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霜降,也是倉頡先師千秋,倉頡是上古黃帝時期的一位部落首領,是黃帝的左膀右臂,就是民間傳說中“創造文字”的那位。今年農曆的九月十八是霜降節氣交節的時間,也是倉頡先師千秋,正所謂:“霜降祭倉頡,洛書傳古今”,洛書到底是什麼?
明日何時霜降?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黃道平分為二十四個等份來劃分的,黃道指的是太陽在天空中一年的執行軌跡,是以地球公轉為參照物而假想出來的一個虛擬的大圓圈,由於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所以太陽在黃道上的執行軌跡是自東向西。
黃道一圈為360度,平分為二十四等份,每一份為十五度,等於一個節氣。黃道一圈等於地球公轉一圈的時間,也就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等於黃道360度,所以黃道的一度大於一天,十五度為一個節氣,也就大於十五天,約為十五天五個小時多。
正因為多出來的五個多小時,才導致了每個節氣交節的時間都不是固定的,但對應在黃道上的度數是固定的,也就是十五度。所以當太陽黃經執行至210度時,就是霜降節氣交節的時間,只是一個時間點,也就是明天中午12點51分,那一刻太陽在黃道上執行至210度。
所以明天中午12點51分就是霜降節氣交節的時間,也就是農曆的九月十八日中午。在那一刻之前還是寒露節氣,之後才進入霜降節氣。由於那一個時間點在九月十八,所以九月十八就是霜降。其實所有以天氣執行而制定的歷法,都具有這種特點。
霜降祭倉頡
今年的九月十八是霜降節氣交節的時間,而九月十八也是倉頡先師千秋,所以也是祭拜倉頡的日子。其實並不是倉頡一個人創造出了那麼多字,而是他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一些符號收集歸納,經過整理之後,才形成了一套成體系的形象文字。
在《淮南子》中說“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意思就是倉頡造出了文字,從此人類走向了文明,天上下雨都變成了糧食。因此倉頡就與下雨和豐收聯絡起來的,所以在有些龍王廟裡面,還有倉頡的畫像,四目者就是倉頡。
洛書傳古今
相傳倉頡在南巡之時,來到洛汭這個地方,有靈龜揹負著圖案,就是洛書。之所以叫洛書,就是因為這個地方而得名,位於洛水與黃河交匯處的洛汭。《河圖玉版》中說:“倉頡為帝南巡,登陽虛之山,臨於玄滬洛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之。”
《史記音義》中說:“黃帝東巡河過洛,修壇沉璧,受龍圖於河,龜書於洛。”《周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當然洛書出自烏龜殼,那只是後人的一種說法而已,就算是龜殼上面,也是有人刻上去的。
洛書其實是古人觀天象的一種總結,在還沒有文字之前,人們只能用一些簡單的符號來表示。換算成數字就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而這個數字組合無論是上下左右還是斜著相加之和都為十五,而且上下左右兩組數任意組合相加都是相等的。
比如左邊三個數為438,右邊三個數為276,那麼438+384+843=276+762+627,當然這只是個見到的例子而已。其實洛書的九宮格排列方式是一種奇妙的數字組合,是古人對天象的一種總結。
中間的五就是北斗星,一三七九屬陽,位於東西南北四正方位,二四六八屬陰,位於四個角,也就是四偶方位,如今人們所說的九宮飛星也是由此而來,而八卦也是由此而來。《易傳·繫辭》中說:“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
意思就是一三五七九為天數,相加後等於二十五,二四六八十為地,相加後等於三十,總數為五十五。而洛書的九宮之數也在於合十,也就是任何兩個相對的數字相加都等於十,後天八卦就是根據洛書的九宮格演化而來的。
所以如此精妙的數字組合,即便是在烏龜背上,那也是有人刻上去的,就如同現在的一種宣傳手段差不多,或者是後人的一種杜撰。要說烏龜背上能長出這麼精確的數字組合,還真是讓人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