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蘭,宜家既是進口商、零售商、生產商,同時也是出口商。第一次波蘭之行時,宜家就簽下了首份訂單。英格瓦在抵達的第二天就簽下了第一份傢俱訂購單。然後,他又前往波蘭中西部城市波茲南(Poznan)的列車,去考察當地生產加工業。現在宜家在波茲南開設了一家大型商場,在華沙有兩家,在港口城市格但斯克(Gdansk)和西南部的羅克勞(Wroclaw)也各有一家商場。從最初只有六七家供應商,到現已建立起一套龐大複雜的供應商體系,宜家已能有效管理一百五十多家供應商,以及大量位於首都華沙外圍小鎮堅奇(Janki)的採購組織。堅奇鎮上現在也興建了一家宜家商場,用英格瓦的話來說,紮根於“土豆田裡”的宜家在波蘭已經芝麻開花節節高了。
剛開始的時候還得偷偷摸摸夾帶點兒東西進波蘭。資料夾、機器零部件,甚至是老式打字機上的複寫紙都屬於禁運品;如果沒有複寫紙,辦公室的文秘姑娘就得把同一張發票活活手寫12遍。
當時從華沙打一個電話都要花一整天的時間。老百姓連普通的報紙都沒有,但從早到晚都有喝不完的伏特加,早餐、中餐、晚餐,人們能從早一直喝到晚。慘遭戰火蹂躪的木材也給宜家帶來了大麻煩——遺留在樹幹裡的子彈會對鋸齒和刨子造成毀滅性的損壞。好在波蘭的橡樹木材資源豐富,橡木做成的傢俱在瑞典掀起了一股銷售熱潮。波蘭工廠可以說是畸形的。半自動化的組裝線在生產製造過程中會突然罷工,彷彿顫巍巍的小老太太推著獨輪車——波蘭仍然缺乏完全實現現代化的足夠資源。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他們仍舊造出了一批深受宜家消費者歡迎的傢俱產品——“奧格拉”(ÖGLA)扶手椅、“托爾”(TORe)抽屜櫃,還有“比利”書架等等。當位於弗龍基(Wronki)的工廠生產的“托爾”系列抽屜產量突破百萬件大關時。波蘭為宜家源源不斷輸出了數百萬件書架和抽屜櫃,還有數不清的“英格”(iNGO)桌子。 最終宜家終於幫助他們建起了現代化的傢俱產業。
如今,“克利潘”(KLIPPAN)沙發和其他熱銷產品已經創造了新紀錄。在波蘭突破百萬件產量的產品如果要拉出個清單,真是數不勝數;就這樣,數以百萬件的波蘭傢俱默默裝點了無數瑞典家庭。
“奧格拉”扶手椅之前是在具有傳奇色彩的百年義大利傢俱老字號——索耐特(Thonet)位於拉達斯科(Radomsko)的工廠代工,使用的都是山毛櫸木材。
作坊旁不遠處就是一座20世紀90年代興建的超大現代化工廠。工廠每天能製造出5000把椅子,其中大部分都是來自宜家的訂單。和波蘭合作的第四個年頭,“奧格拉”就已迅速成為宜家物美價廉產品的形象代言人。
宜家向來只有一個老大說了算。雙方簽訂的是長期合約,能夠心平氣和地磋商長遠規劃。20世紀60年代以來,來自波蘭的商品已經佔據了宜家《商品目錄》一半以上的頁面。直至今日,仍有約三分之一的產品來自宜家旗下的波蘭瑞木工業集團。
宜家在波蘭引進了新技術,比如說木材表面處理方面的技術革新。他們還很擅長在各個環節節約成本以降低價格。宜家毫無保留地引進新技術其實也存在一定風險。比如說,宜家曾在波蘭莫西納(Mosina)的一家工廠斥資550萬美元引進了一種新型機械用於加工生產書架。但當柏林牆倒塌以後,重獲自由的波蘭人在巨大的狂喜下居然單方面撕毀協議。儘管最終支付了裝置款項,但本屬於宜家的裝置被用來給其他廠商生產加工。在極度失望之下,瑞木工業集團還要被迫接受價格的劇增。
簽訂長期合同的一個基本前提是為了保持相對低廉的價格。某些鼠目寸光的波蘭木材和木製品進出口公司領導人開始拿宜家的支付條款和德國等公司的支付條款進行比較,要同宜家“好好算算賬”。波蘭人在談判中開出天價,與英格瓦·坎普拉德的合作最終陷入僵局。此時,英格瓦開始計劃撤離波蘭,轉而像過去一樣到其他東歐地區尋求價格更為低廉的供應商。從1978年到1984年,宜家和波蘭的合作受到了各種各樣的阻力,訂單總額直線下降,短短几年就從1億克朗縮水到5000萬克朗。與此同時,其他國家則滿懷欣喜地接替波蘭的位置,成了宜家的主要供應商。
造成波蘭和宜家分道揚鑣的時代背景是,當時一些德國和英國買家在市場上進行了小規模的所謂現貨交易,他們願意以高於市場的價格獲得貨物的快速交付。而與此相反,宜家簽訂的都屬於長期契約,以低廉的價格訂購大宗商品,有時候甚至會為了遵守合同條款,在不需要的情況下也大量買進作為倉儲。
事實上,宜家模式是最適合波蘭這種中央集權體制的。首先,體制的轉換需要較長適應期。此外,在轉換過程中,適應新標準和原料短缺也會帶來令人頭疼的問題。種種衝突如果單從表面來看,是陳舊落後的計劃體制和激進的市場經濟之間的矛盾,但這幾乎完全摧毀了宜家自1961年來對波蘭逐步建立起來的合作和信任。
直至一位冰雪聰明的女士——芭芭拉·沃耶切霍夫斯卡(Barbara Wojciechowska)接管了波蘭木材和木製品進出口公司的事務後,才最終化解了所有問題和不快。好不容易重歸於好的關係隨即又遭遇了冰與火的試練。當時正值柏林牆倒塌,政府支援的產業在整個東歐範圍都面臨著破產的威脅。一夜之間,與盧布掛鉤的茲羅提(zlotyn,波蘭貨幣單位)變得一文不值,然而所有的合同還是以原來的貨幣為單位簽訂的。所有波蘭製造企業都因此蒙受了至少四成損失,這實際上已經等同於破產。
英格瓦最終還是決定鼎力支援波蘭。他能看到正在逼近的災難可能造成多麼巨大的影響。宜家最終同意支付上漲的40%差價,但與此同時維持《商品目錄》上原有的定價不變。宜家就這樣挽救了企業,挽回了面子和所有的商業關係。
波蘭對宜家的重要性日趨明顯。1990年以來,波蘭總共開設了七家傢俱商城和多個採購辦事處。但宜家在波蘭真正的創新舉措是開創了自己的生產供應體系——五家鋸木廠和數個傢俱廠拔地而起,採用的都是最先進的裝置和技術,比如說最新的“框架板結構”(board-på-ram)技術。這項由英格瓦自主開發的新穎獨創的技術,其靈感來源於之前提到的設計師伊利斯·隆格列。
框架板結構既能節約大量木材減輕傢俱自重,同時也讓傢俱保持堅實的質感和承重能力,它已經成為宜家最成功的技術之一。
目前在波蘭西部和烏克蘭東北部的盧布瓦(Lubava)都有宜家全資投建的漆桌廠,藉助該項科技,該廠每年採用樺木膠合板生產出150萬張色彩亮麗的桌子。宜家的產能也在不斷擴大。框架板結構傢俱主要都在波蘭製造,銷售規模達數十億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