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愛因斯坦,你如果認為他是一個呆板、無趣、不諳世事、木訥、不善交際的理工直男,或者是一個頂著“爆炸頭”的邋遢老頭,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科學家,在科學史上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你或許不知道,愛因斯坦的才華不僅僅表現在學術研究上,還很健談、情商高、風趣幽默。他懂音樂,擅長拉小提琴,還彈得一手好鋼琴。如果不是一位科學家,愛因斯坦也一定是個出色的音樂家。
其實,愛因斯坦年輕的時候還是蠻帥氣的,而且才華出眾,是個風流少年。多才多藝的愛因斯坦一生有極好的女人緣。他的感情經歷足以寫成一本精彩程度不亞於《相對論》的書。
1895年,16歲的愛因斯坦到瑞士蘇黎世的一個小鎮求學,寄宿在學校老師家裡。老師家中有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叫瑪麗。四目相對,故事開始了!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愛因斯坦寫下赤誠的情書:“每天都在想念心上人,可愛的小天使。你的靈魂對我比整個世界都重要!”
初戀帶著神秘的面紗降臨。兩位情竇初開的學生,品嚐到初戀的單純與美妙!“我會發明凍結時間的方程式,讓你不會發現我已經走了!”。
很快,愛因斯坦擁有一個更廣闊的世界——考入蘇黎世理工學院。他將目光投向一片廣袤的等待開發的沃土——物理學。同時,愛因斯坦遇到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瑪麗克。這位入學數學成績比愛因斯坦還高的姑娘,個子有點矮,面板有點黑,甚至腳還有點跛,但她卻深深地吸引了愛因斯坦。
米列娃·瑪麗克1876年出生在塞爾維亞的一個富農家庭,從小聰明好學。後來,她轉學到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報名學醫,但隨即又改學物理學和數學,成為愛因斯坦的同班同學。
米列娃頭腦聰明,在數學和物理上有很高的水平。後世的物理史學家甚至爭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觀點一部分來自於她。雖然不夠漂亮,但聰明的頭腦想來是為她加分不少。
兩人很快陷入熱戀,戀愛中的愛因斯坦和米列娃如膠似漆,不在一起的時候也頻繁通訊,既情意綿綿又飽含了對科學的熱忱。愛因斯坦曾在熱戀的情書裡寫道:“我是多麼幸運,找到了你,一個和我平等又和我一樣堅強而獨立的生靈!除了你,我和任何人呆在一起都會感到孤獨。”
兩人談戀愛談得忘了學習,以至於畢業考試,愛因斯坦只能低分飄過,而米列娃卻沒能透過考試。更出乎預料的是,米列娃這時發現自己懷孕了,她不得不回到老家待產,在當時的歐洲,未婚先孕是有傷風化的大忌,全村的驕傲竟然挺著大肚子獨自回家,成為人們的笑柄。
1902年1月,愛因斯坦和米列娃的第一個孩子莉莎出生,但不幸的是,莉莎一歲多的時候患上猩紅熱,不久便死去了。在這種情況下,愛因斯坦仍堅持向米列娃求婚,米列娃激動地答應了求婚。1903年1月6日,愛因斯坦和米列娃正式結為夫妻。
這是愛因斯坦最深刻的戀情,此後,米列娃在愛因斯坦的一生中扮演了許多不同的角色:他的妻子、搭檔、對手、靈感的源泉、得力的助手,以及最後厭惡的物件......
當時的愛因斯坦只是蘇黎世專利局的一名小職員。一年後,他們的大兒子漢斯出生,1909年二兒子愛德華德出生。婚後家庭瑣事消耗了米列娃大部分精力,她包攬了全部家務,照顧兒子和丈夫,為了掙錢補貼家用,還辦了一個大學生家庭旅店。
雖然操勞,但米列娃並不覺得有什麼,因為她還在和丈夫一起鑽研科學,這是最讓米列娃開心的事情,也是夫妻倆最幸福的時光,愛因斯坦曾說“沒有米列娃,我什麼都做不成”。
米列娃一直把自己定義為愛因斯坦的搭檔,以為自己和丈夫會像居里夫人夫婦一樣共同投身研究,並共同享受榮譽。然而令她沒想到的是,愛因斯坦在發表論文時,根本沒有寫上米列娃的名字,甚至在“致謝”一欄中都對她隻字未提。
1911年,愛因斯坦已經是知名教授,此時的米列娃卻完全淪為了家庭主婦,生來就憂愁陰鬱的她在無緣實現科學夢想後顯得愈發沮喪。為了愛因斯坦,她放棄了自己的科學事業,包攬了所有的家務,努力賺錢全力支援愛因斯坦的事業,但愛因斯坦的桃色緋聞卻讓她傷心欲絕。
1912年,愛因斯坦的堂姐愛爾莎闖入了他們的生活,愛因斯坦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米列娃為了挽回婚姻,極力阻止,但這一行為卻讓愛因斯坦大為惱火。他痛恨一夫一妻制,並理直氣壯地替自己辯解:“我愛莫扎特和巴赫,我愛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和波羅的海,為什麼我不能愛你和艾爾莎?”真是巧舌如簧,這邏輯讓人無語。
1914年,愛因斯坦惱羞成怒提出苛刻甚至侮辱性的條款逼迫米列娃離婚。條款包括:你必須服侍我的三餐,並送到書房間裡;保持我的書房整潔,只供我用;除了社交場合,你不要與我有任何私人關係;我不會與你做愛,你也別找任何藉口來親近我;我讓你閉嘴你就得閉嘴,不得有異議;只要我要求,必須無條件離開我的臥室或工作間...... 也不準在孩子面前蔑視我。
1919年,兩人還是以離婚收場,但當時的愛因斯坦無力支付贍養費,於是提議,雖然自己現在沒有獲得諾獎,但自己將來一定是能獲諾獎的。不到四十歲的愛因斯坦,就已篤定諾獎是囊中之物,還將這筆尚不屬於自己的錢,作為了離婚的條件。後來,愛因斯坦也信守自己的承諾將諾貝爾獎金給予了米列娃,好讓她得以繼續生活。
離婚後不久,愛因斯坦愛因斯坦便和艾爾莎登記結婚。艾爾莎比愛因斯坦年長几歲,已離婚帶著兩個女兒。她性格開朗,體貼又會照顧人。一戰時期,德國經濟蕭條,很多人都吃不飽飯,愛因斯坦得了嚴重的胃病,多虧艾爾莎悉心地照料,這讓病痛中的愛因斯坦倍感溫暖。艾爾莎懂愛因斯坦。她知道在愛因斯坦攻克不下學術難題的時候,該放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還是舒伯特的絃樂四重奏。她也知道,在愛因斯坦望明月思故鄉的時候,是該朗誦歌德的浮士德,還是席勒的歡樂頌。更重要的是,艾爾莎給了愛因斯坦找情人的自由,但必須無條件地坦白。
和艾爾莎結婚後愛因斯坦卻依舊花心,他甚至看上了堂姐跟她前夫生的女兒,但最終她還是選擇了自己的表姐愛爾莎,選擇侄女伊爾莎做他的秘書。艾爾莎非常懂得如何維護夫妻關係,在這段婚姻裡,愛因斯坦出軌是常事,艾爾莎並不是很在意,她更在意作為大科學家的伴侶出現在世人面前。
愛因斯坦獨自外出遇到喜歡的女人時,甚至還會寫信給艾爾莎分享,盛讚情人,艾爾莎也無所謂。《愛因斯坦傳》的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評論她“實際上比外表精明,懂得如何操控愛因斯坦”。愛因斯坦自顧自玩得開心,卻不知艾爾莎已身患重病,1935年,在移居美國兩年後,艾爾莎被查出患有心臟和腎臟疾病,1936年在普林斯頓的家中離世。愛因斯坦極度傷心,他的朋友彼得·巴基說那是第一次看到愛因斯坦流淚。
艾爾莎去世後,愛因斯坦時常覺得孤獨無依,這時一位蘇聯美女瑪加麗達·科涅庫娃給了他新的陪伴。這是愛因斯坦最富有戲劇和傳奇色彩的一位情人,因為瑪加麗達被認為是蘇聯派來的間諜,接近愛因斯坦為的是從他身上挖出製造原子彈的情報。
1935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科涅庫夫為愛因斯坦塑一個雕像。瑪加麗達以此為契機接近愛因斯坦併成功俘獲他的心。1945年,瑪加麗達回到祖國,的確受到蘇聯的嘉獎。據說,瑪加麗達臨死之前仍然儲存著和愛因斯坦的9封情書以及一塊手錶,一直珍藏著和愛因斯坦的那份感情。
在此期間,還有另一個重要女人存在,她叫海倫·杜卡斯,是愛因斯坦忠實的助手,負責照料他的生活和工作。海倫從1928年開始到1955年愛因斯坦去世,都和愛因斯坦生活在同一幢房子裡。海倫比愛因斯坦小17歲,是愛因斯坦晚年重要的依靠和黃昏戀。在艾爾莎病重的時候,海倫就悉心地照顧她,後來愛因斯坦被診斷出患有主動脈瘤,直到去世,都由海倫陪伴和照料。
愛因斯坦去世後,其遺物和論文一直由海倫保管,包括那張現在價值連城的寫有E=mc2方程的稿紙。愛因斯坦還把生前居住的寓所普林斯頓市默謝雨街112號的房子留給她,海倫守著愛因斯坦的遺物度過餘生,終生未嫁,和愛因斯坦的研究夥伴一起編著了《愛因斯坦談人生》。
愛因斯坦在美國還有一位情人,那就是美國的大眾情人——瑪麗蓮·夢露。好萊塢女星路易斯·瑞納獲兩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也成了愛因斯坦的情人。路易斯·瑞納具有猶太血統,1930年代離開德國,成為好萊塢紅極一時的影星。她扮演過根據賽珍珠的小說《大地》改編的電影,絕代風華的女星在這部影片中扮演一位中國的農村婦女。蔣介石看了電影《大地》,對路易斯·瑞納的演技讚歎不已:“這哪裡是猶太人,明明就是中國女人!”(請網上百度觀看)
簡單來說,愛因斯坦的情史可以概括成:一場初戀、兩段婚姻、多名情婦.....每個女人風格品性各不相同,但都無一例外地對他死心塌地。研究者保守估計,愛因斯坦一生至少有十位情人,包括德國的芭蕾舞明星、奧地利美女、有錢有閒的猶太寡婦、街邊花店的老闆娘。還有一位是艾爾莎女兒的閨蜜,柏林名媛,一路跟隨愛因斯坦去牛津大學。這還不包括與他傳過桃色緋聞的女性。
多年前,曾有人問愛因斯坦:什麼是相對論?求你用最簡單的話解釋一下。愛因斯坦說:“你和你最親的人坐在火爐邊,一小時過去了,你覺得好像只過了5分鐘;你一個人坐在火爐邊,只過了5分鐘,你覺得好像過了一小時。這就是相對論。”
愛因斯坦對名利看得很淡,也意識到自己的私生活,可能導致譭譽參半。早在1922年6月,他寫信給朋友贊格爾說:“今天獲得崇拜,或許明天就會被釘在十字架上遭到蔑視。這就是人的命運,只有上帝知道為什麼。”
1936年,57歲的愛因斯坦寫《自畫像》(收錄在《愛因斯坦晚年文集》中),他說:“我孤寂地生活著,年輕時痛苦萬分,而在成熟之年卻甘之如飴。”你們信嗎?反正我不信。
他的生活孤寂嗎?他過著苦行憎一樣的生活嗎?也許科學研究太枯燥,太用腦,他靠愛情來調劑,從一個情人的懷抱到另一位情人的懷抱。
毫無疑問,愛因斯坦的私生活雖然混亂,但瑕不掩瑜,不能影響這位天才的光輝。翻閱一下《愛因斯坦晚年文集》,就會意識到,他的情人,都是小愛,他對整個人類的前途和命運的愛與關注,這是大愛。他的一生貫穿著深沉的精神力量,有一種理性和感情的平衡。他致力於物理學的發展,人類的和平,有這樣一位有血有肉的天才,在這個蔚藍色的地球上走過,化為人類文明星空中最璀璨的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