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曾看到有人說,巔峰期的鄭伊健“力壓”四大天王。
毋庸置疑。
九十年代有一段時間裡,鄭伊健確實非常紅,與1990年爆紅的郭富城、1991年人氣直升的黎明非常相似,換句話說,就是當紅炸子雞、一時紅星。
不同的是影壇和歌壇的區別。
但如果說力壓四大天王,就需要資料和番位說話了。
恰好這兩條都是確鑿無疑的。
不提歌壇,否則就是反向碾壓的問題。
我們只談影壇。
先回溯一下鄭伊健的履歷。
他一開始在無線以拍劇集出道,而後在1991年開始進軍樂壇,次年拍《92應召女郎》開始進入電影圈,開始影視歌三棲路線。
但其百科資料極不嚴謹,說他憑《92應召女郎》提名第11屆金像獎最佳新人,但事實是該屆金像是針對1991年上映電影的頒獎,翻遍名單也沒有鄭伊健,第12屆金像獎同樣查無此人,而那個時候,梁朝偉都還在做配角。
而巔峰期的概念,應該是從1996年的古惑仔系列開始,至2000年的《決戰紫禁之巔》這段時期,如果還要勉強延展,那至多到2005年的《三岔口》,算總計十年。
先做同期對比,以1992年為起始。
第一階段,1992年至1995年。
算是鄭伊健積累期,兩位天王中的郭富城和黎明也幾乎同期起步。
先看作品數量。
鄭伊健11部、郭富城14部、黎明11部、張學友16部,數量最多的是劉德華25部,鄭伊健數量和黎明打平。
這期間,鄭伊健從第六部電影開始擔正主角,在王晶的《新英雄本色》裡和劉青雲番位幾乎平手。此前在1993年的《超級學校霸王》裡遇到三個天王,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頭陣,而郭富城僅客串極少戲份,在同年度的《追男仔》裡面遇到天王張學友,同是配角戲份,算贏了兩個身位。
從票房表現來說,只談主演型別和千萬級票房。
鄭伊健總計五部作品,最高《新英雄本色》817萬,無過千萬作品。
天王組的資料是,郭富城和黎明均兩部過千萬,張學友三部過千萬,劉德華13部過千萬。
新人期其實沒什麼可比,四大天王已經炙手可熱,劉德華更是一騎絕塵。
第二階段,1996年至2000年。
鄭伊健開始爆發,張學友息影,郭富城大幅減產。
這個五年鄭伊健拍了十七部電影,皆是主角或者雙主戲,郭富城六部,黎明九部,劉德華十五部。
其成績非常亮眼,十三部過千萬,十一部進入票房榜前十,古惑仔系列佔五部。
郭富城和黎明均四部過千萬、兩部票房榜前十,從數字來看兩位天王都不及鄭伊健,而劉德華十二部過千萬、十一部進入票房榜前十。
但從番位來看,五年間與兩位天王合作,一部是1998年的《風雲之雄霸天下》,另一部是2000年的《決戰紫禁之巔》,鄭伊健均為雙主二番。
這個階段,單接片數量和票房而論,鄭伊健確實炙手可熱,但綜合地位來講,仍然不及四大天王。
而拍片量與票房情況,與各自路線有關,郭富城在九十年代後半程減產電影專注歌壇爭鋒,黎明側重文藝型別電影,而鄭伊健的路線其實與劉德華幾乎一模一樣,就是大量接拍商業型別片,故而短期內人氣直升,下一個十年就輪到走這個路線的古天樂漸漸出頭。
所以這個十年,票房上鄭伊健確實很強,但屬於突然爆發式紅星,綜合地位仍在天王之下。
第三階段,2000年至2005年。
延續九十年代後期的餘威,這五年鄭伊健接拍了十六部電影。
勢頭大為減弱,僅三部過千萬。
郭富城陷入轉型期的低迷,僅拍了四部電影,其中《柔道龍虎榜》過千萬。黎明仍然穩定,交出十部作品三部過千萬,劉德華十五部電影,其中十三部過千萬,進入全盛期。
這五年裡鄭伊健再次與兩個天王合作,分別是2003年的《雙雄》和2005年的《三岔口》。
慣例分別以二番身份給黎天王和郭天王配戲。
及至2009年與郭富城合作《風雲Ⅱ》時,無論咖位、片酬還是演技表現,都已被遙遙拋下。
很多人可能將其兩千年之後的迅速滑坡歸結為“奪面雙琪”事件。
又或有人會說,是他玩心太重,導致事業不振。
這些問題客觀存在,但並不是核心原因。
縱觀香港影壇,大量接拍商業型別電影走偶像路線,最成功的演員有三個。
第一個是劉德華,以大量商業片奠定恐怖人氣基礎。
第二個就是鄭伊健,翻遍他片單,你幾乎找不出一部有深度或小眾的電影,但他以這種方式,短短几年即告崛起,其聲勢甚至直追四大天王。
第三個則是古天樂,在九十年代一直做鄭伊健的小跟班,步入兩千年代後開始做主角,與劉德華、鄭伊健走了一條相同的道路,也同樣人氣恐怖,就商業型演員而言,僅次於劉德華。
但鄭伊健有個弊端,他的演技一開始到最後,幾乎沒有絲毫變化。
你不能說他差,因為很本色和個性,但你想要說他好,卻又沒法給予更多讚譽,因為缺少變化,無論什麼角色,他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套上去。
劉德華雖然也有同樣的問題,但近年來開始努力嘗試改變,加之在商業型別電影中其實他並不輸誰。
而鄭伊健演技的一成不變,這就是客觀問題之外的主因。
在今天而論。
鄭伊健幾乎已經徹底淡出大眾視野。
而即便以巔峰期來講。
鄭伊健其實成績不錯,但他始終都在追趕四大天王的途中。
從來沒有能夠力壓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