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終其一生,都是在尋找屬於自己的顏色。
#情感美文##詩詞##詩詞美文#
前幾天,小琴老師給我們出了一道題,讓我們以中國色為主題,撰寫格律詩,律絕不限,且以詞牌《漁家傲》填一闋詞。
我說:難!
小琴老師說:先查資料!注意意境!
好吧!幾天奮戰,那我就說說我理解的中國色!
要找出一個能代表中國的顏色,真的好難!中國的歷史太厚重了,稍稍翻開一角,即被竄出的光芒灼花了眼睛。
《說文解字》裡說:“顏,眉之間也;色,顏氣也。在古代中國,以:赤、青、黃、白、黑這五種顏色為正色。《淮南子》雲:“色之數不過五,而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在中華文明的演過程中,五色系統與五行理論互為表裡,滲透到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面。五種正色混合而成的顏色,稱為間色,是指紺(紅青色)、紅(淺紅色)、縹(淡青色)、紫、流黃(褐黃色)5種正色混合而成的顏色。根據考證,中國有數百種有專門稱呼的中國專有的顏色名。
我考慮好久,什麼顏色才是中國色呢?
壹
我想到的第一種顏色是紅色。
紅色,古代還稱之為“絳、赤、朱、丹、紅、茜、彤、赭、緋” ,紅色具有吉慶之意,而它也代表著正統與高貴。特別是新中國的國旗是紅色的,紅領巾也是紅色的,這大概是我們最喜歡的顏色了。
在政壇上,紅色代表身份的尊貴。皇帝與高官的門,被稱之為“朱門”,皇帝的批示,稱為“硃批”。在現代,紅色也是出現在重要的場合和重要的節慶日子裡,軍隊也曾以紅字冠名。
在家庭中,紅色代表喜慶。如過年時,長輩一定要給未婚晚輩一個紅包,門口一定是紅色的對聯。在漢文化圈中的韓國,他們過年時貼上白色的對聯,總是會被我們嘲笑。新人結婚時,就算身著西方的白色婚紗,但是總會貼上紅色的雙喜。
而在文人的筆下,紅色更多了幾分別樣的色彩。貌美的年輕女子,被文人稱為“紅粉佳人”;相談甚歡,善解人意的貌美女子,被文人稱為“紅顏知己”;中國古代文人還有一個小目標“紅袖添香夜讀書”;還有一個落泊學者,在“滿徑蓬蒿”、“舉家食粥酒常賒”時,還寫了一本小說,叫《紅樓夢》。一千多年前,四十三歲的蘇軾因“烏臺詩案”獲罪貶謫黃州時,跑到西山遊玩寫下了《杜沂遊武昌,以酴醿花菩薩泉見餉》,當中寫到“淒涼吳宮闕,紅粉埋故苑。”孫權的吳宮只剩遺址,後宮佳人不知所蹤,蘇軾把自己的人生遭遇與千年前被埋葬的宮女們命運緊緊地關聯在一起。
中國紅:尊貴、喜慶、愛情、壯烈
我想到的第二種顏色是青色。
這種顏色,總是讓我想起一句詩: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有人說語出宋徽宗,也有人說語出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但是是用於形容當時的汝窯這一點應該沒有異議。據說,當時窯官將汝窯瓷燒製完成後,請示宋徽宗(或周世宗)為其色定名時,皇帝御批:“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此後,天青色即為汝窯瓷欽定的顏色名。
青色很早就在中國出現了。《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詩經·鄭風》中就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時,每一件顏色青青的東西,都讓他想起了心上人的青青的衣領和青青的佩玉。
在時光面前,青色是挽不住的青春,是留不下青絲;在繁華面前,青色是牆上的黛瓦,是院中的青竹;在暴風雨面前,青色是搖曳的青荷,是破土而出的嫩芽;在歷史面前,青色是古道上那被無數車轍碾過的青石板,是被無數鐵蹄踏碎的舊青磚,更是那些埋葬在書中的縷縷相思。
中國青:時光、氣節、萌芽、相思
第三種顏色就是黃色了。
從隋唐以後,黃色逐漸成為帝王專屬顏色,禁止民間隨意使用
黃色在中國傳統色彩文化認知體系中居於崇高的地位,主要有高貴、吉祥的文化含義,古代君王服黃且禁止其他人穿著黃色衣裝。
《論衡·騐符》上說:“黃為土色,位在中央。”是說黃色是中和之色,居於諸色之上,也被認為是最正統、最黃靚的顏色。《說文》雲,“光田”為黃,“田在光中”,意表土色。黃土高原和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幾千年來,我們一直認為自己居住的地方是天地的最中央。“人文初祖”姬軒轅因有土德之瑞,因此號稱黃帝,而我們又自稱為炎黃子孫。近代以來,又被西方人劃分為黃色人種。於是,黃色這就理所應當地受到了華夏民族特殊的崇敬。
黃色,是成熟的顏色,是稻花香裡的豐年,是秋收的萬顆子;黃色,是悲傷的顏色,是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黃色是夜晚浪子歸家的一盞孤燈,是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黃色更是我們腳下的那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以及余光中筆下的那一縷鄉愁。
貳
在中國古代,顏色是區分貴賤的一種重要手段。
《舊唐書-輿服志》 當中說到“昔黃帝造車服,為之遮蔽,上古簡儉,未立等威。而三、五之君,不相沿習,乃改正朔,易服色,車有輿輅之別,服有裘冕之差,文之以染繢,飾之以絺繡,華蟲象物,龍火分形,於是典章興矣。”
根據“陰陽五行”學說,按五行的順序為水、火、木、金、土,分別對應黑、赤、青、白、黃五正色。中國古人認為五行是產生自然萬物本源的五種元素,一切事物的來源都是如此,色彩也不例外。中國大約是在北朝時期創立了五等官服制度:朱、紫、緋、綠、青。以唐代為例,三品以上著紫色官服,四品著深緋色,五品著淺緋色,六品著深綠色,七品著淺綠色,八品著深青色,九品著淺青色。武則天稱帝時,下邊有好多吹鼓手,其中有一個叫傅遊藝的人,帶領關中百姓九百餘人詣闕上表,請武則天改國號為周。當了皇帝后的武則天沒有忘記傅遊藝的功勞,提拔他為鸞臺侍郎、平章事,並賜“武”姓,他一下子從正五品變成了正三品。歷衣青、綠、朱、紫,時人謂之四時仕宦。
中國的傳統文化對色彩有很多不同的認識。
在儒家思想中,孔子講正色。“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孔子對犯上作亂、魅惑人心的非“禮”行為深惡痛絕。齊桓公稱霸時,以卑色僭尊色,置周室禮儀於不顧,喜紫袍加身。當時的人認為,朱為正色,為尊;紫為間色,為卑。孔子認為齊桓公置周室禮儀於不顧,斥責曰:“惡紫之奪朱也。”孔子看重的色彩不是視覺印象或情感表現,而是人倫現象合於“禮”的象徵色,它象徵著德行、尊卑、等級、秩序等倫理內容。
儒家的五常:仁、義、禮、智、信。這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
在道家思想中,道家崇尚“清靜”、“無為”,追求“道法自然”,老子曾提出:“無色而五色成焉,故有生於無,實生於虛。” 道家崇尚玄黑,以墨代五色,反對五顏六色的絢爛之美。遠古時,中國畫其實並不是水墨畫,而是彩色的。六千年前彩陶上的紋飾和商周壁畫上的彩色影象,都是彩色的。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種哲學思想運用於繪畫中,就形成了以黑白兩色表達天地間豐富的色彩的中國水墨畫特色。道家著名的文化太極,用簡單的黑白色塊,就組出一個奇妙的世界觀。唐宋以後,畫越來越偏向於簡約,畫的空白越來越多。越來越強調“意境”——即作品的形象所蘊藏的情感與哲理(詩詞也是如此)。
在佛家思想中,佛教常說緣起性空。佛教認為宇宙不是神創造的,世間也沒有獨存性的東西,更沒有恆常不變的東西,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生起。心經上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句話也是佛法的核心思想。在色彩上,佛教教旗由藍、黃、紅、白、橙五彩色條組成,分別代表禪定、金剛、精進、清淨和忍辱。另外,佛教的佛像是金色的。金色,這是一種智慧的狀態,純陽的狀態,對修行人而言是一種巨大的吸引和嚮往。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的二千多年,與中國文化相互吸收、轉納,其色彩觀念,也在中國佔據了重要的地位。
佛法的精義有三句話。第一句叫諸法實相,第二句叫般若無智,第三句叫涅槃無名。出自僧肇法師《肇論》。
中國詩歌也是色彩斑斕的。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那名美麗少女,還有那嬌豔的臉兒,如驚虹一樣,刻入了中國人的記憶中。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天上地下兩幅美麗的影象,赤黃青黑白交融和諧的美麗顏色,赫然展現在千年之後。
在詩人的筆下,那些色彩靜靜在伏在泛黃的詩帙裡,當人們不經意地開啟它時,它們就像無數只美麗蝴蝶,一下子就從書上飛起來,輕盈地圍著你,翩翩起舞。
【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
叄
我生長在南方的一個小鎮上。印象中,經常的停電,還有淋漓的大雨與更大臺風。
小鎮很窮,屋子都不高,我家在山腳處,但又略高一點,站在門口處,剛好可以看見遠方的地平線。
小時候,最壯闊的景色,莫過於即將下雨的時候。
那時,多數會停電。人們就走出家門口,看著遠處的雨雲一點點地壓過來,像座座巍峨的大山、陰沉著,慢慢地遮住天上最後一塊的藍色。遠方的山就漸漸地模糊起來,但是前方的樹、電線杆還有很矮矮的房子,又無比地清晰著,像有人以天和地為畫布,畫出了一幅絕妙的黑色與白色交錯的畫,雄偉、壯闊,攝人心魄。突然間,風就會大了起來,雨點“啪”地砸了下來,路上裡的泥土也被砸起一道道的塵土。人們咒罵著,逃入了房子裡。
這幅黑白的畫,無數次地出現在我的腦海裡。
前些年,我專門帶著相機,回到了故鄉。家鄉更漂亮了,路寬了,房子高了,也不會停電了。
但是,我站在同樣的位置,嘗試舉起相機時,鏡頭卻被一座座小樓遮得嚴嚴實實。我奮力地爬上更高的地方,爬上屋後矮矮的山頂。但是遠方的天空,依然被很多很多的高樓、煙囪和高壓線分割的支離破碎。
我知道,我再也找不回原來的顏色了!
過後不久,有一次我隨著一名友人拜訪一位老先生。老先生是一名畫家,他為我的友人畫了一幅畫。我看過很多畫,但是現場看人作畫的機會,還不多。
老先生畫的是水墨山水。飽含著墨水的毛筆在雪白的宣紙上靈巧地翻動著,第一筆,就是一條長長的、濃濃淡淡的墨痕,就好像用一把鋒利的斧頭,在白紙在生生地開闢出一塊新的天地,漸漸的,漸漸的,山出來了,水出來了,雲出來了,樹出來了,鳥兒出來了,好像花香、水聲也從畫面中傳出來了,最後,五顏六色的色彩也出來了。
像極了我的家鄉。真的,像極了!
水墨畫,草木敷榮不待丹綠之採,雲雪飄甩不帶鉛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鳳不待五色而粹,運墨而五色俱。
肆
其實,我們終其一生,都是在尋找屬於自己的顏色。
在中國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提出一個很有趣的學說:五德終始說。“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種德性對應的五種不同的顏色,其中,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鄒衍用這個學說來解釋歷史變遷和王朝興衰。根據“五德”相生相剋的說法,夏朝尚青色,商朝尚白色,周朝尚紅色,秦朝尚黑色,漢朝先尚黑色後尚黃色,晉朝尚白色,隋朝尚黑色,唐朝尚黃色,宋朝尚紅色,元朝尚白色,明朝尚紅色,清朝尚黃色。這些都是我們的中國顏色。
朝代有顏色,我們每一個人何嘗沒有顏色!
蘇武持節出使匈奴時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其歸降,不成,後將他遷到北海邊牧羊。蘇武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最終獲釋歸漢,對於蘇武來說,漫天的白雪以及蒼茫的草原,就是他的顏色。岳飛四次從軍,參加大小戰鬥數百次,收復襄陽六郡,攻取商州、虢州等地,奪回鄭州、洛陽,並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卻遭誣入獄遇害。對於岳飛來說,壯懷激烈的鮮血與簾外朧明的月色,就是他的顏色。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采薇山阿,散發巖岫,於刑場上彈奏一曲《廣陵散》,完成了人生的精彩謝幕。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視民如子,守志不阿。李白,吟誦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仰天大笑出門去,狂放不羈,桀驁不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之氣貫日月。
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的顏色!他們的顏色,也成了我們的中國顏色。
幾千年來,中國人歷盡滄桑,飽經憂患。當我們墜落於深淵、受盡百般凌辱時,我們堅守的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氣節;是“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忠誠執著,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責任擔當。當我們佇立於的群山之巔、俯視社稷蒼生時,我們眼裡閃爍的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忠善仁愛,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慈愛悲憫,這深邃而溫情的目光,恰恰就是我們難以消蝕的志氣和永不磨滅的顏色。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時刻潛蘊著一種被稱之為風骨的高貴精神稟賦,氤氳著一種被稱之為氣節的堅韌人格質素。這些風骨和氣節,厚重的如同腳下的堅實土地,飄逸的如同天邊的夢幻森林,熱情的如同沉默的地下岩漿。伴隨著古老的中國和炎黃子孫們同生共息,瑰麗輝煌,姿態萬千。
朋友們啊! 我們要尋找的中國色,就在我們的眼前!它就生長在那片被無數馬蹄踐踏過、被無數暴風雨抽打過、被無數雙手撫摸過的土地上。我們要尋找的中國色很近,但又很遠,需要我們穿越過那條被無數荊棘覆蓋、被無數歧路遮蔽、被無數嗚咽淹沒的道路,需要一次又一次跌倒,然後一次又一次爬起來,我們最終才能找到自己的顏色。我想,那一定是我們這一生中最好的顏色。
中國傳統色
伍
小琴老師。寫到這裡,我想,我是找到了我的中國色。我也完成了您的作業。
【五律:中國色 • 水墨】
文/鐺鐺
一筆分天地,方箋見萬山。
墨痕流郁馥,水韻得淙潺。
濃淡春秋色,陰晴日月顏。
風雲生眼底,煙雨染人間。
五律,平水韻,仄起首句不入韻。水墨的美在於單純中蘊涵著萬物的光彩,五色俱備,虛實得當,墨即有了色彩的光輝。
【漁家傲 • 水墨中國色】
文/鐺鐺
濃淡枯乾塗阡陌。點皴勾染繪山脊。
亂峽寒林煙岫寂。霜曉白。蒼松勁竹香飄逸。
水韻墨痕生五色。人間萬事窮詩筆。
俱作笑談江渚笛。方咫尺。風流千古留餘息。
註解:詞牌為漁家傲,晏殊體,詞林正韻。
1.濃淡枯乾點皴勾染,均為中國水墨畫技法。
2.咫尺,指畫幅,即畫的尺寸。
3.餘息,猶殘喘;殘生。《陳書·徐陵傳》:“況吾等營魂已謝,餘息空留,悲默為生,何能支久。”
對聯。
出句:山潑楓紅傾醉墨,
對句:鶴翩夕影落殘秋。
鐺鐺作於辛丑年 戊戌月 甲辰日 霜降。
《夜半樂·凍雲黯淡天氣》凍雲黯淡天氣,扁舟一葉,乘興離江渚。渡萬壑千巖,越溪深處。(柳永》)
本文的圖片均來源於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