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習軍團·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韓傑 汪飛 宋逸
今年是長征勝利85週年。
發生於1934年至1936年的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用信念、理想、勇氣與意志書寫的一段壯麗史詩。
長征途中,英勇無畏的紅軍憑藉步槍、手槍、輕重機槍等武器,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今天
軍團帶您一同回顧
紅軍長征中使用過的武器
重溫這一偉大勝利
汲取奮勇前行的強大力量
↓↓↓
步槍:戰士的“第二生命”
在紅軍長征中,“漢陽造”步槍是裝備和使用數量最大的步槍。它結實耐用,能在300米外準確命中目標,加上槍身長,白刃格鬥時比較佔優勢。
▲“漢陽造”步槍
紅軍用得多的步槍還有三八式6.5mm步槍(三八式步槍),它遠距離彈道飛行穩定。
三八式馬槍又稱為三八式騎槍,它應騎兵部隊要求,專門設計而成,其基本結構與三八式步槍相同。
▲三八式騎槍,為紅一方面軍渡金沙江時使用。
衝鋒槍:狹路相逢,火力制勝
紅軍用過最多的衝鋒槍有MP18伯格曼。伯格曼衝鋒槍誕生在一戰時期,結構簡單,穩定性好。
▲MP18伯格曼:槍長815mm,槍重4.17kg。
在紅軍歷次反“圍剿”作戰中,總司令朱德常率領裝備MP18伯格曼的警衛部隊,投入關鍵戰鬥。在飛奪瀘定橋的戰鬥中,紅軍勇士攜帶MP18衝鋒槍和大刀,虎口奪橋,保證大部隊的前進。
▲沈堯伊畫作《大渡橋橫鐵索寒》
手槍:絕佳的近戰利器
在長征中,紅軍使用的自動手槍是絕佳的近戰利器。
▲朱德在南昌起義開始使用的手槍,該槍一直伴隨朱德左右。它的口徑7.63mm,槍管長100mm,全長263mm。
▲陳賡在長征期間使用的美國造史密斯·韋森0.38英寸轉輪手槍。
▲紅1軍團政治委員聶榮臻使用的M1932式自動手槍。
輕重機槍:衝開封鎖線的“利刃”
紅軍裝備比較多的是瑞士啟拉利7.92mm式輕機槍,雖連發射擊精度差,但攜帶方便,結構簡單。
▲1935年5月25日,紅1軍團第1師1團強渡大渡河時使用的仿瑞士啟拉利輕機槍。
1935年5月25日,紅軍兵臨大渡河邊的安順場。為掩護突擊隊搶佔渡口,紅軍六個特等射手,操著繳獲的啟拉利機槍,用猛烈的火力打得敵人抬不起頭,有力支援了渡河勇士的戰鬥。
▲紅軍強渡大渡河時使用的瑞士造啟拉利7.92mm輕機槍。
紅軍用得多的重機槍是馬克沁及仿品,它是世界上第一款能自動連續射擊的機槍,火力兇猛,全槍重62kg。
▲德國馬克沁MG08重機槍,口徑7.92mm。
紅軍用過的重機槍還有“卅節”式。“卅節”式重機槍在長征中立過大功。1935 年3月18日,紅軍行至貴州茅臺鎮,三架國民黨飛機尾隨轟炸。中革軍委警衛營防空連用四挺“卅節”式重機槍對準敵機猛烈射擊,一架敵機立馬被打了個“倒栽蔥”。
馬尾手榴彈:紅軍最早的自制“重”武器
一個圓圓的彈體後面結著一根粗粗的麻繩,很像中國古代的流星錘,這就是馬尾手榴彈。
戰士們投彈時,握住“馬尾”旋轉幾圈再甩出去,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手榴彈就能飛得更遠。同時,“馬尾”起到平衡作用,能保證彈頭先落地,大大提高了爆炸機率。
▲馬尾手榴彈,外徑約55mm,長約93mm,外表有預製的縱橫小槽,裝有撞針、撞針簧、底火等組成的著發機構,用保險閂保險,無外殼保護。彈底結一條麻與棕制的麻尾,長約700~900mm。
“七生五過山炮”:唯一一門隨紅軍長征抵達陝北的山炮
七生五過山炮是由上海兵工廠於1927年製造,口徑75mm,炮身長1050mm,重386kg,最大射程為4300米。
▲七生五過山炮,炮架為雙輪單腳式,木輪,炮管短粗。“生”是英文“釐米”的音譯,“七生五過”即7.5cm。
紅軍在長征中繳獲了兩門這樣的山炮,只有一門保留下來。戰士們為了不讓山炮掉隊,就把它分解掉,以散件的方式運到陝北。此後這門山炮參加了多次戰鬥,立下赫赫戰功。
1959 年,這門編號為“587”的山炮落戶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
部分其他武器——
櫛風沐雨,浴血淬火
85年來
紅軍的背影漸行漸遠
他們的偉大精神永放光芒
新的征程
讓我們銘記紅軍的豐功偉績
弘揚偉大長征精神
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學習軍團·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