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7日,經過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浴血奮戰,廈門宣告解放!從此,這座城市實現了“脫胎換骨、鳳凰涅槃”的滄桑鉅變。但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那些為了我們美好生活而犧牲的革命英雄。
也許很多年青人不知道這麼個英雄,也許很多人已經忘記了這個烈士,所以在這樣的日子裡,我們更應該緬懷下解放“廈鼓”戰役支前特等功臣:張水錦烈士。讓她的英雄事蹟提醒一代又一代的廈門人,為了民族解放和復興,為了人民幸福和安康獻出生命的英雄,永遠不能被人民遺忘。
張水錦烈士
張水錦,女,福建省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石美)南門村人,貧苦漁民。在解放前遭剝削欺壓,生活艱辛。1949年9月家鄉解放後,積極參加支前。10月15日夜,張水錦及家人共5人,駕駛兩條虎網船,運載解放軍271團的戰士從海滄出發,參加解放廈門鼓浪嶼的戰鬥。在離岸約100米處,被國民黨軍炮火擊中,船毀人亡;犧牲前拼力高呼“衝上去!”廈門解放後,解放軍第31軍授予張水錦支前特等功臣,並在其“廈門戰役船工功勞證”上寫道:“此次攻廈戰役,其熱心支前,勇敢積極的精神為國人所欽佩。”
解放前後
張水錦(1891-1949年),女,又稱張錦、錦娘、張錦娘;福建省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南門村人,貧苦漁民。
張水錦生長在漁船上,有父母兄弟共5人,以捕魚為生。父積勞早逝,弟於登岸賣魚途中失蹤。她18歲嫁給漁民黃進川,育有4男4女,一男早夭。
在舊社會,漁民遭層層剝削,政府、漁霸、海匪、水警隊、保甲長、魚商、牙販無不伸手要錢,逼得漁民終歲勞苦,度日艱難。漁民收網上岸要交三道“稅”:向政府交捐稅;向漁霸納漁稅;向海匪繳月費。魚蝦上市還得過三道關:水警隊的敲詐;保甲長的勒索;魚商牙販的盤剝。
抗戰期間,一次張水錦全家老幼出海捕魚,被日軍拘押在鼓浪嶼內厝澳,每天只給一點殘菜剩飯。張水錦一家在一個漆黑的夜裡,乘日寇不備駕船逃命。她的公公黃文田及長子黃驢、長媳張菊等人駕駛的第一隻船駛出不到百米,就被日軍發現,後被押至廈門虎頭山,黃文田老人遭到毒打。張水錦駕駛的另一條船尚來不及啟錨。一家人被日寇折磨了近一個月才獲釋返回石美。
1949年9月19日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角美鎮,石美的10餘名國民黨殘兵,脅迫張水錦駕漁船載他們過江,企圖潛逃到滸茂洲(今紫泥鎮),幸虧解放軍及時趕到,才使張水錦一家免受侵擾。
不久,石碼、海澄相繼解放,國民黨軍退踞廈門,不斷派飛機轟炸掃射解放區;張水錦年僅8歲的外孫張龍興被國民黨飛機炸死。九龍江口因受國民黨軍封鎖,漁民被迫停產,生活困難。解放軍不時給漁民送糧食,並派醫療隊為漁民治病。張水錦年僅3歲的孫兒黃亞國,突患急病,被解放軍醫療隊救活,轉危為安。
支前犧牲
1949年9月19日角美鎮解放,隨即在石美南門組建南臺船管大隊,發動組織漁民船工,籌集船隻載運解放軍渡海解放廈門。9月23日,張水錦和丈夫黃進川帶3個兒子黃驢、黃天足、黃富足出席船工大會,聽取部隊領導的動員報告後,她深為感動地說:“別人解放了我們,我們就要解放別人。支援解放軍解放廈門人民,是我們漁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她和全家在大會上帶頭報名參加支前,並把家中最好的兩條漁船作為支前船隻。解放軍規定,未滿16歲和超過50歲的男船工不參加渡海戰鬥,女性一律不參加。時張水錦已58歲,其夫黃進川已60歲,卻堅持要參加渡海戰鬥。部隊不予登記,並勸他們夫婦留在後方搞後勤工作,她理直氣壯地說:“我雖年過半百,但我能掌舵會划船。男人能盡忠報國,難道婦女不行嗎?”在她的堅決要求下,領導只得同意她一家5口兩條虎網船參加渡海戰鬥。張水錦家的船隻編入第一中隊第一分隊,次子黃富足任第一分隊副隊長。在180多名船工、106條船,3箇中隊的支前隊伍中,黃進川、張水錦夫婦年紀最大,張水錦是其中惟一的女隊員。
渡海支前隊伍建立後,立即投入緊張的訓練;晚上訓練,白天船隻隱蔽,人員上岸防空。在20天的訓練期間,張水錦主動承擔看護船隻的任務。領導再三動員她上岸防空,她卻堅持守護在船上。她說:“年輕船工要參加渡海作戰,要避開空襲,我已是年過半百了,為了殺敵,即使死了也心甘情願,讓我把這些船看好,為渡海作戰多做一點貢獻吧!”任憑敵機轟炸掃射,她毫不動搖地始終堅持守護在船上。
1949年10月14日傍晚,部隊在石美南門召開船工誓師大會。張水錦一家五口參加了會議,其次子黃富足還代表支前船工上臺發言:保證戰鬥到完成解放廈門鼓浪嶼的任務才回家。隨後支前船工隊伍離開石美開抵海滄待命。在支前船工隊伍即將出發之際,張水錦的大女兒黃玉花再次勸說母親不要隨船出海,可她堅定地說:“我們這次去即使回不來,也還是要去。反正我年齡大了,和支前船工共生死,沒什麼不得了。”
10月15日18時,解放廈門的戰鬥打響。張水錦一家5人分別駕駛兩條漁船,從海滄運載第31軍91師271團(濟南第二團)的戰士向鼓浪嶼前進。在退潮、風向不順的艱難情況下,冒著國民黨軍的炮火衝在最前頭。在離岸約100米處,一顆炮彈在張水錦的船邊爆炸,她的丈夫黃進川和兒子黃天足中彈倒下,此時已身負重傷的張水錦顧不上扶他們,毅然接過舵把繼續前進,並拼盡力氣高喊:“衝上去!”又一顆炮彈在張水錦身邊爆炸了;張水錦一家5人和兩條漁船均中彈沉沒。一門忠烈血灑鷺江,為解放廈門無私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解放之後
1949年10月17日10時,解放廈門的戰鬥結束。戰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1軍司令部、政治部授予張水錦支前特等功臣,在她的“廈門戰役船工功勞證”上寫道:“此次攻廈戰役,其熱心支前,勇敢積極的精神為國人所欽佩。”
上世紀五十年代,龍海縣人民政府在角美鎮設立革命烈士紀念碑,張水錦、黃進川、黃驢、黃天足、黃富足等五位烈士遺骸從廈門移葬於此,5人均榮立支前特等功。
2009年10月,在廈門革命烈士陵園內,紀念解放廈門戰役勝利群雕《永志銘心》落成,其中女船工的塑像即以張水錦為原型。
2020年10月18日角美鎮紅色文化館正式開館,文化館以廈鼓戰役為主線,以南臺船管大隊支前事蹟為脈絡,以實物和圖片為載體,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張水錦烈士事蹟位列其中。
作者:雨儒(原名:李建明),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漳州市作協常務理事、民盟漳州市委委員、廈門市作家協會會員;2021年5月23日當選廈門市海滄區作家協會秘書長。
來源:海滄文藝
網編: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