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和妻子帶著女兒回到老家看望了我們雙方的父母。
吃飯的時候,我和妻子再次提出來讓父母去鄭州和我們一起生活,方便照顧。四位老人依舊異口同聲地拒絕了。
我和妻子對視一眼,沒有再說什麼。
反倒是小傢伙不依不饒地向老人們追問為什麼不去鄭州。
她的奶奶撫摸著小傢伙的小腦袋,說:我們老了,不想動了。
聽到這句話,我不禁鼻子一酸。
是啊,不知不覺,我都已經步入中年了,時間流逝得好快啊。我望向老人們,發現他們又增添了不少的皺紋和白髮,不過令感到心安的是他們的神采並沒有減少,健康狀況也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在家盤桓了兩天,我們一家三口踏上了回鄭的路。
妻子問我:老人還是不願意來鄭州,怎麼辦?
我說:算了吧。我們還是不要讓他們當隨遷老人了。
正在後排玩玩具的女兒突然插話:什麼是隨遷老人啊?
《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顯示,中國老年流動人口資料近1800萬。當時我剛到鄭州沒多久,為生活疲於奔命,對於這個數字我當時並沒有什麼感覺,並不知道這個數字背後意味著什麼。
漸漸地,在成長和歲月的饋贈裡,我明白了這個巨大的數字背後隱藏的含義。它代表了這個時代的中國社會發展變遷的一個截面。
所謂隨遷老人,就是指離開自己家鄉,去其他地方務工、跟子女團聚、幫自己子女帶小孩的那部分老人。
年少時,我曾雄心萬丈。為了自己夢想中的新天地而義無反顧。自那以後,故鄉就只有冬夏,再無春秋。
我們在他鄉輾轉奔波,追逐夢想的時候,我的父母正困於田地和村莊,為了成全我們忙於農活和四時,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操勞。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週而復始。
他們用無休無止的勞作和沉默,種下一季又一季的莊稼,收穫一茬又一茬的糧食,
然後跋涉到十數里之外的集市上,把糧食賣掉,換成一沓沓皺巴巴的鈔票,供我消耗。
這些我都知道,可是,當時的我只能心懷愧疚,卻無力給他們安穩。
經過數年的拼搏,我的生活逐漸穩定下來,我就想要把父母接到城市中一起生活。但父母說什麼都不肯來。最多也就是偶爾來住上一個星期,就返鄉了。
我很不理解,難道城市的大道竟比不上鄉村的小路?我執拗地認為是父母思想觀念有問題,是他們不會享福。於是,我堅持把他們接到了鄭州。在我的堅持下,父母沒有多說什麼,就住了過來。
我一度認為他們會習慣鄭州的生活,也為我自己的孝順而心安理得。
可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發現他們幾乎不怎麼出門,即便是出門也必須是結伴而行,從來沒有單獨一個人出去過。更多的時候,是在家裡枯坐著,坐久了,會站起來走一會兒。說是走一會兒,也就是在客廳中走上幾個來回。跟鄰居們也很少聊天,碰到說相同方言的還打個招呼,如果碰到說普通話的,他們就不怎麼開口。
他們每天的路線也就是家——超市——家。
我漸漸地意識到:我可能錯了。我所以為的孝順,並非是我的父母想要的。
我的固執和自以為是讓我的父母處於無比的孤獨之中。
他們更為熟悉的,是用生活了大半生的故鄉。雖然那裡很破舊,但是那才是他們的王國。
是我以孝之名剝奪了他們的快樂與幸福。
三個月後,我把他們送回了故鄉。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樣子,最初快樂和幸福的樣子。
有天我帶著女兒下樓去玩兒,聽到一些阿姨在說話。
“我們50年代的人到這裡來,都是來做保姆的。”
“我來照顧自己外孫的,也只有一些傻外婆才會到這裡來呦。”
“如果不是因為照顧小孫子,我才不會來這鴿子籠裡住,跟坐牢一樣。”
“等到孫子上小學,我就要回去了。”
……
我聽著聽著,眼前漸漸變得模糊起來。
撒貝南說過一句話:不要隨便把父母接到身邊,那不是孝順。
我們為了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新的更高的起點,一刻不敢停歇。
我們年邁的父母,不得不像候鳥一樣遷徙到兒女們生活的地方,開始帶孫子,做家務,買菜做飯,進行新一輪的奉獻。
可是,他們也切斷了和故土的聯絡,我們僅僅失去了故鄉的春秋,而父母卻失去了整個四季。
隨遷老人來到城市和子女團聚,精神反而陷入了更大的荒蕪。
他們弄丟了過去熟悉事物和人物,在巨大的恐慌裡,承受著孤獨,卻又不願和子女說,怕給我們添麻煩。他們抑制著自己的情緒,努力地讓自己適應新的環境,可最終仍然是格格不入。
唯一支撐他們的信念就是一家子聚在一起了,就不要再想東想西了,畢竟是自己的孩子,能幫就再幫一些,做做飯、洗洗衣服也是好的。
隨遷老人一邊隱藏起真實的需求,一邊強作出歡顏的表情,只為能給子女減輕點重負。
看過一個關於隨遷老人的紀錄片,以為社群服務中心的經理談到老人們的煩惱的時候說:
這些老人們最大的煩惱和最大的困難是,他們覺得自己不是這個社群當中很重要的一份子。他們平時的生活其實就是以帶孩子為主,平常社群溝通比較少,所獲得的支撐也比較少,覺得自我的價值感並不是很大。
我現在不再執著於把父母接到身邊,我尊重他們的決定,只要他們覺得開心幸福就好。
有人把孝分成四級:
養父母之身——小孝
養父母之心——中孝
養父母之志——大孝
養父母之慧——至孝
2018年12月29日,國家對於《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進行了修正。
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作為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明確寫進了法律,提出要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我們這些做子女的踩著自己父母的肩膀,來到更大的城市和平臺。如今,他們正在垂垂老去,我們也要給他們更多的耐心和守候,讓他們晚年舒展健康。
父母陪我們長大,我們要陪他們變老。
重陽雖過,但愛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