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時期,護衛京城的長城,有內長城,外長城,內外之間,還有二道長城相連線。
內長城,有內三關: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
其中,居庸關,位於太行八陘中、最北一陘軍都陘。
太行山的餘脈為西山,燕山的餘脈為軍都山,而軍都陘則位於西山和軍都山之間。
軍都陘的主要一段,稱為關溝,就是說,此溝,有一道道雄關。
關溝,是北京西北天然屏障的唯一通道,歷來進攻北京,都必須進攻居庸關。
四十里關溝,自北向南,有四道關口,依次是:八達嶺,上關,中關(居庸關),下關。
其中,八達嶺為北口,下關為南口。
在地理上和歷史上,關溝被認為是燕山山脈和太行山山脈的分界線。
八達嶺,是居庸關的前哨陣地;在八達嶺以東,則有水關;八達嶺的外圍,還有岔道城。
《居庸志略》記載:“八達嶺為居庸之禁扼,岔道又為八達嶺之藩籬”。岔道城是居庸關、八達嶺的軍事前哨,“守岔道,得以守八達嶺;守八達嶺,得以守居庸關;守居庸關,得以守京師。”
關溝以北,是延慶懷來盆地;而關溝以南,則是以北京為首的華北平原。
延慶懷來盆地以北,是張家口盆地,張家口,是外長城的一座關口。
現在的張家口市和北京市,是2022冬奧的兩個舉辦城市。
在歷史上,清末民初,由詹天佑主持,建成了京張鐵路,由北京至張家口,全長兩百公里,這是首條由中國人自行設計的鐵路。
京張鐵路,由西直門,經沙河、南口、居庸關、八達嶺、懷來、雞鳴驛、宣化,至張家口,全程分為三段,其中,第二段,就是南口至青龍橋的關溝段,關溝段需穿越崇山峻嶺,工程艱鉅,並且,建成後,爬坡也十分困難,詹天佑巧妙地採用“之”字形鐵路,解決了問題,前後都有火車頭,一邊拉,一邊推,拐彎之後,則反過來。
關溝段,打通了居庸關、五桂頭、石佛寺、八達嶺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八達嶺隧道,長一千餘米,修建時,從南北兩頭同時向隧道中點鑿進,同時,中部開鑿兩個直井,分別可以向相反方向進行開鑿,增加工作面,最終,硬是依靠人力開鑿,建成了這條中國鐵路公路史上的首條長隧道。
京張鐵路,後來延伸為京包線,再向北延伸,經過外蒙烏蘭巴托,通往俄國鐵路,向西可通歐洲。
“居庸疊翠”,是金章宗欽定的“燕京八景”之一,到現在,更是發展為“關溝七十二景”,包括:八達嶺居庸關長城、寺廟塔庵、山峰泉水、臺寨驛站、摩崖洞窟、奇石碑坊等,是自然風景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系列型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