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電腦真好啊,以前特別是兒時想看卻沒有看過的讓人非常遺憾的電影,現在都可以如願以償地待在自己的家裡細細地看慢慢地品,這樣雖然特別的好,只是缺乏了當年露天電影或電影院電影的熱鬧和嘈雜,嘈雜雖然不好,但是非常的熱鬧。熱鬧就是人多好玩,就是心情舒暢,就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家庭簡易露天電影
待在自己家裡的房子裡,一個人欣賞電腦螢幕上的電影,想怎麼看就怎麼看。不熱不冷的,坐在沙發上,可以抽著煙看,也可以喝著茶看,還可以一邊抽菸一邊喝茶,一邊欣賞電影,還可以坐著靠著躺著睡著,這幾種美好的行為相得益彰並行不悖啊!總而言之一句話,簡直是隨心所欲非常自由的了。只是缺乏了當年看露天電影或看電影院電影的積極踴躍地勇往直前和氣喘吁吁地長驅直入了。
露天電影有露天電影的優點和缺點,電影院電影有電影院電影的優點和缺點,而在家裡面一個人看電腦上的電影,這也有它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因為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不可能全部是優點,也不可能全部是缺點。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這是露天電影最為獨特的優點,就是在銀幕的背面也可以照樣觀看,只是字幕上的字不能觀看,不是不能觀看,而是觀看了你也認不得,除此而外,與銀幕正面沒有什麼區別。
兒時看電影,父親經常領著我們在銀幕背後看,因為我們氣喘吁吁心跳咚咚地趕到露天電影場地時,銀幕正面早已容納不下我們了。至於水幕電影,大概也可以從銀幕背面觀看吧?
兒時看電影,182(秘密工廠代號)去的最多。第一次去182看電影,記得演的就是《賣花姑娘》,其實不是182演的,而是公社的電影隊在支家溝五隊演的,182就在支家溝五隊,露天電影場地相距182大概不足1000米的樣子。182基本上每個週末都演一次,而公社電影隊大概一個月都演不上一次。所以說我的小學和初中時期,經常引著兩個弟弟又呼朋引伴地腳步匆匆地去182看電影。182的電影一般都開演很早,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而電影就開演了,就這樣好多次,讓我們感到非常的遺憾。
看《賣花姑娘》的當天傍晚,大隊廣播員通知說,今天晚上182有電影,演的是《賣花姑娘》,但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聽成了《梅花姑娘》,而我更不例外。
又有一次,大隊廣播員通知說,今天晚上182有電影,演的是《松鶴樓上》,這電影名字怎麼這樣奇怪,也不知道是什麼電影,等到跑去一看才恍然大悟地啞然失笑,原來是《送貨路上》,這電影是戲曲片,非常的沒意思。
還記得在182看過一個戲曲片電影,名字叫《沂蒙頌》,就是山東沂蒙紅嫂用自己的乳汁救活解放軍戰士的動人事蹟,但因為是戲曲片,所以很難吸引喜歡看戰鬥片反特片故事片的我們這些青少年。
所以說青少年時期觀看的電影基本上都是在182看的,但也有非常多的電影由於種種原因,我們根本沒有看到。比如《閃閃的紅星》,《護士日記》,《原形畢露》,《看不見的戰線》,《難忘的戰鬥》,《秘密圖紙》,《三進沙城》,《平原游擊隊》,《鐵道游擊隊》,《敵後武工隊》,《戰船臺》,《鮮花盛開的村莊》,《金姬和銀姬》,《南江村的婦女》,《野火春風斗古城》,《青春之歌》,《戰洪圖》,《熊跡》,《奇襲》,《紅雨》,《多瑙河之波》,《橋》,《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每當別人在興高采烈地津津有味地談論議論爭論評論這些電影的某些情節時,特別是模仿正反面人物的經典臺詞腔調動作行為時,我就感到非常的茫然、後悔、遺憾、痛心和失望,因為當時的想法,就是以後即使花錢再也看不到這些電影了。
其實看過的戰鬥片,我最喜歡的就是《偵察兵》和《渡江偵察記》了。前者是黑白片後者是彩色片,簡直是百看不厭。後來年齡大了,才慢慢喜歡看戲曲片了,這大概是從八個樣板戲開始的。樣板戲不愧樣板,真正做到了千錘百煉精益求精,其中的一個字都不能隨意地增刪。後來才慢慢喜歡上了秦腔、豫劇、黃梅戲等。
這幾天喜逢貴如油的春雨,從雨前的炎熱突然進入到了雨後的寒冷。今天是大年正月的十五元宵節,而天氣可以說是乍暖還寒了。李清照早就說過,乍暖還寒時節,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如果天氣再給我們來個乍寒還暖,那麼就很溫暖了,因為一場春雨一場暖嘛!
世事就是這樣,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也許是盼望春天快些到來的心情有些迫切,不知怎麼樣的就產生了這樣的想法,何不看看自己兒時沒有好好看的朝鮮電影《賣花姑娘》呢?
這部電影我是看過的,大概是不到五十年前看過的,但我老是感到自己沒有看過,關於這部電影直到現在,我只記得兩個鏡頭:一個是當女主角的不懂事的飢餓的小妹妹偷吃地主家的曬在房臺上的什麼食物時,被地主婆用爐子上沸騰的中藥鍋子裡面的藥汁潑了一臉一身,就這樣兩眼失明瞭……另一個鏡頭就是大街上的好像是一個知識分子模樣的青年人舉起兩本書在說著什麼……就記住了這兩個鏡頭,其餘的一點印象都沒有,因為過去的時間太長了,自己當時也太小,所以看過的就幾乎沒有印象。
所以現在就在自己的家裡,一個人安安靜靜地來一個從頭做起的重溫舊夢,也算是朝花夕拾返老還童了吧。由於在觀看的過程中自己心中有事,所以就不免有些一心二用心不在焉,所以就老盼望著這個電影早點結束,所以就老覺得這部電影怎麼這樣長,最後終於看完了。
老實講這部電影故事情節並不多麼曲折複雜,看後給人的一個總的印象就是一個字——苦!算好,結尾還是不錯的大團圓。只是貧病交加的勞累過度的母親,在兩個孩子好不容易地興高采烈地把藥給她買回來時,她的眼睛過早地閉上了。
雖然沒有好好的看,但總覺得這部電影還是很不錯的。所以就總覺得這部電影人物的命運和故事的情節有點像我國的電影《白毛女》和《紅色娘子軍》等。所以嘛,這部電影我還要好好地再觀看一遍。
影片中女主角在街頭賣的紅顏色的花叫做金達萊,金達萊就是中國的杜鵑花啊!也叫滿山紅,電影《閃閃的紅星》裡邊就有,好像在影片的結尾,真的是萬山紅遍啊!把人的臉都映紅了,真是可以和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桃花一決雌雄了。
至於最後一次在182看的什麼電影,現在根本是記不得了,因為這已經40多年了,182 也早在八十年代的不知哪一年從刁旗寨的那個溝裡搬家走了,據說搬到了西邊約20裡處的田王還是洪慶?其實182本來就是一個秘密的軍工廠,至於生產什麼造什麼,誰也沒有見過,誰也不知道。有人說是造炸藥的,不得而知。
而當年182演電影的時候,有一次是從西邊不知什麼地方放映完了才開車跑回來再演,所以回來放映的時候,人們已經等到10點鐘以後了。帶棚的大卡車轟隆轟隆地伴隨著衝起的巨大的塵土一下子戛然而止,車停穩後,電影機子在卡車上對準早已拉好的銀幕很快地就開始放映,大概覺得對不起萬千的觀眾吧,好傢伙,這天晚上一傢伙就放映了三部片子,演完都已經半夜兩三點鐘了,觀眾們都說今黑了演美了。
而今刁旗寨這個溝的西邊,只剩下零零散散破破爛爛的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的斷垣殘壁……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而朝鮮電影《賣花姑娘》是我在182附近觀看的第一個電影,但卻不是182放映的。
當時我正上小學和初中,只要一聽到今天晚上182有電影,人們都非常的高興,特別是大隊的廣播再一通知,人們很快的就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了,但有好多次,廣播沒有通知。廣播通知,肯定有;廣播不通知,不一定沒有。有好多次,廣播沒有通知,結果不知是誰說的182有電影。有人信,有人不信;有人去,有人不去。結果到達182看電影的人都非常失望地垂頭喪氣地回來了,但他們一點都不後悔,反正是悠閒地用腳丈量土地嘛,也沒什麼不好。記得那天晚上傳聞演的是《閃閃的紅星》,當丈量土地的看電影的人回到村裡時,沒有去的人嘲笑著問他們,今黑演的啥電影?回來的人也笑著說,演的是《閃閃的紅星》,沒去的人就嘲笑著說,大概演的是《閃閃的燈泡》吧?結果嘲笑者與被嘲笑者都開心地笑了。這是我記得最清楚的一次,因為那天晚上我也去了。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當黑白電視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的時候,就基本上沒有人去182了,而182也就在此後不久搬家走了,但182的搬走絕不是因為沒有人看電影的原因。
朝鮮電影裡邊的賣花姑娘,她的賣花是為了生活為了餬口為了給貧病交加的母親看病。賣花雖然沒有錯,憑勤勞吃苦賺錢,說起來還是一件熱愛生活的比較高雅的好事情,但因為你是窮人啊!所以就不怎麼體面了,特別是窮人家的大姑娘幹這個事情,最容易別人瞧不起下眼觀甚至欺侮凌辱。這都是在所難免的。這都是因為你是窮人家的孩子啊!再說又是一位美麗的大姑娘,所以就更容易被人欺凌。
天下烏鴉一般黑,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貧到街頭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對於窮人來說,福無雙至而禍不單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最後只能是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所以窮人就要團結起來,在革命政黨的領導下拿起武器和地主階級和日本帝國主義作堅決的勇敢的永不妥協的鬥爭。這才是最好的唯一正確的出路。
偉人說得多好,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壓迫愈重,反抗愈烈。這大概也就是朝鮮電影《賣花姑娘》要告訴人們的一個顛撲不破的革命真理,也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所不同的是,我們國家最先進的政黨是共產黨,而朝鮮可能是勞動黨。
七十年代末毛岸青和邵華合寫的一篇文章《我們愛韶山的紅杜鵑》發表後,曾被選入當時的高中語文課本。毛岸青和邵華在談到他們的哥哥——毛岸英的鮮血澆灌的朝鮮的金達萊時,曾無比動情地說,朝鮮的金達萊啊,就是中國的紅杜鵑!
當時我不知道金達萊,也不知道杜鵑花,直到九十年代有了電腦之後,才第一次看到並認識了杜鵑花。那是一種足以讓萬山紅遍的非常有名的火焰般即將燃燒的無產階級的勞苦大眾的花啊!
藍田也有杜鵑花,而且還是喬木的,只有一棵,在高高的王順山巔!這也夠奇特驚人的了吧!樣板戲不就是有一出叫做《杜鵑山》的嗎?杜鵑山的杜鵑不就是朝鮮的賣花姑娘採擷到竹籃裡邊的火紅的金達萊嗎?
爛漫的杜鵑花
2021、3、4、水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