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從時代上可以簡單劃分出傳統相聲和現代相聲。傳統相聲很瓷實,很經典,耐聽,但要論具備時代氣息,和觀眾息息相關,反映現實,針砭時弊,那還得聽現代相聲,而現代相聲的代表人物則首推姜昆。
網上有些人張口閉口說姜昆就一段相聲代表作《虎口脫險》,這個說法就太不嚴謹了。
首先,《虎口脫險》是法國二戰喜劇電影,該片拍攝時姜昆應該還在上中學,不可能去法國當導演。
其次,姜昆現代相聲代表作甚多,有《如此照相》、《虎口遐想》、《電梯奇遇》、《特大新聞》、《著急》、《樓道曲》以及大型相聲劇《明春曲》等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
在姜昆的諸多代表作品中,筆者認為,最經典最寫實同時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1991年春晚上和唐傑忠合作的《著急》。
筆者三十年來聽了無數遍《著急》,發現這段相聲始終沒過時,相聲中反映的很多社會現實和痛點如今依然還在。這段相聲不論從哪方面講,都堪稱是中國現代相聲的天花板。
一、相聲三段式結構
《著急》的主角是普通城市居民老季,因為總著急,所以得了個外號老急,該相聲只有十三分鐘左右,但在結構上分成了三段:
第一段,讓老急著急的一天
早上醒來和鬧鐘著急,出門和鄰居亂堆亂放雜物著急,路上和汽車著急,上班遲到和考勤著急,中午吃飯和大師傅著急,下午開會和領導著急,下班買菜和小販著急,回家休息和電視節目著急。
第二段,讓老急著急的孩子
孩子沒出生時和預產期著急,出生後為孩子早教著急,孩子大了點為上託兒所開介紹信著急,孩子上學為出生日期超了幾天著急,上學之後為輔導功課著急,初中為孩子早戀著急,大學畢業為找工作著急,工作找好了為孩子的婚姻著急。
第三段,讓老急著急的物價
鄰居二大媽一嗓子“副食品價格上漲20%”讓老急為物價著急,把小賣部買空囤積居奇後又為價格不漲著急,物價不漲副食品不僅長毛還被鄰居薅羊毛更讓老急著急,等到物價下調20%訊息傳來,老急這回徹底急了。
這三段的組合非常順暢,銜接巧妙,都是圍繞著“老急”這忙碌的半生,說這是一段老急的《我這半輩子》也沒問題。
二、那些延續三十年的“著急”
《著急》之所以經典,很大原因在於該相聲中所說的那些讓人著急的事情在之後三十年內要不就是一直存在,要不就是換了方式依然還在我們周圍。
1,鬧鐘不響
粗製劣造的商品,好像一直都存在。
2,滿院子的煤山、白菜山和腳踏車
每天出門先爬小四家的白菜山,再爬小五家的煤山,然後從三十多輛自行車裡穿過。
現在則是樓道里堆雜物,小區裡亂停亂放汽車。
3,汽車和腳踏車搶道
現在是互相搶道,不過很多時候是腳踏車、電瓶車跑到機動車道上來。和那時候的區別在於,三十年前汽車一腳油門走了,現在上下班高峰期改成腳踏車、電瓶車一溜煙跑了。
4,開會冗長
《著急》中有一個引起現場觀眾熱烈鼓掌的點:什麼國際的國外的這個月的下個月的去年的今年的,好不容易他講完了,旁邊一位站起來了:同志們,我再補充兩句。
你補充什麼呀!
現在的冗長會議逐漸在減少,不過海量的各種會議群在增多,以前在單位開拖拉機會,現在改回家抱著手機開拖拉機線上會。
5,討價還價
老急在菜市場和小販討價還價,為小販的斤斤計較著急。現在類似的事情改成了線上,而且不光是買家和賣家著急,有時候還反了過來,電商客服和賣家為了一些奇葩客戶著急,比如著名的“我是學生”。
6,八十集電視
電視劇一放就是八十集,還不一塊放,一天一集抻著你,打頭一集開始搞物件,四十多集了還搞不上,讓人著急。
這個不用多說了吧,現在的偶像劇、古偶劇、肥皂劇都是這個節奏,估計很多人沒想到的是類似的吐槽早在三十年前就有了。
可能有人會問,三十年前也有這麼長的電視劇嗎?拋開《三國演義》這種大劇外,像《愛你沒商量》和《渴望》都挺長的,按時間看,估計《著急》吐槽的可能是《渴望》。不過吐槽也沒用,之後沒兩年出現的《京都紀事》達到了100集,現在的偶像劇都能給跪了。
7,國足
要不你看看球賽?
中國隊這幹踢不進球,你不著急啊!
姜昆可能是在春晚上吐槽國足的第一人,三十年過去了,我們發現國足居然還是“幹踢不進球”讓人著急。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國家隊主教練高豐文就坐在臺下,1990年亞運會上國足在國慶節當天的四分之一決賽上0:1輸給泰國,全場圍攻射門無數一球不進,可謂真正的“幹踢不進球”,這場失利引起全國球迷譁然,所以姜昆在1991年的春晚上吐槽一句國足也不算過分。
8,帶孩子
孩子入托的介紹信,工廠和託兒所之間互相扯皮踢皮球,來回套娃,讓人著急。現在類似的事情雖然少了,但在有些地方還存在“證明你媽是你媽”的問題。
孩子入學,生日超了幾天不能上。對於九月一號到十月出生的孩子來說,這件事一直存在。
輔導功課,說有一個池子,開放水管48小時放滿,開排水管放水需要69個小時排空,說兩個管子一起開,多長時間能把池子灌滿。
這是一個經典的應用題吐槽,始作俑者就是這個相聲。
至於孩子早戀、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工作之後找物件難,咱們不用多說,同樣的問題三十年了依然還有,尤其是找物件,剩男剩女現象已經成了老生常談了。
9、通貨膨脹
讓老急著急的物價問題應該來自於當年的“物價闖關”,由於市場放開價格放開,很多商品物價上漲過快,也就出現了老急那樣“囤積居奇”的人,相信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都有深刻體會。
相聲的最後傳來訊息,副食品價格下調20%,這似乎是一個預言,因為這段相聲之後一年多,整個市場都穩定了。
類似的通貨膨脹現象在近些年也是屢見不鮮,只不過都是集中到了區域性,比如“蒜你狠”和“糖高宗”等等,最貼近生活的大概就是豬肉了。
整體來看,相聲《著急》裡吐槽的各種讓人著急的現象,還有很多依然以各種形式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因此這三十年來不管什麼時候再看《著急》,依然讓人百感交集,這就是該相聲的核心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著急》這種類似“我這半輩子”的敘事方法和調侃方式,在日後也被一些相聲演員所借鑑,比如《我要幸福》和《我這一輩子》等等。
三、姜昆功不可沒
可能有人會說,《著急》的作者是梁左,《著急》是經典也是梁左的功勞。
這話並不嚴謹,首先,姜昆和唐傑忠在該段相聲裡的表現堪稱極其出色,配合默契語言流暢,每個字每句話都能做到字字清楚聲聲入耳,節奏緊湊,一看就是經過長時間打磨出來的作品。
尤其是姜昆,他在該段相聲裡不僅語言表達能力是巔峰狀態,而且還上演了一段現代相聲裡的精彩貫口,也就是老急和小販討價還價那段。
順帶科普一下,所謂貫口,不是隻有《報菜名》和《地理圖》才叫貫口,現代相聲裡同樣存在很多貫口,姜昆這段現代貫口對那些說姜昆不會貫口的人是一個最直接的反擊。
其次,梁左是作家和編劇,寫相聲也是他的特長,但他的文字轉換成相聲則需要相聲演員的幫助,因為梁左是不表演相聲的,沒有這方面的認知和經驗。這就需要姜昆和唐傑忠的努力和幫助,尤其是姜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相聲的作者一欄都寫著梁左和姜昆兩個名字的原因。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如果沒有姜昆的慧眼識才,也許梁左會像他的母親諶容一樣成為知名作家,或者像他父親範榮康一樣成為著名編輯。
遇見了姜昆,梁左不僅是一名著名作家,同時還是一位著名相聲作家,還成了著名喜劇編劇。
透過姜昆,本山大叔從鐵嶺走向央視,陳佩斯朱時茂從電影演員變成小品鼻祖,梁左從作家成為著名喜劇大師。
《著急》就是姜昆、梁左和唐傑忠獻給中國相聲界最好的經典珍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