商200+的義大利文藝復興家達芬奇等等。
焦慮並非無方法可循,接受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質,認可自己,接納自己,就會書寫更好的人生。
資優兒童的數量像大熊貓一樣稀缺,如果珍惜他們,保護他們的才能,他們將是改變這個世界的人。
請不要讓他們的優勢成為人生的羈絆,更不要讓他們成為美麗世界的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