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來,德國的選情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社民黨的支援率迅速提升,不僅追上此前勢頭很猛的綠黨,甚至還超過了支援率長期居首位、總理默克爾所在的聯盟黨。以至於默克爾也罕見發聲,企圖挽救選情。
圖說:社民黨候選人肖爾茨、綠黨候選人貝爾伯克和聯盟黨候選人拉舍特。來源:路透
社民黨為何反超?
去年8月,在德國各政黨中,社民黨率先推出了總理候選人,即現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肖爾茨。此舉顯然是想利用肖爾茨高企的個人民調支援率,來拉動社民黨不溫不火的民調錶現。
但是,肖爾茨個人的光芒對社民黨的選情並沒有保障。在肖爾茨出任社民黨的總理候選人後,社民黨的得票率也依然低迷,民調支援率始終停留在15%到16%之間。好在社民黨內並未自亂陣腳,黨內並未有多少對選擇肖爾茨的質疑。
直到今年7月,社民黨的競選策略終於得到了回報。在競爭對手綠黨候選人貝爾伯克和聯盟黨候選人拉舍特相繼犯錯後,肖爾茨的可靠、穩健和接地氣成為了“稀缺品”。不僅肖爾茨本人相對於其他候選人的優勢越發明顯,而且他的個人支援率也終於帶動了社民黨,將民調支援率拉昇到了25%左右的位置。
圖說:肖爾茨模仿默克爾的“菱形手勢”。圖源:politico.eu
而綠黨和聯盟黨的候選人相繼“掉鏈子”,拖累了其所在政黨。社民黨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競爭對手的犯錯。
聯盟黨為何走低?
聯盟黨總理候選人起初之所以難產,主要是因為聯盟黨內部擔心基民盟主席、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州長拉舍特的低民調支援率,會拉低聯盟黨本就走弱的支援率。在今年4月拉舍特艱難成為聯盟黨總理候選人之後,聯盟黨的支援率已一度走低。好在綠黨的“人氣”候選人貝爾伯克因“簡歷門”跌落神壇,反向助推聯盟黨得票率反彈。
然而好景不長,拉舍特在洪災視察現場的大笑,使其“總理相”盡失,聯盟黨支援率也隨之一路走低。雪上加霜的是,眼見選情告急,聯盟黨內甚至爆出了是否要臨陣換帥的討論,進一步削弱了拉舍特的威信。
更為嚴峻的形勢是,拉舍特作為默克爾政治遺產接班人的角色也在某種程度上丟失了。
作為聯盟黨的候選人,拉舍特試圖證明自己並非默克爾的翻版。而社民黨候選人肖爾茨將自己徹底化身為默克爾的接班人,強調其與默克爾總理共同取得的執政業績,試圖透過蹭默克爾的熱度來提升自己的支援率。雖然被聯盟黨斥之為“偷竊(默克爾)政治遺產的行徑”,但肖爾茨的策略顯然取得了成功,迫使默克爾本人也不得不親自下場,指出肖爾茨與其本人的本質不同。不過,立場保守的肖爾茨給人的印象就是奉行所謂“默克爾主義”的政策。因此,默克爾總理的撇清努力並未能取得明顯成效。
德國人不求穩了?
目前,社民黨的支援率呈上揚態勢,而聯盟黨和綠黨則顯示出繼續走低的趨勢。為了扭轉頹勢,拉舍特在大選最後衝刺階段推出了一個由八人組成的“未來團隊”助選,試圖弱化個人不利形象的影響,尋求以聯盟黨的政策主張制勝。
然而,德國此次大選的競選過程表明,候選人個人的影響已然蓋過了政黨的影響。拉舍特這一轉移選民注意力的策略在多大程度上能帶來支援率的提升,仍是疑問。
德國選民歷來持有求穩心態,(聯邦)德國曆史上也僅發生過一次徹底的政府更迭。在其他情況下,則只是一個執政夥伴被更換,由此保持了德國政府執政的某種延續性。
此次大選,基於對默克爾執政的總體滿意度較高,德國選民的求變心態也不是那麼強烈。但是,默克爾最直接的接班人拉舍特始終得不到選民的認可,於是選民將希望寄託在了肖爾茨身上。肖爾茨如果能成功勝選並出任總理,可以確保德國政府保持一定程度上的穩定性。而社民黨取代聯盟黨成為第一大黨,也能滿足少部分人求變的心態。
如今,留給聯盟黨的時間已然不多。聯盟黨想要重新翻盤,只能寄望於肖爾茨在最後時刻犯錯。此外,基於德國目前仍有較大數量的選民還在觀望,以及選民的搖擺性很大,聯盟黨內有些人心存僥倖地期待迄今的民調結果是失真的。
最後,對於拉舍特本人而言,即使他帶領下的聯盟黨在大選中最終落後於社民黨,也並不意味著就徹底失去了成為總理的可能。此時就要看組閣談判中綠黨尤其是自民黨的臉色,取決於它們是更願意與社民黨還是聯盟黨結盟。有可能的情況是,在大選日之後,我們短期內仍然不知道默克爾的接班人是誰。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 鄭春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