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希希
慌了!慌了!娛樂圈的明星這下真的慌了!
如果誰還抱有幻想市場的整改只是走走形式、做做樣子,那些被迫退出娛樂圈的藝人就是澆滅他們幻想的“一盆冷水”。
現實很殘忍,即便是看起來萬眾矚目的一線明星同樣逃脫不了時代齒輪的轉動,當市場有意將整個風氣進行調整之後,那些選擇不改變的明星或者說有投機心理的明星,下場通常不會太樂觀。
“鋼琴王子”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在整個市場都開始指責李雲迪不是的時候,也就代表著他在娛樂圈的事業發展已經走到盡頭。
而在李雲迪之前,比他人氣高的、熱度高的被封殺的明星一抓一大把,市場就是在告訴每一位觀眾:如果真的想要調整底線的話,迎接你的結局只有一個!
當娛樂圈明星出現翻車的時候市場就會出現一個很特別的現象:首先是一堆吃瓜觀眾站在道德制高點進行內容輸出,如果不聯絡他們個人人品的話,真的會覺得這部分觀眾是“聖人”。
很快就會出現另外一種不同的聲音:什麼人家明星混得再差也比你強。
甚至說輿論八卦的討論焦點會出現轉移,從藝人的對與錯轉移到其未來如何發展。
這幾天沒少看到諸如“李雲迪可以去國外教學”“國內鋼琴圈損失”此類的言論,內心倍感困惑:這件事情是起因嗎?為什麼重點會轉移到這個方向上來呢?
難不成有錢或者說有能力就可以掩蓋道德上的缺失,這不就是赤裸裸的“強盜理論”嗎?
不用說什麼合法化、你情我願之類的解釋,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剝削行為。
其實李雲迪的熱度已經在不斷降低,甚至說就沒有出現“塌房”情況。
如果不是《披荊斬棘的哥哥》播出,又有幾位觀眾瞭解這位年輕的鋼琴家、願意關注他的私生活呢?
而之所以再次將咱們的鋼琴王子拉出來聊,是想借著市場對他的反應來觀看其他明星的舉動,甚至可以將時間線往前移:在娛樂圈市場出現整改風頭之後,明星們是怎麼做的呢?
01
肉眼可見的一件事,關於娛樂八卦的熱搜大量減少,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平臺控制、另一個原因就是明星都悄悄地收起自己的羽翼,避免在這個敏感的階段成為“出頭鳥”。
對於入圈時間的明星來講,自然能夠明白“市場想要捧紅一個人和想要踢出一個人”的難易程度差不多,不愛惜自己的羽毛,下一個翻車的人可能就是自己。
此處可以專門列舉幾位流量明星(不是特別針對):肖戰、王一博、朱一龍是娛樂圈當之無愧的一線明星,甚至可以稱為頂流,他們能夠憑藉自身熱度持續霸佔各大榜單,當然這是在整改之前的處境。
現在呢?吃瓜觀眾看到肖戰、王一博等藝人的八卦新聞還多嗎?
是粉絲不喜歡他們了嗎?不是!是他們選擇自己降低曝光,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流量藝人主動為自己“降溫”、晚會製作方暫停邀請流量明星的製作方向,多種因素結合在一起,呈現在觀眾面前就會有一種“明星去哪了”的錯覺。
02
那麼明星到底去哪了呢?不工作了嗎?手下的工作人員不需要發工資了嗎?
既然暫時需要避免過高的曝光成為眾矢之的,那麼大多數明星開始選擇向“人設”發力,其實近幾年人設逐漸成為貶義詞,但“人設”對明星事業發展還是能夠起到積極作用。
比如現在來說“好男人”這個人設,觀眾腦海中第一位明星會是誰呢?李承鉉、張智霖還是陳小春?不管是誰,當你想起來的一瞬間,他在你心目中的存在感就已經增強。
當然“好男人”“學霸”這些人設比較容易翻車,因為可以其他真相加以佐證,並且沒有足夠投入的話,這些人設也很難在觀眾心中立得住。
對比之下,“公益明星”成為大多數藝人選擇的人設。
想想很簡單,明星們只需要動動手指付出一些“金錢”、彎下腰來進行拍照留影,這些簡單的舉動就能夠保證她們收穫一個容易立得住的人設,何樂而不為呢?
不信你看:吳謹言、唐嫣、範姓女星等等,越來越多的明星開始投入到成為“公益人”的事業,行為值得稱讚,只是結合時間點的話,難免會讓人覺得初心有些不夠純粹。
當然如果公益活動真的能夠幫助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而不僅僅只是為了迎合市場、或者說為了做個秀,那這件事情還是值得市場肯定並且支援。
只是說凡事需要對比,當下娛樂圈明星投身公益的熱情反倒讓公益活動顯得像是“秀場”,真的!千萬別把公益搞成“作秀”!
這裡還是需要提一下古天樂老師,不談演技退步、顏值下滑什麼,就連悄無聲息捐小學的行為,對比當下這些有作秀嫌疑的明星,格局不知道高出多少。
公益活動或許能夠成為明星一時的“避風港”,但不可能永遠保護他們。
說到這裡,很多粉絲還有一種言論:什麼公益需要宣傳,明星藝人拍照就是想要透過自己的公眾屬性來推動公益專案的實施。
這句話乍一聽沒什麼問題,但結合這是粉絲觀點的基礎,不妨來回答這個問題:王一博的粉絲會支援肖戰的公益活動嗎?
所以說到底是支援明星還是支援公益活動呢?
觀點其實很簡單,明星可以參加公益活動,可以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來擴大活動知名度,這些工作理解並且允許。
只是如果只是為了做公益而做,要麼就堅持一輩子,要麼就做好人設崩塌那一天來自市場更多指責的準備。
校對/王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