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戲韻氣質
——現代戲曲人物畫小品創作雜感
智取威虎山——楊子榮 錢新明
前一陣,我創作了八出現代戲的六十餘張戲曲人物畫小品,閒來自讀,獨有賞味。
創作戲曲人物畫,人們大都從傳統戲入手,少有取材現代戲,這是因為傳統戲的衣飾臉譜獨具形式。現代戲,因劇情和服裝的“時裝”化,更因弱化了傳統舞臺程式裡的身法步伐,難化腔調,筆墨表達易與“時畫”們趨同。我在進行現代戲曲人物畫的創作過程中,留心琢磨細節,誇張角色氣質,儘可能地以個性形象、神態呈現劇情故事。
現代戲的聲腔韻白是靠話劇式的,這是生活化表演的要求。作為戲曲人物畫創作仍然是要在“戲”上出彩,是戲畫,而非普通意義上的中國畫和連環畫。在反覆觀看錄影的同時,我專注人物典型身法和表情,捕捉表演中的習慣性動作,以此來區別人物。楊子榮是京劇《智取威虎山》的男一號,其男演員的樣板戲造型具有陽剛機智果敢的特點,著名唱段《今日同飲慶功酒》更是家喻戶曉。我刻意突出眼神的表達,抓住他成功打入匪穴的瞬間悅態,那微微上翹的嘴角似有凱歌回鳴。在創作《杜鵑山》中柯湘的形象時,我也著重在眼神間著墨,鎖眉在傳統戲曲旦角表演上不多見,而這革命者在鬥爭困難當口的鎖眉倒傳遞出故事的曲折。
舞臺上人物角色有著各自的分工,其精氣神也不盡相同,分寸拿捏也不由著演員,是由著劇情來的,是為合度。在戲曲人物畫的創作中,可以移植這種優點。《紅燈記》中李玉和、李奶奶、李鐵梅同是正面人物,角色的戲份脈絡清晰。我選擇了戲畫中少有的群像構圖,三人組合稍有次第,李玉和居畫面前方,道具的鐐銬也作了筆墨的強調,完全以人物表現壯烈場景,體現“前仆後繼永向前”的劇情主題。
現代戲裡歌舞的運用是破傳統的,幾乎脫離了傳統戲劇裡甩袖、圓場等程式技巧的表演。《紅色娘子軍》是出現代舞劇,後來又改編成了京劇。這齣戲便是主要用肢體舞蹈講述劇情,呈現舞臺藝術的審美。我特意把這種舞蹈語彙繹化到戲畫之中,抓住舞蹈最具美感的亮相,體現劇種與劇情。吳清華一段“出逃”的獨舞是凝鍊生活後的舞臺表演,激憤、迷茫的情緒均在舞姿中發力體現。我在錄影中先反覆揣摩這段舞蹈的體態特徵,找準一個傳神的造型,勾勒草圖,細細比較,簡約數筆準確地速寫出人物情緒。
中國戲曲是虛擬寫意的,意會也是繪畫和戲曲中共有的審美價值。我作寫意戲曲人物畫,以我對人物造型的理解,著意作了漫畫式的呈現。《龍江頌》中的江水英,服飾風格簡潔,化妝也無特殊的標誌,我以強力誇張人物表情的方法,以達視覺的生動,張揚“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龍江精神。《沙家浜》裡郭建光的戲畫造型亦是如此。
戲曲人物畫的創作,會由著畫家們繪畫技法、戲劇文化的知覺而作用於各自風格。前輩畫家關良、韓羽、馬得等便是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獨成表達,也若戲劇表演的流派般自成一路,異彩紛呈。不失水墨審美趣味,體現戲韻戲情,是我個人對戲曲人物畫創作的認識。畫這批現代戲曲人物畫,我改變了自己以往求飄逸、重古典的戲畫風格,採取半畫半跋、圖文相輔的構圖。以速寫法取細節,減去線的玩味,求一筆而達的寫意快感,儘可能讓畫面活起來。當年,八出現代戲受創作年代浸淫,具有時代的審美定勢,人物形象、舞臺造形卻有自定程式,較好保留住這種畫面氣質,也就還原了這戲這韻的藝術特點。
作者:錢新明
來源: 中國藝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