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靜止的文字和冰冷的分數,溫熱的汗水、飛躍的身體、跳動的腳步也是孩子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父母鼓勵孩子去參與跑步、球類運動和游泳等體育活動,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作者 | 番茄媽
最近關注了一個抖音博主歡哥。
他是1999年江蘇省高考狀元,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現在是腦科學、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專家。
他在最近的一則影片中感嘆道:
“我當初能考上清華,多虧了我的高中班主任!到現在我都很很感謝他。”
原來,自打上了高中,歡哥的班主任就經常帶著他們一起運動,天天出去踢球。
等他後來真正研究了腦科學,才明白當初班主任的良苦用心:
“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管理的就是情緒,大量運動能讓他們內心的能量和身體裡的焦躁不安全部釋放出來,荷爾蒙得到揮灑,又得到很多快樂。
同時,一個運動員的目標感、耐力,追求一件事的專注力和持久度都是很強的,這些品質都可以遷移到學習之中。
這些素質在短跑中不是特別明顯,但是在長跑中會迅速拉開差距。”
可謂是一針見血。
孩子的求學之路就像是一場漫長而艱辛的長跑,而高考就像是最後的衝刺線。
決定一個孩子初中、高中階段能否過好、奠定往後人生基調的,不是別的,正是運動。
長期運動的孩子,大腦發生驚人變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事?
凡是身邊那些學霸,以及出類拔萃的人,都特別熱愛運動。
這種現象並非偶然。
據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統計的全國63名狀元中,有34位喜歡體育運動;2017年調查的42名狀元中,24人愛好運動。
- 2015年福建理科狀元姜麟琨,在學校是出了名的“跑步健將”,甚至高考前一天還在堅持跑步;
- 2016年廣東省理科狀元李奕辰長期堅持適量運動,尤其喜歡游泳和羽毛球,即使學業緊張,每天下午也要去學校操場跑幾圈;
- 2018年江西理科狀元傅林軻最大的愛好就是踢足球,曾任高中校足球隊隊長,還獲得了省校園足球聯賽MVP;
李玫瑾教授也親口說過:
“那些操場上特別活躍的孩子,一般學習也特別優秀。”
這不禁讓人好奇,運動到底有什麼魔力,竟然可以直接影響孩子的成績?
其實,人在運動的時候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而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
多巴胺:讓人感到快樂,保持亢奮的學習狀態;
血清素:可以釋放壓力,提高記憶力;
腎上激素:可以提高專注力,上課更專心。
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起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康乃爾大學主導的“人類腦計劃”曾在研究中發現:
堅持運動可以明顯增加大腦神經纖維、樹突、突觸的數量,促進大腦的發育,提高記憶力。
哈佛醫學院教授瑞迪,在經過多年的跟蹤調查與大量研究後也發現:
運動的更重要意義在於能夠健腦。
他還將大腦與運動的關係,詳細著於《運動改造大腦》一書中,而這本書後來被重印了16次,成為風靡全球的革命性讀物。
這也驗證了當代腦科學研究公認的理論:
運動給孩子的身體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刺激,而這種刺激為大腦創造了一種環境,使大腦能夠更好的去運作、學習。
也就是說,那些經常在操場上奔跑,肆意揮灑汗水的孩子,他們的大腦正在悄悄發生著驚人的變化——會越來越“聰明”。
這也是為什麼那些喜歡運動的孩子,總是看上去神采奕奕、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了。
因為運動,就是孩子最好的健腦藥。
熱愛運動的孩子,內心更強大
記得我小的時候,鄰居家有個女孩,從小成績特別優秀。
別的孩子還在瘋玩的年紀,她卻總是放學後就乖乖回家寫作業,一度成為“全小區孩子的學習楷模”。
後來高中的時候,女孩偶然生了一場大病,休息了一個月。
病好之後的第一次期中測試,女孩的成績直接滑落到了三十名開外,突如其來的失敗,以及父母的抱怨,直接摧毀了她一直以來建立的信心。
此後,她開始一蹶不振,厭學、逃課、輕度抑鬱,高三還因為過度焦慮不得不休學,連高考都沒有參加,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這個女孩我曾經也見過幾次,總是沉默寡言,出門幾乎不是上學就是去補課,一副瘦弱不堪的模樣。
弱不禁風的身體,永遠培養不出堅韌、有活力的靈魂,更撐不起一個孩子的未來。
兒童精神障礙專家鄭毅教授在其著作中指出:
中國的中小學生有三分之一、大學生有四分之一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這個數字,讓很多父母憂心忡忡。
其實,現在的孩子心理問題頻發,變得脆弱敏感,遭受到一點點打擊就容易一蹶不振;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常常被關在鋼筋水泥的室內學習,一邊面臨著極大的學習壓力,一邊又極度缺少運動,缺乏釋放的出口。
早年間,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釋出過一篇文章,叫《學生自殺頻發,體育生卻是個例外》。
文中提到:體育運動對學生本身就是一種挫折教育,不僅可以鍛鍊學生身體,更重要是對人的意志、精神方面的鍛鍊。
就像開頭腦科學專家歡哥說的那樣: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情緒不穩定,所以最需要管理的就是情緒。”
看過一個知乎博主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
她剛上高一的時候身型矮小偏胖,整個人自卑又敏感,幾乎沒有朋友。
加上進入新的環境很難適應,學習壓力又很大,整個人狀態非常糟糕,晚上經常失眠。
一次期中測試過後,她連最拿手的語文都考砸了,難過得一整天都吃不下飯。
父親發現了她的異樣,主動找她談心,得知她壓力太大,便主動帶她去爬山,還約定每天清晨兩人一起外出跑步半小時。
她驚奇地發現,每次跑完步,心情總是格外舒暢,彷彿身體的疲憊和淤積的壞情緒都隨著汗水流淌了出去,學習也更專注了。
堅持一段時間後,她身材苗條了不少,臉上有了朝氣,整個人也開朗、自信了起來,漸漸和同學們打成了一片。
後來,她一跑就是三年,每次學習上遇到挫折了都會出去跑幾圈,讓自己放鬆下來。
正是運動不斷地給她注入的信心和能量,讓她高中三年的狀態越來越好,最後考取了一所知名的985大學。
運動就是壞情緒的最好宣洩渠道,愛運動的孩子更樂觀,抗壓能力更強,內心也更強大。
高考其實就是一場馬拉松,不是跑得最快的孩子就能贏到最後。
唯有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和情緒,內心始終充滿力量,孩子才能一路越挫越勇,乘風破浪,在人生的關鍵時刻發揮出最好水平。
孩子的未來,真正拼的是體力
我有一個閨蜜,從小身體素質就比較差。
因此她也不喜歡運動,每次體育課能逃就逃,寧願在屋裡上自習也不願意出去動一動。
其實她人很聰明,成績也好,高中幾年一直名列前茅。
可是天公不作美,高考那幾天她正好感冒,考試時腦子昏昏沉沉,最後只考進了一個普通的一本院校。
進入職場之後,她因為身體狀況隔三差五的請假,很難在工作上全力以赴,更是連續錯失了幾次晉升機會。
現在每次聚會,她總會懊悔自己小時候沒有好好運動,練就一個強健的身體。
是啊,在現實生活中,身體虛弱的人很難被委以重任,而精力旺盛的人總會輕易地脫穎而出。
前不久,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作為“3人天團”中唯一的女航天員,“航天女神”王亞平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因為天生好動,王亞平從小就很喜歡運動,不但每年學校運動會上總看到她的身影,還多次參加學校和縣裡組織的長跑運動。
長跑其實非常考驗一個人的耐力和毅力,可她每次都能咬牙堅持下來。
高三那年,有飛行學院來招生,她憑著良好的身體素質及心理素質一路過關斬將,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女飛行員。
飛行員的訓練非常艱苦,拉練、游泳、跳傘.....看似光鮮的背後要經歷無數常人難以承受的坎坷和磨難。
尤其在被選拔為航天員之後,她更是在1800多個日子裡,沒有休息日,沒有娛樂,每天都要堅持高強度的訓練。
正是長期運動帶給她的強健體魄和堅定信念,才讓她一路咬牙走到了今天,成為中國女航天員太空行走第一人。
去年,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曾在新聞釋出會上說:
“我們的孩子從視力不良這個問題來講,已經到了非常嚴峻的情況。
另外就是體質健康,跑動的肺活量、肥胖等問題也是越來越嚴重。
體質健康下滑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需要採取各種措施去進一步強化學校體制,來確保孩子的身心健康。”
是啊,隨著近些年各地體育中考分值增加,更是在印證這個道理:
孩子的未來,短期來看拼的是學習,可是往往走到最後,拼的卻是體力。
沒有運動帶來的強健身體,學習再多的知識都無用武之地 ;
沒有運動幫孩子釋放壓力,我們的孩子只會成為一個脆弱的學習機器;
因為未來的社會競爭異常激烈,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狀態、充沛的精力,很容易就被社會無情淘汰。
說到底,未來走得最穩最遠的,一定是那些堅持運動的孩子。
北大校長王恩哥曾在上任時說過:
“人這一生需要結交“兩個朋友”,一個是圖書館,另一個是運動場。”
一個是充電、蓄電;一個則是放電。
只會充電的孩子,可能只能贏得一時;
而學會放電的孩子,才會在漫長的過程中逐漸升華、感知、親手點燃自己的未來。
別再把我們的孩子關在室內了,他們應該在溫熱的汗水中錘鍊自己,加深對生活的理解,變得勢不可擋,堅不可摧。
如果說父母寄予了孩子生命,給孩子指明瞭前進的方向,那麼對運動的熱愛,則是每個父母都應該送給孩子的一份厚禮。
點個「贊吧」,你要相信,那個滿身活力、充滿熱忱的孩子,多年後,終會迎來一個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