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大家都知道,除了皇帝這個本職工作之外,還是一個業餘詩人、書畫鑑賞愛好者,因喜愛在各種書畫上蓋章而被戲稱為“蓋章狂魔”,據記載乾隆皇帝一生製作印璽有一千八百餘方,在這些印璽中乾隆皇帝有著各式各樣的稱號:古稀天子、八徵耄念、太上皇帝、長春居士、信天主人、十全老人等等,咱們下面要說的就是乾隆皇帝眾多稱號之一的“十全老人”。
乾隆皇帝
十全老人,是乾隆皇帝的自稱,乾隆五十二年八十二歲的乾隆皇帝撰寫了《十全記》,記述了自己一生中的“十全武功”,史稱《御製十全記》,並用滿、漢、蒙、藏四種字型建碑勒文,乾隆皇帝因此自稱為“十全老人”。十全者指的是乾隆皇帝在位期間的十次重大軍事行動,分別是兩次平定準噶爾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兩次金川之役(大小金川之役)、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緬甸之役、安南之役及兩次抗擊廓爾喀之役。
“十全老人”之寶
準噶爾汗國是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於1676年建立的政權體制,並先後侵佔了葉爾羌汗國和喀爾喀蒙古,後來被康熙帝率軍擊退,噶爾丹敗亡後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繼任首領,準噶爾部又再度強盛起來,公元1755年乾隆皇帝趁準噶爾內亂之際發兵擊敗了妄圖佔據新疆獨立的阿睦爾撒納達瓦齊,準噶爾歸附清朝,不過不久之後阿睦爾撒納再度起兵叛亂,1757年,乾隆帝再度發兵進攻,恰逢準噶爾部遭受天花瘟疫,死傷無數,阿睦爾撒納戰敗後病死,清朝至此完全控制了天山南北兩路。
清軍平定大小和卓之戰
大小和卓之戰指的是清朝乾隆年間清政府平定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領波羅尼都、霍集佔兄弟叛亂的鬥爭。公元1755年乾隆帝招撫天山南路各部,平定準噶爾之後曾名波羅尼都,後來準噶爾部阿睦爾撒納再度叛亂時,大小和卓兄弟乘機控制了新疆喀爾噶什、葉爾羌等地舉兵自立,1758年乾隆帝派兵征討大小和卓,次年大小和卓兵敗出逃途中被殺,叛亂遂平,此役之後天山南路重歸中國版圖,清代疆域到達極盛,伊犁將軍便是於此時設立。
清軍平定大小金川之戰
大小金川之戰是清政府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亂、維護西南邊疆穩定的兩次大規模戰役,乾隆初年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奪取小金川,清政府派兵前往平定,久戰無功,川陝總督張廣泗因此被處死,並改派名將嶽鍾琪為總兵進討,乾隆十四年莎羅奔請降,大金川事件暫時平息,不過大小金川的關係一直處於一種緊張狀態,到了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金川局勢再度緊張,乾隆三十一年朝廷指派四川總督阿爾泰聯合九家土司會攻大金川,在此背景下大小金川聯合反清,在之後的七年間,四川總督阿爾泰因兵敗被革職,取而代之的溫福也戰死沙場,乾隆三十八年朝廷派阿桂為將軍增兵金川,經過多次血戰清政府最終於乾隆四十一年初取得最終的勝利。此戰清政府共投入近六十萬人力、七千萬官帑,是乾隆十全武功中代價最大的一個。
福康安,層參與鎮壓林爽文起義
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林爽文,原福建漳州府人,乾隆三十八年隨父入臺,以耕田、趕車為業,乾隆四十八年加入叛亂組織“天地會”,併成為臺灣天地會的北路頭目,後因臺灣府知府取締天地會,抓了林爽文的叔伯,林爽文於是率軍劫獄並發動了叛亂。叛亂爆發後乾隆皇帝先是急調水師提督、陸路提督率兵四千前往進剿,後又以大學士福康安為將軍、領侍衛大臣海蘭察為參贊大臣率水師渡海,乾隆五十三年,清軍多路出擊連敗起義軍,林爽文被俘,解往北京伏法。此戰清政府派兵不過四萬,僅歷時一年零三個月便平息叛亂,為了褒獎此戰功臣,乾隆皇帝還特意題贊畫像,是為《御製平定臺灣二十功臣像贊》。
傅恆,參與指揮清緬戰爭
緬甸之役,即清緬戰爭,是18世紀末清朝和緬甸貢榜王朝兩國圍繞邊境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制權發生的一場戰爭,此次戰爭自乾隆二十七年緬甸軍隊入侵中國雲南始,共歷時七年,最初乾隆帝派劉藻任雲貴總督率兵出擊,兵敗後被革職,之後又派東閣大學士、陝甘總督楊應琚移任雲貴總督,此時清軍兵力總數上已多於緬甸,但仍屢戰屢敗,而且最可恨的是為了掩蓋自己軍事上的失利楊應琚多次虛報戰功,最終楊應琚被逮捕進京賜死,同時被殺的還有云南提督李時升。之後乾隆帝又指派大學士傅恆之侄明瑞為雲貴總督,繼續主持對緬事務,但因輕敵最終大敗,明瑞在被緬兵包圍力戰後自刎身死。
明瑞,清緬戰爭中戰死
明瑞戰敗後乾隆帝開始調集精兵強將準備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並任命重臣傅恆為經略,阿里袞、阿桂為副將軍,由於常年征戰,再加上瘴癘過甚,清軍病死病倒的比戰死的還多,總兵吳士勝、副將軍阿里袞、水師提督葉相德先後病死,傅恆本人亦染病臥床,最終雙方前線將領都在未取得最高統治者同意的情況下,自行決定議和停戰,至此這場耗時數年、花費清朝近千萬兩白銀的戰爭終於落下帷幕,清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並未能獲得戰爭的真正勝利。
孫士毅
安南之役,指的是乾隆末年清朝與安南(今越南)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乾隆五十三年安南阮惠攻入黎城,安南國王出逃,宗室大量被殺,乾隆帝以黎氏傳國日久且臣服天朝最為恭順為由派兩廣總督孫士毅用兵安南,僅用時二十天就攻破了安南首都黎城,幫助黎朝正式復國。
廓爾喀之役
廓爾喀之役,又稱清反擊廓爾喀之戰,是清乾隆年間清軍反擊廓爾喀(尼泊爾王國)入侵中國西藏的戰爭。廓爾喀是統治尼泊爾的部族,乾隆五十三年受西藏喇嘛唆使入侵西藏等地,清朝隨即派兵進剿,但駐藏大臣擅自與廓爾喀議和,並向朝廷謊報已收復失地,乾隆五十六年廓爾喀以爽約為名再度入侵西藏,乾隆帝派兩廣總督福康安、海蘭察等領兵入藏增援,次年兵臨廓爾喀首都,廓爾喀稱臣請降,並承諾用不侵犯藏境。廓爾喀之役是乾隆十全武功的最後一個,在這十次戰爭中有些確實是維護了祖國統一,但有些確實是有濫竽充數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