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方位命名】
河南、河北
黃河以南稱河南,黃河以北稱河北。
這應該是中國最古老的地名之一了,沒什麼可說的。
山東、山西
古時以崤山之東為山東,崤山之西為山西。山東+山西等於整個北方。
元代始以太行山為界,太行以東稱山東,太行以西稱山西。
湖南、湖北
以洞庭湖為界,始自唐代,沒什麼好說的。
陝西
陝西之名源於西周的歷史事件。武王病逝,成王年幼。於是成王的叔叔周公旦和召公奭輔政,約定以陝塬為界,分陝而治。算是兩位臨危受命吧。從此陝塬以西稱陝西。
陝塬在今河南省西部的陝縣,過了陝縣,即是陝西。
雲南
雲南名稱說法很多。有彩雲南現說,有云嶺之南說。
還有人說漢武帝夜夢彩雲,遣使追夢,然後再此追到彩雲之說。
唐時,南詔王閣羅鳳遺使到長安拜唐王,王問:君在何方?使遙指南曰:南邊雲下。
雲南之名的來歷,仍是一筆糊塗賬。
海南
的確是大海的南邊……
真不知道這名字誰起的,叫瓊州不是挺好聽的嗎?
海南,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西路,元設海南海北道,是為海南得名的雛形。後明清廢除此名,建國後於1988年正式設立海南省。
【重要城市合體命名】
甘肅
甘州在今張掖市甘州區,肅州在今酒泉市肅州區。合稱甘肅。
剛上大學的時候,聽聞王L同學來自酒泉市肅州區,然後立刻想到了一個詞牌——八聲甘州。當時雖不知甘州在哪,也猜得八九不離十了。
福建
福州與建州的合稱。
建州即今福建省建甌市。
安徽、江蘇
這兩省得一塊兒說。
安徽與江蘇即為明代南直隸,直屬於南京應天府。在朱棣靖難之後,與環繞北京順天府的北直隸遙遙相對。滿清入關後廢除南京首都地位,改稱江寧府,南直隸設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後改為江南省。
江南省一家獨大,稅賦幾乎佔了全國一半。康熙朝,分江南省為江南左和江南右。江南左取安慶與徽州(今黃山市)首字稱安徽,江南右取江寧(今南京市)與蘇州首字稱江蘇。
PS:徽州改名黃山真是我見過最短視的決定。
【音譯命名】
吉林
源於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之城。沿的是松花江。
清代以吉林城為治所設吉林將軍,設省時沿用此名。
西藏
西藏,古稱衛藏、烏斯藏。藏,在藏語中有聖潔之意。
地處中原之西,故稱西藏。
【以河湖命名】
浙江
長江支流錢塘江因河道曲折,又名浙江。以之為省名。
黑龍江
清代設黑龍江將軍,總轄黑龍江流域,設省時沿用此名。
青海
因境內青海湖得名。
【古代行政區簡稱命名】
江西
唐代分天下為十道,長江流域設江南道。後江南道三分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
江南西道,簡稱江西。
廣東、廣西
漢末分交州之地,另設廣州,治所在今廣州番禺區。
宋代設廣州為廣南路,後廣南路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各自簡稱廣東、廣西。
四川
北宋設西川路和峽路,合稱川峽兩路,又稱川峽路。
後川峽路四分為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臺)、利州(今廣元)、夔州(今奉節)四路,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
【特殊寓意命名】
遼寧
建國後定名,取遼河流域安寧之意。
另說是遼陽與寧遠(今興城市)合稱,未知真假。
新疆
新疆,顧名思義,即新的疆土。清初遠擊噶爾丹之後,稱天山南北為新疆。
左宗棠收復新疆之後,稱“他族逼處,故土新歸”。故新疆又有新歸之疆的意義。
寧夏
寧夏為西夏故地,元代在此設立行省,明初在此設府,取安寧之意,稱寧夏。
【不知道怎麼分的命名】
貴州
貴州此名據說來源於矩州的誤讀。
矩州向北宋納土歸降時以西南土語自稱矩州,讀音近似官話貴州,因而被稱為貴州,未知真假。
內蒙古
蒙古諸部落向來有漠北、漠南和漠西之別。滿清入關之前先定蒙古諸部,按照自治程度分為內屬蒙古和外藩蒙古。內屬蒙古包括察哈爾、土默特等地。外藩蒙古中,先歸附滿清的稱內扎薩克蒙古,即內蒙,後歸附的稱外扎薩克蒙古,外扎薩克中喀爾喀四部後來成為外蒙。
PS:扎薩克即蒙語“執政官”,是一種爵位,在領地內享有比較大的自治權。
臺灣
來歷說法很多,主流說法是來源於臺灣原住民的一支——臺窩灣族,臺窩灣演變為臺灣。
※喜歡文章,點個贊;喜歡本人,加個關注[摳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