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關於女性權益的話題越來越受到關注。
在中文網際網路上,圍繞著這一話題爆發出了激烈的觀點衝突。
這並非是中國所獨有的情況,日本、韓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女權運動,甚至是美國等發達國家,到今天為止,女權依然是熱點話題。
這不是某一國的社會問題,這是整個人類社會的問題,這是一個世界性的議題。
縱觀女性主義的理論,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靜如水,有些主張做決死抗爭,有些認可退讓妥協。
每個國家的經濟條件不同,其女權運動的發展階段也同樣有所差異。
1.韓國:相看兩厭的男女
在韓國,女性社會地位極低,在職場上就算是同一職位,男性的待遇也要比女性高出許多。
所以很多女性在結婚後會選擇在家做全職主婦。
而當時韓國經濟不景氣,男性在職場上受到了極大的壓力,這些壓力導致男性在回家後,把怒氣發洩給妻子,家暴比例非常高。這也逐漸導致了男女之間的裂痕。
之後的N號房、墮男胎等惡性事件的出現,讓男女對立愈演愈烈。
近日韓國男性開始在網路上發起了一項要求女性服兵役的請願。
他們的觀點是:韓國出生率日益降低,軍隊在補充兵源方面正面臨巨大的困難。男性的徵集率接近9成,徵兵率提高,連不適合服兵役的人員也強行成為徵兵物件,因此擔心軍隊的整體質量惡化。
支持者認為:如果女性沒有生孩子的壓力,那麼她們理應有兵役的義務。在追求性別平等,且女效能力不比男性低的社會里,卻只有男性服兵役,這是非常落後的想法。
短短四天,韓國青瓦臺問政網站就有超過20w人支援該請願。
有趣的是,韓國的跨國婚姻比例在不斷升高,無論是外娶還是外嫁,都呈現上升趨勢。
韓國統計廳發表的“2018年多元文化人口動態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在韓國進行婚姻登記的跨國婚姻新人為23773對,比1年前增長了1856對,增幅達8.5%。
據韓國統計廳的最新資料顯示,在去年結婚的4.3萬多對夫妻當中,跨國婚姻佔13.6%,比上一年增長了1.7%。
韓國媒體認為,這兩年韓國的結婚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越來越多的“跨國組合家庭”的出現。
這似乎表明韓國的男女已經開始感到互相厭煩。
雖然女權是整個人類社會的問題,然而當男女對立愈演愈烈時,無可避免的是,首先被厭惡的是本國男性。
2.日本:退讓妥協
在東京光鮮亮麗的大都會里,仍有無數為生存而掙扎的女性。
作為發達國家的日本,對女性的壓迫是讓人難以理解的。
日本在二戰之後,由於得到了美軍的幫助,經濟迅速騰飛。
由於經濟發展迅猛,全民收入提高,就業率高,穩定性高,男女不再為工作穩定與工資收入發愁,所以日本女性的擇偶觀念在這個時期開始轉變:高學歷、高收入、高身材。
一直在1989年泡沫經濟破滅之前,女性在日本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當時女性在私密空間甚至可以無證據直接讓男性坐牢,導致日本男性和女性徹底隔離分開。
日本女權最激烈的時候比國內要厲害得多,當時比較著名的就是‘三個錢包’事件
“三個錢包”即:
1.車伕:日本當時計程車非常之貴,車伕就是負責付出租車費的
2.糧票:顧名思義,負責請客吃飯的
3.ATM:就是負責購物消費買單的
大致意思就是那時代的女性生活逛街購物不用花自己一分錢。
理所當然,日本的結婚率發生暴跌,日本男性開始集體擺爛,拒絕結婚。
更雪上加霜的是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
女性的收入來源變少,但社會主要生產力還是男性。
所以女性擇偶標準降為經濟適用男,之後更是不斷降低。
2020年東京女人,哪怕日元經過了幾倍通貨膨脹而貶值,也僅僅只要求男方有500萬日元一年的收入了,並且不要房,不要車,戀愛過程更不要求物質,許多都是AA制。
大部分女性仍然追求婚姻來保障生活,她們婚後大多會成為家庭主婦,或者只從事兼職。
而一旦婚姻破裂,她們很容易被丈夫拋棄。
對於年紀很大的單親媽媽來說,脫離家庭後很難再回歸職場,更不用說被公司聘用為正式職工,獲得高薪收入了。
即使重新開始工作,日本女性也會面臨男女不平等的僱傭機制。在快節奏的社會大環境中,男性總是成為“高效”最合理的代名詞。
不論是日本高初中、成年或未成年少女的援交氾濫,還是合法化的各種表演迷姦性侵犯罪內容的成人AV。
再或是很多日本企業對日本女性的無理由差別化錄用和生產辭退的政策,讓日本女性的經濟獨立難以保障。
日本女權問題不可謂是不嚴重,但據日媒調查,日本女性對自己生活的滿意度居然很高,甚至高於男性。
3.美國:政治附庸
美國總喜歡拿人權問題說事。
那麼,自認為是“民主燈塔”的美國,建國243年,45位總統中,有一任是女總統嗎?
2015年3月18日《人民日報》的文章《美國性別不平等現象普遍 男女平等道路長遠》指出,時至今日,美國婦女的平等權利仍是一個熱門話題。
在第八十七屆奧斯卡頒獎晚會上,因出演《少年時代》而獲得最佳女配角獎的帕特里夏·阿奎特,在發言中呼籲“要為美國婦女爭得平等權利”,得到全場格外熱烈的掌聲。
政治領域代表和參與的缺乏,仍是美國男女不平等的重要表現——美國第114屆國會的參眾兩院共535個議席中,國會女性議員人數為104人,僅佔約20%。
在美國政客的操作下,女權運動很快成為自己謀求選票的工具。
你會發現一個很奇特的現象:美國的女權組織,其背後往往有白人男性精英提供支援。
各路候選人紛紛表態自己支援女權,並發展出美國獨有的身份政治。
而當這些候選人上臺後,他們的支持者會失望地發現:好像改變了,又好像什麼都沒變。
大膽預測
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由於身體構造上的不同,男女在社會中的責任和義務也隨之不同。
這種差異在科技進步的現代社會得到了一定彌補,但男女其最本質的差異仍未改變。
生育問題——即人類物種的繁衍問題。
眾所周知,大部分生物的繁殖都有雌性和雄性兩個生物體才能進行繁殖。
可是在科學家的手上,透過對老鼠進行實驗,將兩個小鼠的卵子透過改造進行結合,竟成功受精並且繁衍出了健康的後代。
中國上海的科學家李勁松之前也透過改造卵子上的基因,讓它具有一定的精子特性,並將其注射到卵子之中,成功繁衍出了健康的小鼠。
科學家也曾使用過兩個精子進行實驗,雖然也成功誕下了小鼠,可是新誕生的後代,存活不久就去世了。
雖然這項實驗還處於很不完備的階段,實驗初期這種雙卵子誕生的小鼠出生率很低,發育也不良,離運用到人類身上還有很遠的距離。其次這種技術屬於半克隆技術,克隆目前嚴禁運用到人類身上,這是違背科學倫理的行為。
但總的來說,對於未來生物的繁殖,甚至是人類的繁殖提供了一種可能。
科研人員還在不斷地致力於技術上可行的人類繁衍研究工作。
其中最根本性的變革可能就應該算是創造出人造配子(也就是人造精子和卵子細胞)了。
研究人員或許可從成年男性或女性身上取出一個細胞,然後將其轉化成幹細胞,再將幹細胞轉化成精子或卵子。就這項技術而言,醫生已經成功培育出了同性實驗動物。
蒂莫西·墨菲(Timothy Murphy)是伊利諾斯大學醫學院的教授,他主要致力於研究人類繁衍技術對男同性戀、女同性戀和變性人的生物倫理學影響。
他指出,人造精子和卵子的創造或許不會帶來根本性的社會變革,而是為規範性的家庭結構提供保護。
墨菲稱:“對於男同性戀和女同性戀來說,人造配子將可消除第三方介入的必要性。”他指出,儘管這種輔助生殖技術可能有些“反自然”,但能讓同性伴侶在家庭內部進行人類繁衍的工作。
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家們也正在研製一種可以輔助生長的技術,在未來科學家們完全可以研製出取代Y染色體的基因替代品,那個時候可能除了女性,男性也可以孕育生命,實現生產傳宗接代。
又或者,在漫長的幾百萬年之後,人類的基因進化,不斷地優勝劣汰,或許可以誕生出新的第三種人種。
女性主義的理論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在全人類實現男女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