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我國從烏克蘭購買的“瓦良格號”航母,在透過土耳其海峽駛入地中海時,遭到了土耳其的百般阻撓。土耳其提出了一堆放行航母的苛刻條件,其中有一條是:繳納10億美元“風險保證金”,或者找一個地區國家做擔保。
關鍵時刻,希臘出面以國家主權作為擔保,幫中國免去了10億美元的“風險保證金”。隨後,希臘派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馬力的拖船,幫助“瓦良格號”透過土耳其海峽,並且在航母經過愛琴海時,希臘還派出了軍艦護航。
希臘的人情我們應該牢記。談起希臘為什麼幫助中國,除了與中國的友誼外,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希臘與土耳其的矛盾。
希臘和土耳其是宿敵,兩國互相看不順眼。在涉及國際事務、領土爭端等問題時,雙方經常爆發矛盾,互相拆臺。很多時候,雙方做出的決策只是為了反對對方。
2020年2月,北約支援土耳其在敘利亞展開軍事行動的決議,被北約成員國希臘一票否決。這個舉動讓土耳其來看,就是公報私仇。於是不甘落後的土耳其開啟邊境,放三萬多敘利亞難民湧入了希臘,希臘頓時苦不堪言。
而美英法等國家對希臘也多有不滿,在他們看來,這個舉動就是在幫俄羅斯。但但希臘自始至終都不鬆口,堅決要讓土耳其不痛快。英法美等國家也只得作罷,他們似乎已經見慣了希臘土耳其的互撕。
畢竟這兩個國家,有著近千年敵視作對的歷史,是世界上一對知名的冤家。
本期為大家講述,希臘與土耳其為什麼成為冤家宿敵。
拜占庭帝國時期
諸多的歷史恩怨,是造成希臘和土耳其現狀的主要原因。
希臘位於巴爾幹半島最南端,東部與土耳其接壤。兩家並沒有隔愛琴海相望,因為愛琴海基本上被希臘“包場”了。土耳其大部分領土位於亞洲的小亞細亞半島,其北部的土耳其海峽,是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之一。
希臘可以說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早在公元前5世紀左右,希臘人就抵禦過來自小亞細亞半島的三次入侵(希波戰爭)。電影裡的那句“這裡是斯巴達”,想必大家都有印象。著名的馬拉松,溫泉關戰役也出自這裡。當然,當時的入侵者是波斯人,跟現在的土耳其並沒有太大關係。
公元前30年,希臘被羅馬征服,希臘以及現在的土耳其,被一同納入了羅馬帝國。羅馬帝國是歐洲歷史上最為強盛的國家,以至於後世很多國家,包括土耳其,都以羅馬帝國後裔自居。羅馬人的統治給巴爾幹半島帶來了和平,隨著時間流逝,從物理層面上征服了希臘的羅馬人,反而被希臘文化漸漸同化。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占庭帝國,國土囊括了現在的希臘和土耳其。5世紀中期,英主查士丁尼一世去世,拜占庭帝國一度衰落。在拜占庭帝國內憂外患之際,斯拉夫人佔領了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地區(這些地區後來被稱為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分裂後,巴爾幹半島再度坐實了“歐洲火藥桶”),波斯人入侵了中東地區。七世紀,原本由拜占庭帝國統治的埃及,敘利亞等地區陸續被阿拉伯人佔領。
領土的縮小讓拜占庭帝國的成分不再複雜,希臘人就成了帝國的主要公民,後來,希臘人更是直接與拜占庭人劃上了等號。君士坦丁大帝重新建設拜占庭,並將其改稱為君士坦丁堡,作為帝國的首都。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君士坦丁堡都是希臘人心中的燈塔,如今,君士坦丁堡又被稱為伊斯坦布林,是土耳其的城市。
奧斯曼帝國
土耳其的父輩——奧斯曼帝國,正是踏著拜占庭帝國的屍體上位的。
土耳其人原本居住在中亞的花剌子模地區(今屬烏茲別克),是一個突厥語部落民族。13世紀蒙古人向西擴張,土耳其人也被迫向西遷移,依附於羅姆蘇丹國,羅姆蘇丹國將與拜占庭帝國相鄰的一塊土地,賜給了土耳其人。1290年,奧斯曼一世成為部落首領,他趁著羅姆蘇丹國分裂的機會,正式宣佈獨立,這便是奧斯曼土耳其的雛形。
14世紀初,隨著國力逐漸強盛,奧斯曼土耳其走上了一條對外擴張的道路。與土耳其的強盛相對應的,是拜占庭帝國的不斷衰落。隨著土耳其不斷攻佔,拜占庭帝國被土耳其重重圍困。
14世紀末,土耳其大敗東歐聯軍,引起了歐洲統治階層的震動,歐洲各國紛紛派出援軍,拯救拜占庭帝國。奧斯曼國王指揮了尼科堡戰役,一舉擊敗了歐洲聯軍,俘虜了殺害了一萬多名十字軍。自此,歐洲國家再也無力從奧斯曼帝國的包圍中拯救拜占庭,希臘人也只能偏安一隅,望東北而興嘆。
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土耳其人遷都於此,並將其改名為伊斯坦布林。隨後,土耳其人乘勝追擊,於1460年佔領了整個希臘地區,希臘步入了被土耳其人統治的黑暗時期。
土耳其對希臘人民展開了瘋狂的剝削和壓迫,並在希臘實行軍事專制制度等高壓政策,制約希臘的發展。在此環境下,不斷有希臘人奮起反抗,但都被土耳其人殘酷鎮壓,這種狀態持續了接近400年,造就了希臘人對土耳其人的敵視態度。
希臘獨立
19世紀初,希臘人在烏克蘭秘密建立了反抗土耳其統治的“友誼社”。1821年,伊斯坦布林發生了針對希臘人的屠殺事件,屠殺從首都逐漸擴散到其他地區,激起了希臘人的敵對情緒。群情激憤之下,“友誼社”首領伊普希蘭狄斯揭竿而起,率領希臘人展開了反抗奧斯曼土耳其的獨立戰爭。
起義軍攻佔了希臘南部,解放了伯羅奔尼薩半島。隨後,起義軍便在此地召開議會,組建政府,宣佈希臘脫離奧斯曼土耳其獨立。
但奧斯曼也不是吃素的,在解決掉阿里問題後,派出了 3萬大軍直撲希臘,希臘一時間又籠罩在滅國的陰影中。
但歐洲的各國充分發揮“平衡”的精神,再他們看來希臘無疑是一枚制約土耳其的好棋子,於是歐洲的“領頭羊”英法俄又出來了,一邊承認希臘政府,一邊給希臘大量物資支援,甚至到最後,英法俄乾脆直接擼起袖子派兵參戰。
1827年10月20日,英法俄三國的聯合艦隊,駛入愛琴海的納瓦里諾灣,消滅了土耳其和埃及艦隊四分之三的艦船,重創土埃聯軍。在地面戰爭中,得到英法俄直接支援的希臘也節節獲勝。1829年,奧斯曼土耳其與英法俄簽訂條約,被迫承認了希臘獨立。
希臘的獨立成為了奧斯曼帝國崩潰的前兆。在希臘的影響下,整個巴爾幹半島,都掀起了反抗土耳其統治的獨立活動。
1878年,土耳其在俄土戰爭中失利,歐洲各國在俾斯麥的主持下,召開了解決戰後問題、以及巴爾幹民族問題的柏林會議。會議讓土耳其保住了伊斯坦布林,但為了防止俄羅斯乘勢向巴爾幹擴張,歐洲各國決定讓塞爾維亞、羅馬尼亞、黑山獨立,保加利亞自治,波黑歸奧地利管理。
奧斯曼土耳其失去了在南歐的大片領土。希臘鼓動巴爾幹國家獨立的行為,也讓土耳其懷恨在心。
一戰前後
1912年,希臘聯合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和黑山,組成了“巴爾幹同盟”,對奧斯曼土耳其宣戰,想要將奧斯曼帝國的勢力徹底趕出歐洲,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爆發。
處於衰落狀態的奧斯曼土耳其,完全不是“巴爾幹同盟”的對手,一番激戰下來,土耳其不得不請求歐洲列強出面調停。最後,阿爾巴尼亞獲得獨立。土耳其將除了伊斯坦布林及周邊地區外的整個巴爾幹半島,都割讓給了“巴爾幹同盟”。很快,由於戰後利益分配出現了問題,保加利亞開始倒戈對抗“巴爾幹同盟”,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最終保加利亞戰敗,割讓了大片土地。
兩次巴爾幹戰爭,使土耳其和保加利亞,對其他巴爾幹國家極為敵視,兩國在一戰中加入了同盟國。塞爾維亞的崛起引起了奧匈帝國的警覺,最終,造就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衝突的巴爾幹戰爭,成為了一戰爆發的導火索。
1914年,一戰爆發。同盟國和協約國展開激戰,希臘加入了協約國陣營。1918年,協約國取得了戰爭勝利。奧斯曼土耳其作為戰敗國,被迫簽署了《色佛爾條約》。也使奧斯曼土耳其喪失了大片領土,在奧斯曼土耳其的土地上新建的國家,就達40個之多。條約還催生了土耳其國民推翻奧斯曼皇室的獨立戰爭,為奧斯曼土耳其的覆滅敲響了喪鐘。
列強在劃分奧斯曼土耳其領土時,割出了土耳其大片領土給希臘。
愛琴海的大部分島嶼被協約國劃給了希臘,甚至在“土耳其本土”的小亞細亞半島上,也有部分地區被標註“歸希臘所有”。希臘趁著土耳其國內風雨飄搖,一面登陸小亞細亞半島,一面向伊斯坦布林出兵,企圖“收復”他們心中的君士坦丁堡,重振拜占庭帝國雄風。
“土耳其國父”凱末爾
但希臘的願望顯然沒能如願,因為此時的土耳其出現了一位狠人“凱末爾”。
面對奧斯曼土耳其即將被列強肢解瓜分的命運,凱末爾一邊高呼“不自由,毋寧死”,一邊組織軍隊反抗侵略。
1920年,協約國佔領伊斯坦布林,希臘也在英國的支援下乘勝追擊。
在生死存亡之際,凱末爾帶領軍隊頑強抵抗,並與列寧領導的蘇俄締結友好條約,解決來自蘇俄的軍事壓力。
最終,土耳其軍隊力挽狂瀾,不僅打退了協約國的進攻,還收復了伊斯坦布林和小亞細亞半島,將希臘人趕出了國土。
1923年,凱末爾推翻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而色佛爾條約對奧斯曼帝國瓜分,打了勝仗的凱末爾,顯然不會認賬。
於是在眾多勢力的博弈下。戰敗的協約國不得不承認土耳其的主權,並廢除《色佛爾條約》,與土耳其重新簽訂了《洛桑條約》。新條約規定,希臘放棄對伊斯坦布林和小亞細亞半島的領土要求。
但此時歐洲各方勢力顯然不想讓土耳其重新崛起,於是將條約重推到《倫敦條約》時的規定,也就是愛琴海90%的島嶼仍屬於希臘,這種條約在凱末爾看來無疑是不公平的,但新生的土耳其也無力再戰,只可認可該條約。
持續不斷的敵對
愛琴海上有2500多個島嶼,希臘直接佔去了2400多個,土耳其佔領的大小島嶼還不到100個。“國家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但只有海灘是自己的”。土耳其共和國獨立之初,這個問題還不明顯,但隨著實力的不斷增強,尤其是跟希臘對比具有壓倒性優勢,土耳其就對這種現狀產生了嚴重不滿。土耳其為此一直與希臘爭鬥不休,希臘的態度也很強硬,希臘表示,“想要拿回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戰爭,希臘人將奉陪到底”。
除了愛琴海島嶼矛盾,希臘和土耳其還在塞普勒斯存在爭端。
塞普勒斯是東地中海上的一個島嶼,先後歸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統治。
1878年,土耳其將塞普勒斯租讓給了英國。島上80%是希臘人,20%是土耳其人。二戰後,英國在放棄這個殖民地時,故意製造了兩個民族的矛盾(大英傳統藝能)。1960年,塞普勒斯獨立,島上的希臘人和土耳其人組成了聯合政府,共同執政。但因為民族矛盾,兩族人很快就爆發了衝突。希臘見狀,就派出軍隊進入塞普勒斯,鼓動希族人趕走土族人。土耳其也不甘示弱,直接出兵登島,聯合土族人控制了塞普勒斯島嶼的北部。塞普勒斯形成了南北分裂的局面,隨後,聯合國不停地介入,希望雙方能恢復談判,但問題直至今日也沒能解決。
歷史上的過節,使得希臘和土耳其互相看不順眼。雙方在愛琴海島嶼歸屬和塞普勒斯問題上,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進一步使雙方的敵對情緒到達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