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進入本文前,先對在長津湖戰役中作出重大犧牲、為抗美援朝偉大勝利作出重大貢獻的志願軍第九兵團,致以崇高的敬意!
對長眠在朝鮮大地的九兵團犧牲將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文理性分析,無厚此薄彼之意,請讀者朋友們同持此心!
第二次戰役分東西兩線展開,那麼東、西兩線哪邊打得更好呢?
官方並沒有明確的評價,但坊間肯定會有意無意地進行比較。其實我軍各大野戰軍之間戰鬥力的比較,一直以來都不乏議論。尤其是以善打奇仗、硬仗著稱的三野、四野,軍史愛好都想評出個高低,而朝鮮戰場正好是我軍戰鬥力的絕佳檢驗場。
那麼第二次戰役中,到底哪個野戰軍打得更好呢?從彭總的反應中,或許能看出端倪。
一、彭總高興的毛筆都顫了
先說說彭總對東線的反應。
其實從九兵團入朝之始,彭總心裡都沒底。因為他和三野部隊素來沒有淵源,彭總自抗戰之初便在華北指揮八路軍,與新四軍沒有怎麼接觸過,只是在中央召開重要會議時,才和華東部隊的高階將領們有過接觸。
彭總長期指揮西野部隊,指揮風格一如他火爆的性格,歷來都是硬橋硬馬,但又偏偏能以弱勝強,不服不行。而華野部隊在粟裕指揮下善打奇仗、巧仗,動輒打得奇峰突出、出乎意料。
種種因素對比下來,彭總確實有點不夠放心。
九兵團進入戰場後,接連發生了四件讓彭德懷意想不到的事。
第一件是九兵團偵察情報有誤。長津湖區美軍數量多達3萬多人,但九兵團預估只有1萬多人。這也是宋時輪只投入20、27兩個軍去打,而奢侈地把26軍整整一個軍放在後面當預備隊的原因。
不僅總體上預估少了,具體戰場也偵察得不準。例如新興裡戰鬥,雖然最後幹掉了北極熊團,但之前預估美軍總力只有一個加強營。所以27軍一開始打得未免有些大意,一個師衝進去,被美軍大量殺傷。後來抓了一個舌頭審問,才知道里面居然有5個營的兵力,是預估人數的3倍多。
預估少的代價是進攻兵力嚴重不足。27軍用5個師(27軍原本有4個師,宋時輪臨時命令20軍一個師歸27軍指揮)進攻美軍,又是圍敵、又是打援,根本不夠用。
所以新興裡戰鬥剛剛打了10個多小時,27軍80師傷亡6000多人(其中凍傷、凍亡者佔一半多)。宋時輪肉疼的直哆嗦。27軍作為三野頭等主力(原許世友九縱),解放戰爭三年中,從來都是我們把敵人打成這樣,自己何時這麼嚴重的傷亡過?
第二件是攻擊時間晚了兩天。彭德懷原本命令九兵團在11月25日發起總攻,但宋時輪發現兵力沒能按時到達指定位置,不得不一再推遲,直到11月27日才開始總攻。
這個時間差使美軍部署更加有利,而我軍進攻更加困難。我軍部隊的行軍速度歷來都很快,上級一下命令,幾乎沒有遲誤的,這次居然因為行動不到外推遲兩天時間,如果嚴格追究起來,師長級的高官是要負責任的。
當然這和九兵團入朝太過倉促、缺乏準確地圖、沒能朝鮮嚮導等有關,在那種條件下確實不能過於苛責。
第三件是26軍追擊太慢。北極熊團被殲滅之後,美軍指揮官終於下定決心要撤退。美軍是機械化部隊,說走就走,我軍凍、餓、疲、傷之餘,兩個軍拖不住美軍,宋時輪調26軍上來追。但26軍的部署位置太靠後了,帶著2天的乾糧跑了5天多,26軍指揮所都斷了糧,仍然沒能趕上美軍主力,只在黃草嶺打了個尾巴。
這個預備隊就完全失去“預備”的意義了。
第四件是九兵團傷亡嚴重。九兵團總兵力15萬人,3個軍12個師,戰鬥人員約12萬人,合每個師1萬戰鬥兵。但打到最後,戰鬥損失、凍傷、凍亡多達4.8萬餘人。20軍打得很慘烈,追到咸興港時,79師1萬人損失了4454人,全師縮編為5個步兵連、2個機炮連,已經無力再對美軍發起大規模攻勢。
彭總接到各種戰報後,思想受到極大衝擊。部隊出現如此大的傷亡,回顧幾十年革命歷史,大概也只有當年湘江戰役能與此相比。但湘江戰役是我軍在極度被動下作戰,而長津湖之戰是我軍佔盡主動權的進攻作戰。部隊打成這樣,不是說九兵團不行,而是美軍的戰鬥力超出我們估計太多。
彭德懷指示志願軍司令部、政治部對九兵團發了一封電報,原文如下:
你們在冰天雪地、糧彈運輸困難的情況下,與敵苦戰半月有餘,終於熬過困難,打敗了美國侵略軍陸戰一師及七師,收復許多重要城鎮,取得了很大勝利。這種堅強的戰鬥意志與大無畏的精神,值得全軍學習。正由於東西兩線的偉大勝利,基本上改變了朝鮮的局勢,迅速地轉入對敵反攻。
(原電載於軍事科學出版社《抗美援朝戰爭史》《宋時輪傳》)
我們先不評論這封電報背後透露著什麼潛在語言。
先看彭德懷給38軍發電報時的場景。38軍在三所裡、龍源裡阻擊美軍第二師、騎一師、南朝鮮一師等部隊,大獲全勝,美第二師遭到毀滅性打擊。
彭德懷同樣下令志司給38軍,進行通令嘉獎。但這次是彭德懷親自寫,寫完後,感覺意猶未盡,興奮在電文後面加了一行字:
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38軍萬歲!
彭德懷興奮過度,手拿著毛筆微微顫抖。幾位副司令在現場看彭總這麼興奮,都提醒彭總,還從沒有這樣稱呼一個軍級單位的,怕規格太高、不妥,不如換一個其他的讚語。彭德懷不聽,非這個詞不足以表達高興之情。
現在回過頭來看給九兵團發的報,應該能感受出不一樣的傾向了吧。
對九兵團,彭總應該是充滿了心疼、愛護、不捨之情,畢竟九兵團犧牲太大了。但彭總在電報中並沒有過多地表揚九兵團的戰法戰術,即使我們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這種犧牲代價太大,不應成為我軍普遍的作戰方式。
而對西線部隊,卻洋溢著熱烈、開懷、興奮的感情。
對兩線部隊都無批評,實際上也不應該批評,都作出了重大貢獻,九兵團直接把美軍趕下海了。但西線似乎打得更妙。妙在何處呢?我們看看西線打的幾場經典戰鬥。
二、西線打了不少巧仗
相比九兵團上來就幹、相對直接的打法,西線兵團在彭總的直接指揮下,展現出了複雜的謀略水平。
一上來,彭總就來了一出假撤退、真誘敵的妙計。幾個軍故意裝作糧草不足、丟盔棄甲後退的樣子,引誘美軍瘋狂地向前推進,敵人各部之間距離越拉越大,形成了有利於我軍分割包圍的態勢。
待敵軍衝過來,我軍用4個軍正面抵擋,2個軍向敵人側後迂迴穿插,捎帶手把南朝鮮李承晚偽軍兩個師幹掉。
李承晚部隊的戰鬥力,前期弱、後期強,這兩個師的戰鬥力水平連國民黨軍都不如,連像樣的抵抗都沒有,就被包了餃子。
38軍穿插到龍源裡、三所裡一帶,抄了美軍的後路,在這裡死死擋往美軍,可以說完成了致命一擊。
38軍在這場穿插戰鬥中完成了人類步兵史上的一次空前的壯舉,38軍113師只用了14個小時,跑了72.5公里,相當於每小時5.17公里。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強壯的成年人每小時步行達到5公里問題不大,但是連續走2小時就會疲憊不堪,能支援14小時太難了。
當然,38軍113師肯定不是連續14小時勻速走,行軍途中要組織一兩次休息。如果以4次休息、每次休息15分鐘為限,那麼純行進時間只有13小時,也就是說113師官兵的時速是5.57公里,這個速度就連強壯的成年人也不好支撐下來。
更要命的是,113師行軍途中可不是一馬平川、沒有敵人,他們一邊翻山越嶺(因為要走直線取捷徑),一邊還要和小股敵人戰鬥。那麼摺合下來,113師的先進速度有可能達到每小時6公里。
這一神蹟,在世界步兵戰鬥史上創造了紀錄,至今仍未有人打破。
更神奇的是最後一段路。
就在113師距離三所裡還有15公里時,美軍飛機突然飛來了,怎麼辦?如果躲避美軍飛機,耽誤半小時,那麼就無法堵住三所裡這個缺口,十幾個小時的路就白跑了。
緊急關頭,38軍副軍長江擁輝(隨113師前進)下令,所有部隊去掉偽裝,堂堂正正走大路,假扮成退下來的南朝鮮軍隊。
這是一招險棋,如果美軍飛機識破了,直接進行轟炸,113師將承受慘重的損失。
不過江擁輝賭對了。戰場上情況瞬息萬變,根本容不得仔細判斷。對我軍是這樣,對美軍同樣是這樣。美軍偵察機習慣了在山溝溝裡尋找志願軍,見這股軍隊一不躲避二不偽裝,還大模大樣的走大路,估計是南朝鮮軍,也不仔細辨別,就往北邊去了。
113師得以安全、快速地進駐三所裡,完成了合圍。
三所裡、龍源裡一帶戰鬥詳細過程世人熟知不再詳述,其戰果是,美軍主力第二師遭到慘重打擊,幾乎喪失了戰鬥力。
彭總為啥高興?高興就高興在38軍打的巧,把好鋼用在了刀刃上,在敵人撤退時力氣半衰時進行阻擊,而不是主力對主力,把敵人大隊人馬堵起來,玩火力對轟,那樣對轟我們根本不佔便宜。
38軍的行軍組織也相當得力,據有關資料顯示,113師急行軍雖然很痛苦,但由於準備充分,沒有發生大量凍傷凍亡,整個行軍走下來,只有8名戰士休克,除此沒有大的傷亡。
沒說的,這樣的部隊,當得起彭總激情澎湃的表揚。
不光38軍,在重創美軍第二師戰鬥中發揮主力作用的40軍,同樣也打得令人眼前一亮。
三、40軍少報殲敵數字
40軍打第二師過程我們就不講了,比較複雜。我們且從戰後一個奇怪的現象說起。
歷來作戰後上報殲敵數字,都喜歡多報一些,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但40軍上報殲滅第二師的數字,卻比實際要少。
40軍上報志司,殲滅第二師(包括擊斃、擊傷、俘虜)共3000餘人。
太少了!
第二師編制1.8萬多人,此戰後立即被美軍官方宣佈失去戰鬥力,調到南朝鮮後方進行休整喘息。
1.8萬人只沒了3000人,怎麼可能失去戰鬥力?一支部隊失去戰鬥力,起碼應損失三分之一兵力。也就是說,美軍第二師至少應損失6000餘人。
40軍至少少報了一半殲敵人數。那麼,有旁證資料嗎?有!而且敵我雙方都有。
據彭總在朝鮮時的軍事秘書楊鳳安所著《駕馭朝鮮戰爭的人》一書提到,40軍殲滅美第二師約7000人。
美第8集團軍司令官李奇微在其回憶錄《朝鮮戰爭》中提到:“第二師這支英勇的部隊一共損失4000多人……”
看到了吧,無論是我方還是敵方,記錄的第二師傷亡數字都比當事人40軍報的多。
40軍少報殲敵數字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嗎?沒有任何好處。這可不是國內戰爭,多抓一些國民黨兵可以就地補充自己的部隊,有時候隱瞞一下數字情有可原。但美國兵沒有任何隱藏價值,為何還要少報呢?
筆者推斷,有兩點原因:
第一,40軍作風一貫紮實,不喜歡搞虛報數字、奪大戰績那一套,因此戰場上統計到多少就報多少。當時40軍與美第二師交戰,大多發生在夜間,而且打完就繼續往前衝,殺傷敵人後不易統計,所以少報了。
第二,40軍的戰線太長,難統計。這也是少報數字的主因,同時也是40軍取得大勝的原因。
為何這麼說?
40軍攻擊第二師,不像九兵團把陸戰1師主力團團圍起來硬啃,一時啃不動,反而硌了自己的牙。40軍根據敵人向南逃竄的實際,在漫長戰線上把敵人分段包圍,攔頭、擊尾、斷腰,處處都是戰場,處處都有激烈的戰鬥。戰線一長,統計數字自然就會有所遺漏,最後累積出來,缺口大也可以理解。
40軍這種打法的好處在於,可以充分發揮我軍人數優勢,同時迫使美軍重武器分散開,使其無法發揮叢集效應。一個排的步兵對付一輛落單的坦克非常輕鬆,但兩個排不一定收拾得了兩輛坦克。如果對面是三輛坦克,那三個排的步兵就很難對付得了。
所以,從戰史記錄上看,40軍似乎打得很零碎,比如:
11月25日,40軍擊潰美第二師第九團;
同日,在新興洞殲滅第二師3個連的兵力;
11月26日,在蘇民洞又殲敵200人;
在柳洞殲敵2個連;
在龍水洞擊垮1個營,殲滅150人;
在院裡殲敵一部,炸燬重型坦克13輛;
在軍隅裡擊潰第二師師部和38團,殲滅一個營,繳獲數十列火車和大批作戰物資。
但是戰果累積起來卻很可觀,同時也極大降低了傷亡。不得不說,40軍打得實在是妙。
四、39軍打得也很妙
既能堅決執行上級命令,又善於根據戰場特點自主行動,是四野老部隊的鮮明特點。
39軍在上草洞一帶原本部署了3個師的兵力,突然圍住了美軍第二十五師第二十四團(全部是黑人)。
敵人這個團加強了一個坦克營、一個炮兵營,加上團本部的3個黑人步兵營,共5個營的兵力。
我軍則是21個步兵營,從人數上看我軍佔有5.4:1的絕對優勢,但火力上我軍不如美軍。我軍圍住了一個難啃的硬核桃。
大概就是基於這個情況,加上不斷有潰敵南逃,有更好的殲敵機會。39軍本已完成包圍,卻突然給負責主攻的116師下令,撤走,不打了!
116師不願意就這麼撤走,機會太難得了。116師堅持要打,軍部下令,要打你們留下來打,另兩個主力師要撤走打別的敵人,這夥敵人不好啃。
116師於是留下來,以自己9個營的兵力打這個黑人團5個營,確實很吃力,但是形勢太好了,敵人已陷入一個四面環山的小山谷中,我軍封住了進出口,很好打。
戰鬥一打響,敵人果然發生了嚴重混亂。在志願軍猛烈的衝鋒下,其內部矛盾也爆發了出來。
二十四團臨時加強了兩個營,與本來的3個黑人步兵營並不是很團結。被圍後,團指揮部知己了,一部分兵力想繼續往北打,一部分則想衝出重圍。
一支部隊怕什麼?就怕亂了營,主攻方向不明確,有再好的武器裝備也是白搭。
116師抓住這個關鍵時刻,迅速向山谷中敵人發起猛攻。
細節不多說了,上草洞之戰,116師以極小的代價擊潰了這個黑人加強團,斃傷俘敵近400人。其中最令人稱奇的是,整整一個黑人步兵連(二十四團C連)被打懵了,在連長斯坦萊、副連長杜爾夫的率領下向我軍投降。
這是朝鮮戰場上 唯一一次整建制向我軍投降的敵軍部隊。雖然人數不多,在中美雙方都引起巨大反響。
1950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刊發了一則報道,《一個被解放的黑人連隊》,詳細描述了此戰的經過。此事在國際上引起不小的轟動。
美軍統帥部非常惱火,下令撤稍黑人步兵團第二十四團的番號,並明確規定從此以後黑人和白人不再進行獨立分編,而是打散混編。怕得就是再次出現黑人團整建制投降。美國人也要臉,丟不起這種人。李奇微後來總結朝鮮戰場經驗,還把此事作為6個教訓之一。
這場規模不大的戰鬥,體現出了39軍極為靈活的戰役戰術觀念,既不打硬啃鐵核桃的呆仗,遇到形勢極好的戰鬥又不會隨意放棄,攻守之間,思維轉換太快了、太準確了。
五、東西兩線同樣氣壯山河
作為志願軍總司令員,彭總要是對東西兩線戰況沒有一個對比,那是不可能的。
只不過手心手背都是肉,兩邊都取得了重大勝利,而且大部分即將發起下一場規模宏大的戰役,沒時間坐下來總結經驗,所以我們從志願軍官方戰史上看不到彭總的明確評價。
如果硬要評價一下東西兩線的特點,只能說東線打得更苦、更慘烈,西線打得相對巧妙、更佔據主動權,傷亡比例相對小一些。
毛主席也關注到了東線九兵團嚴重損失,專門向彭德懷並宋時輪、陶勇(九兵團副司令員)發電報說:
九兵團此次在東線作戰,在極困難條件之下,完成了巨大戰略任務。由於氣候寒冷、給養缺乏及戰鬥激烈,減員達四萬人之多,中央對此極為懷念。為了恢復元氣,養精蓄銳,以利再戰,提議該兵團在當前作戰完全結束後整個開回東北,補充新兵,休整兩個月至三個月,然後再開朝鮮作戰。
九兵團上下對毛主席的關懷都非常感動,但自宋時輪以下十多萬官兵都不願意回東北,大家都憋著一口氣要再和美軍幹一仗,狠狠地出一口惡氣。
彭總也不便拂了九兵團的好意,向毛主席解釋了情況,九兵團就此留在咸興市休整。後方則緊急為九兵團調配補充了4.6萬人,九兵團重新恢復了兵強馬壯的局面。(這些內容在《宋時輪傳》中都可以看到)
所以說,連九兵團自己都覺得憋了一口惡氣,東線打得不是很理想是勿庸諱言的。宋時輪後來回憶長津湖戰役,除了對後勤工作不到位感到後悔外,對26軍這支預備隊離前線太遠仍然耿耿於懷,他認為,如果26軍早些投送到前線,戰局將會是另一個樣子,美軍陸戰1師很可能要全部報銷在長津湖。
從更廣闊的維度看,如果26軍真的早些投入戰鬥,九兵團全殲了陸戰1師,那麼抗美援朝戰爭極有可能會提前結束。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悠悠蒼天,亦何可言!
再次向英勇的九兵團致敬!
向長眼在三千里江山的人民子弟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