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地域歷史文化的精髓要素之一,雖是一個個簡單的名詞,卻道盡了地與人、地與事、地與物的種種關係。地名的由來、命名的原則、寓意往往滲透著歷史傳統文化的延續和傳承。橫店很多地名是正史傳說、趣聞逸事,融知識性、趣味性、資料價值於一體,瞭解它,倍感意趣橫生。
一、花廳
花廳村位於橫店社群的花廳小區,花廳小區即因花廳村而得名。以胡姓為主,胡良通於明代嘉靖年間遷此。另有陳姓,陳世虛於明代中葉自磐安尚湖遷此。花廳的由來有二種傳說。第一種傳說是花廳和荊浦村本來是同個村,是明朝荊浦名人張大輪家的一個後花廳。有一年夏天,連續暴雨,山洪暴發,荊浦江被幾棵大樹堵塞,洪水被迫改道向南,經過橫店,奔流而下,將荊浦一分為二,張大輪的後花廳被留在了荊溪江的南岸。洪水過後,張大輪立即在橫店朝水殿山和荊浦之間建造了一座荊浦大橋,為了照顧花廳,他請了一個胡姓的看門人。據傳此人是永康官塘下人。這個胡姓的永康人就是當今花廳有史可查的最早的祖先。經過歷代子孫的不斷開拓,最後發展成了一個村莊。這就是花廳最早的來歷傳說。花廳的另一種傳說是花廳原名棗園,這裡有一片棗樹林。相傳,明末胡曉嶽是個畫家,他的妻子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於是想去杭州西湖遊覽。胡曉嶽因妻子年事已高就勸她別去,答應把西湖景色繪成畫以解老妻相思之渴。畫成之後,此圖懸掛中廳,時人見之無不稱讚,由此得名花廳。胡曉嶽的妻子看了這幅圖,有如身臨其境,於是打消了去杭州的念頭。久而久之,人們就乾脆將這個村莊稱做花廳了。
二、上滄浪
上滄浪屬橫店鎮西北部的六聯村,位於村委會駐地波浪山東北1.3千米處。傳說,滄浪李姓先祖李茂雲擔任東陽地方官時,在處理公務的閒暇之際,便寄情于山水之中。李茂雲的妻子因丈夫多年在外任官,獨自撫育老小,性格變得有些怪異,得了躁鬱症。李茂雲於是接妻子到任上定居,並常攜妻子優遊山林,以緩解妻子之病。有一次李茂雲夫妻來此山塢,見有澗水淙淙奔淌,長流不息,妻子躁鬱症狀漸消,遂於此建屋定居。根據先秦《孺子歌》經典名句“滄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再加上此處有山如波浪狀,於是將此地命名滄浪。因村位於上方,遂稱上滄浪。
三、米糖
米塘村現為米糖小區,屬於橫店鎮西部的米糖社群,是居委會駐地。張為主姓,張可清攜兒子張啟道在元延祐年間擇居於此。另有馬、陳等姓居此。米塘原名美里。據傳,有一年遇大旱,河塘乾涸,禾苗枯萎。有一個溫州牛販過此,因吸菸失火燒燬大片禾苗,村民要他賠償。牛販答應賠償,但提出一個條件,如禾苗回青則歸他所有,並允許他定居於此,村人答應了。結果不久天降甘霖,大獲豐收,比起賠償他還賺了更多。牛販也沒有把稻米全部據為己有,而是拿出其中的一部分分贈各家,故而得名米糖。
四、淮泗
淮泗村現為淮泗小區,屬於橫店鎮東部的禹陽社群。主姓石,另有施姓等居此。此地名的由來有二種說法。一種是說此處最早為申屠氏所居,南朝梁代,申屠狄“力舉千鈞,諳於韜略,名播朝野”,交州李賁叛亂時,為徵蠻大將軍。按《禹山申屠氏宗譜》,申屠狄戰歿後,鄉人懷思其德,改名懷思裡。後以諧音改名淮泗。另一種說法是據《石氏宗譜》載:村東南有樺思嶺,村以嶺名,後依諧音改稱淮泗。
五、半傍山
半傍山現為半傍山小區,屬於橫店鎮東北部的南上湖社群。茂陵馬氏二十一世馬貴傑於明代宣德年間自麻田遷此。另有南江水庫瑞山呂氏呂姓從宅口移民。據傳明代嘉靖年間,有一年南江暴發特大洪水,洪水不僅淹沒了大片田地,還衝毀了半爿山。荊浦人張大輪組織鄉民用竹筏堵塞決口,洪水退後,殘垣斷壁隨處可見,路上堆滿了水災後留下的各式各樣的木材、磚瓦、垃圾,不時地還有各種家禽、家畜的屍體,發出刺鼻的惡臭,其狀慘不忍睹,很多人只能露宿街頭。張大輪率領當地百姓在一派泥沙淤積的土地上重新建宅,讓當地百姓擁有新的家園,而不至於流離失所。“災村”轉變為“新村”後,大家就取名為半爿山,後改稱半傍山。
六、白竹塢
白竹塢現為白竹塢小區,位於橫店鎮東部的禹山社群。以方姓為主。據傳,明時,村址所在的山塢內,有一株白竹出土,祖先認為是一塊好地,遂擇日建設住宅,取名白竹塢。白竹塢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很久以前八面山腳有個小青年父母雙亡,孤苦伶仃地住在山塢的田莊裡,靠開荒種菜種瓜過日子。由於他勤勞節儉,日子也算過得去。一天傍晚,突然下起雷雨,青年在瓜棚裡避雨,一個年輕貌美的姑娘來敲門借躲雨。第二天,青年幹完活回家,發現桌上擺著熱騰騰的飯菜,以為是哪個好心鄰居幫忙燒的,也沒有多想就吃了。誰知後面連續七天都如此,於是他挨家挨戶去問鄰居,結果鄰居都不知道。為了探個究竟,第八天他特意提前回家,悄悄推開家門,原來就是避雨的姑娘。姑娘叫竹妹,愛慕青年勤勞樸實,於是兩廂情願就結成夫妻。如此過了三年,有個雷雨大作的夏夜,竹妹哭著對青年說:“我原是竹仙女,喜歡你忠厚老實、心眼好,與你結成夫妻。誰知觸怒了王母娘娘,天命難違,我們不得不分離,夫妻之恩,只得來世相報了。”霎時,一陣雷聲,竹妹不見了,青年追出去,只見山塢裡忽然長出一株婷婷玉立的白竹,分明是竹妹的化身。後來這村名就叫“白竹塢”。
七、荷花心山
荷花心山位於鎮店鎮西南部官橋村,因山形似荷花而得名,現為風景旅遊區。荷花心海拔 541.4 米,高峰聳翠,風景優美,山上有古寺新塔。古寺天福寺據說為唐朝高僧鑑真的徒弟營建。鑑真原為揚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經和醫學。受日本僧人之邀,東渡日本,講授佛學理論,傳播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他的東渡之路非常艱險,先後五次東渡,均未成功,直到753年,已雙目失明的鑑真帶著弟子第六次東渡,才到達日本。傳說鑑真率徒弟第五次東渡時,從揚州出發,到舟山群島時遇狂風巨浪,並在島上遭遇海盜打劫,師徒被衝散了。其中一個高徒碾轉來到了東陽,看到荷花心山峰巒秀麗,環境清幽,感覺是佛祖指引自己在這裡修行。於是他就不再向前走,也沒有回揚州,而是在這裡定居了下來,募捐修建了寺廟,感喟大難不死,有天福佑,於是取名為天福寺。荷花心在21世紀又建設了景區的標誌性建築荷峰塔:總高39.8米,共七層,刻有千餘尊佛像。
八、八面山
八面山坐落於橫店鎮東北的南江畔,平疇兀立,四面峭絕,八面凌空,海拔523米。這裡流傳著眾多關於大禹治水的故事,金水牛的傳說是當地人最津津樂道的。傳說上古之時,洪水氾濫,河道淤塞,南江平原一片汪洋。大禹奉帝堯之命,來東陽治理洪水,疏通河道,萬頃碧波,一夜變為良田美疇,百姓歡欣鼓舞。大禹治水時,一水牛經常隨行,負載行李,助其腳力。治水成功後,帝堯封這頭水牛為神,能口吐金沙,所過之處,即為富饒之鄉。水牛眷戀南江美景,故地重遊。人們不識其為治水功臣,但見所過之處,金光閃閃,雲霞氤氳,於是競相追趕。水牛慌不擇路,逃入禹山崖壁中,並說除非用三千年的稻草,才能將它引出山來。禹山腳下早已成為一片繁榮富足的樂山,金水牛的傳說正以另一種形式走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