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龍應臺細膩的文字中,浸透著一位母親的慈愛,用一生去陪伴孩子長大,一起用愛雕琢時光。這個5歲小男孩的成長之路,一定鋪滿了彩虹糖。
也許並非每一個孩子的童年,都會遇到龍應臺一樣的母親,但是那段成長的記憶,都是相似的讓人難以忘懷。
那雙稚嫩的手,書寫的一筆一劃,那雙小腳丫,留下的每一個印記,都斑駁在記憶裡。
1.孩子總是與生俱來的善良,他是上帝賜給父母的天使。
曾看過這樣一個新聞,一個雨天,媽媽去店裡給孩子買文具,九歲的兒子坐在電瓶車上等著。小男孩用手擦電瓶車坐上的雨水,擦完後還用身體給車座擋雨。
那一刻,內心有說不出來的觸動。小男孩非常細心地發現了媽媽的車座溼了,不想讓溼漉漉的車座沾溼媽媽的衣服,所以用手擦拭。小小的動作,傳達出小男孩對媽媽的愛。
其實,孩子帶著生命中最質樸的善良來到這個世界,沒有經歷過世態炎涼、人性多變,他總是毫無保留向這個世界傳達著他的熱量與光芒。
父母是和孩子接觸最親密的人,最能直接感受到孩子的溫暖與善良。所以,陪伴孩子長大,是父母生命中的一段美好經歷。
2.那個不吵不鬧的乖孩子,其實早已習慣了滿腹委屈。
小琳很小的時候就不用父母操心,不會調皮惹禍,不會纏著父母帶她出去玩,安安靜靜地做個讓人省心的乖小孩。
或許在別人眼裡,小琳天生懂事,理解父母,不給父母添麻煩。但實際上,她不過是失望已經積攢得太多罷了。
有一次,媽媽下班回家,她問媽媽“為什麼月亮有時候是圓的,有時候是彎的?”“為什麼鳥有翅膀,人卻沒有?”媽媽可能是真的累了,一臉不耐煩,“別煩人,哪有那麼多為什麼。”
有時候,小琳想讓父母帶她出去玩,一句冷冰冰地“沒時間”,讓她再也不想開口。於是,就有了這樣一個乖小琳。
一個孩子在本該撒嬌、嬉鬧的年紀,選擇了遷就別人,剋制自己,不是因為成熟,而是這個世界欠她一份耐心,欠她一份寵愛。
成熟懂事不是孩子的本能,祝願所有的孩子,慢慢成長,有寵愛相伴,快樂相隨。
3.孩子,願你能遇到一個人,陪你一起慢慢成長。
在《爸爸去哪兒》中,讓我印象最深的的是爸爸張亮和他的兒子天天。爸爸把兒子當成自己的朋友,陪著兒子一起成長。
有一次,村長讓孩子們趕著豬跑,看誰的豬先跑到終點,但是天天的豬不動。於是天天有了換豬的想法,張亮告訴天天,我生了你,如果嫌你不夠好,能換嗎?
天天的爸爸不是嚴厲地批評,也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平等地教育,讓天天明白自己錯了。
孩子本是一張白紙,他在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需要有一個人執筆 、潑墨。
若每一個孩子都能像天天一樣,有一雙大手拉著他的小手,跨過每一條溝壑,走過童年的每一個瞬間,這大概是最幸福的成長旅途了。
最後
致所有的孩子:成長的路跌跌撞撞,你要保持那份最初善良。有時候,太懂事的你也讓人心疼,畢竟才初來乍到,別太委屈自己。也但願你能遇到一個靠譜大人,滿懷耐心,與你一起解鎖這個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