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今兩天,上海大劇院舞臺上,令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曹禺劇作、央華戲劇出品的《雷雨》以及曹禺先生女兒萬方編劇的《雷雨後》正在上演——連臺本戲裡的周樸園,都是由佟瑞敏扮演。
佟瑞敏(後)在《雷雨》《雷雨後》中扮演周樸園
微卷而向後梳得一絲不苟的頭髮,挺拔而頎長的身姿,深沉而頓挫的語言,把周樸園的各種兩難演繹得令人理解甚而同情起來。《雷雨後》裡展現的暮年的周樸園與魯媽,和最終離世的繁漪,與逝去的下一代——周萍、周衝、四鳳,在精神世界裡達成了和解,什麼怨什麼仇,想一想,終究抵不過愛……
《雷雨》《雷雨後》
佟瑞敏定妝照
退休前曾任上戲表演系主任的佟瑞敏對舞臺表演以及教書育人的熱愛與投入,讓他錯過了太多的影視機緣。
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佟瑞敏建議:“你還是不要寫”——寫什麼呢?原來,1985年版電視劇《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1987年版電視劇《西遊記》裡的唐僧等經典熒屏形象的角色,最初,導演選的都是佟瑞敏。他沒有去,只是因為“我在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教書……”但他的學生遲重瑞,塑造了迄今為止依然無可替代的唐僧形象。
承諾朱老
一人獨守“青話”
教書育人,是佟瑞敏以歲月和行動,兌現給上戲老院長朱端鈞的承諾——也與《雷雨》的排演密切相關。
佟瑞敏舊照
上戲早年僅有一個小劇場,在校園正中間,名為“端鈞劇場”,就是為了紀念在上世紀40年代時稱上海“四大導演”之一,從1962年起擔任上戲副院長的朱端鈞。
1978年11月7日,朱端鈞在抱病排演《雷雨》時猝逝。“當時我在拍電影,同學們把他從東排背下來啊……”佟瑞敏回憶起那一天至今歷歷在目,東排是教學樓四樓最東面的排練廳,“我是他最後一個學生。”
他們排演《雷雨》的目的,是為了重振“青年話劇團”——如今簡稱“青話”、當年全稱“上海戲劇學院青年話劇團”,1995年與上海人藝合併成現在的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1978年時佟瑞敏才21歲,他只是因為恩師意外離世而成為“堅守恢復青話的唯一一人”。這就是他留在上戲教書的出發點。
佟瑞敏《雷雨》《雷雨後》劇照
《清宮外史》
恢復各地“學院派”
1978年至1979年,曾與朱端鈞搭檔,擔任過上戲教務處長、後來擔任過上海人藝副院長的楊村彬決定復排由其編劇的話劇《清宮外史》三部曲,包括《光緒親政記》《光緒政變記》和《光緒歸政記》——這是一部首演於抗戰時期的歷史劇。
佟瑞敏(中)飾演的光緒
當年,謝晉也演過光緒;舒繡文、秦怡也參演過該劇。1978年復排之際,前兩部的光緒都由佟瑞敏扮演,第三部則由其弟弟佟瑞欣扮演光緒。
佟瑞敏、佟瑞欣兄弟倆
這套三部曲,匯聚了不少戲劇大家,鄭毓芝扮演慈禧,劉子楓扮演一位大臣,喬奇、魏啟明、陳多等都參加了演出。話劇一上演,就火了。
《清宮外史》三部曲匯聚不少戲劇大家
“這臺戲成功到導演蔡曉晴只是架著機器錄製這部話劇,就拿獎了。”
後來,蔡曉晴成為電視劇《三國演義》導演之一,就有了力邀佟瑞敏扮演諸葛亮的緣起。
“當時《清宮外史》的錄影帶,被全國各地的人藝翻錄,成為各個話劇院團的學習標杆。學院派,就這樣在戲劇界復甦了。”
全國各地的人藝都因為這部戲而萌生了重振旗鼓的念頭。這臺戲,也算是間接促進了上世紀80年代話劇舞臺學院派的蓬勃生長。
做系主任
專招有潛力的“歪瓜裂棗”
佟瑞敏投身教學,成為表演系主任之後,對中國影視最大的貢獻,就是“拍桌子拍進了一批看似‘歪瓜裂棗’,實則有潛力的學生。
因為涉足過影視劇,所以佟瑞敏是“上戲最早‘沾電’的”。他預見到影視業的蓬勃發展,因而在招生之時,有意識選擇也可能“沾電”的,甚而“看起來是‘歪瓜裂棗’,但綜合素質更高的。”
1
他首先提及的就是於和偉:“他沉寂了多少年啊,但是他潛力巨大,《覺醒年代》裡的陳獨秀,讓他今年火遍全國!”
還有佟瑞敏帶過的內蒙古表演班裡的塗們:“一覺睡醒,憑著《老獸》拿了金馬獎。”
佟瑞敏與塗們
塗們比佟瑞敏還大幾歲,以至於人們開玩笑道:“你的學生比你的年紀還大”;佟老師答:“他們比我有成就。”
2
佟瑞敏“拍桌子”拍進上戲表演系的還有——馬伊琍。“上海小姑娘,不過1.6米,嗓子不夠響,個子不夠高,但她那雙小眯眯眼讓我感覺在影視鏡頭裡就很有內容。”作為表演系的學生,什麼型別都要有,不能單純都是“魯大海”或者“李雙雙”。
吳越長得比較淡但很雅,她父親吳頤人,是金石篆刻家。吳越看起來就很有書卷氣。當時,佟瑞敏想出一個多多招收上海重點中學的招兒——讓學生去重點中學演獨幕劇,讓中學生也瞭解戲劇,報考上戲,這樣招來的學生綜合素質更高。吳越這個班,去的是七寶中學演薩特的《他人即地獄》。馬伊琍就是透過這個渠道報考的上戲。
吳越、馬伊琍搭檔出演《我的前半生》
吳越、馬伊琍搭檔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讓觀眾記住了與吳越本人氣質完全相反的角色,那就是演技的成功。
3
徐崢、果靜林、沈曉海他們一個班,按佟瑞敏的說法,“可謂是‘歪瓜裂棗’班,但如今成績最突出。”因為他們符合佟瑞敏的“兩維加三力”——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表現力、理解力和潛力。
佟瑞敏(左)與徐崢(中)、果靜林
“形象思維是表演的種子,能尋找到角色,並在合適的階段進入——‘我不可能是這個角色,但是可以無限接近這個角色’;邏輯思維就是綱舉目張,邏輯線拉出來,人物就立起來,就有美學痕跡,而不是——走排程、背臺詞。”
4
招進來還要思慮畢業分配。廖凡與李冰冰是同班同學,搭檔演出小品《磨刀》,代表上戲參加全國小品大獎賽,被北方評委質疑:“你們南方人演得好北方小品嗎?”
佟瑞敏(右)與廖凡
作為南方片區總評委,佟瑞敏斬釘截鐵道:“磨剪子戧菜刀,是中國人最普通的生活狀態,不是單純的北方生活。將來學生又不是隻在南方演戲。”結果,他倆得獎,助力他們進入北京的中國國家話劇院——前身是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和中央實驗話劇院,那依然是佟瑞敏“一個人堅守的青話”的“北京版”。
佟瑞敏與李冰冰
5
與佟瑞敏感情最深的,是果靜林——他在大三時,姐姐重病,導致他都產生退學的念頭。佟老師在精神和物質上都給予他很大的安慰與幫助,乃至最終他喊他“師父”。
佟瑞敏與果靜林師徒情深
果靜林主演的電影《袁隆平》得到了華表獎最佳男主角,不久後其妻患癌去世。編劇、主演的《生逢燦爛的日子》火了之後,他達到事業巔峰,可家裡只剩他一人。此番《雷雨》《雷雨後》先前在北京上演時,果靜林請師父到家做客,一張大桌子上擺滿各種各樣的酒:“師父……”話音未落淚滿眶。
演周樸園
把握分寸很“兩難”
周樸園,不好演——
有那麼多珠玉在前,
包括孫道臨先生的電影版。
對於業內,這個角色太熟悉了;
對於觀眾,這個角色反而頗陌生。
所以,分寸難以把握。
作為中國話劇奠基之作,
《雷雨》勾勒出了
中國現實主義戲劇的模樣。
佟瑞敏飾演的周樸園
周樸園這個人物,潛流十足——他曾有激情,但開場時就成為抹殺他人激情的人,劇情的層層發展,時常刺激他的心理和行為,但他又要壓抑下去……所以,心理行動激越、外部行動有限的角色,最難演繹——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演周樸園,要比演繁漪,難。
《雷雨後》是編劇萬方對父親曹禺的《雷雨》的詠歎調式的感嘆,是非現實主義的作品。前三小時演現實主義的周樸園;後2小時以非現實主義的方式演繹周樸園——難上加難。
以上,還沒算入連臺本戲總共5小時的臺上時間,乃至中午起就要進入化妝狀態——直至晚上9點的工作時間,這些單純的體力的難……
《雷雨後》的非現實主義敘事,
讓觀眾對其“後”的理解提出了挑戰。
此前,《雷雨後》由另一位男演員承擔,造成了自然而然的“割裂感”。
此番,佟瑞敏同時出演了連臺本戲,讓觀眾更信服了周樸園一以貫之的人性的掙扎——他也是兩難的啊。
他不是所謂的資本家,
他有傳承家業的責任;
他不是所謂的負心漢,
他始終把初戀的照片放在桌前;
他好像有兩個愛人,
但他始終沒有擁有過圓滿的愛情;
他有三個兒子——
一個因愛死於意外,
一個因得不到愛死於自殺;
一個代表他的對立面反對他,
後來下落不明……
他是一個貌似成功,
實則破碎的人。
佟瑞敏,
演繹出其既冷峻又火熱,
既追尋又收斂,
既不得不放手,
又試圖抓住生活裡的點滴,
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美好,
如散沙從指縫裡溜走的無奈與悲哀……
【記者手記】
小哥,你對學生比對我都好!
佟瑞敏的弟弟佟瑞欣也是演員,他經常對哥哥說的一句話就是:“小哥,你對學生比對我都好!”他們家有四個兄弟姐妹,佟瑞敏排行第二,佟瑞欣排行第三。小時候,佟瑞欣經常跟著小哥在上戲轉,看小哥排戲、演戲。臺上,小哥說什麼臺詞;臺下,弟弟都能一一複述。當時,與佟瑞敏同輩的演員都叫佟瑞欣:“小欣欣”。
佟瑞敏(右)與佟瑞欣
父親希望兒子們都在上海,所以佟瑞欣也考了上戲——佟瑞敏當時迴避了招生。當年,電影導演吳貽弓十分欣賞佟瑞欣,費了很大力氣把他從話劇團調到電影局。如今,佟瑞欣已經擔任上影演員劇團團長。2019年吳貽弓去世前不久,曾感嘆道:“我這人就選對了!”
弟弟畢業時,小哥撂下話:“畢業後,我就不管你了。”如今回首當年,小哥也頗滿意:“他爭氣的,沒給我惹麻煩。”不過,小哥的名字和名氣,在弟弟成長道路之初時,也略有麻煩——弟弟一旦得獎,名字就誤為“佟瑞敏”,乃至弟弟一氣之下改名“佟芮欣”。“我明白,他是憤怒到要擺脫……”小哥感慨但也說得深情。
新演藝工作室
作者:朱光
編輯:吳旭穎
圖片:受訪者供圖,部分源自網路
新民晚報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