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過第三次世界大戰會是怎樣嗎?坦克對波、飛機轟炸、滿地硝煙、隨處是尖叫和逃竄的人群?都不是,現代真正的戰爭只會來得更加悄無聲息——或許由一顆遠端的導彈開啟,甚至最壞的時候,你得做好核打擊的心理準備。
早在上世紀的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的軍備競賽就儲備了足夠“毀滅人類文明”的核武器,現在更是有越來越多的國家發展起了自己的核武庫和反導系統,核戰爆發的時候,全城的喇叭都會播放著“這不是演習!重複一遍,這不是演習!”
震耳欲聾的防空警報中,你知道我們應該躲到哪裡嗎?
民防是什麼?存在於哪裡?
有的人可能對這樣的假設嗤之以鼻,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不會來臨,但是要知道,國家早在1996年就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法律中提到了許多防空建設義務,至今也仍在沿用,正是在為有朝一日可能到來的空中來襲做好準備。
人民防空工程,也叫人防工程、民防工程,廣義上是指在戰爭中能有效地掩蔽人員和物資的設施。官方早認識到當戰爭真的來臨,僅靠軍隊和兵器的防護是不夠的,民防民防,為民而防,自然要落實到基層群眾身邊。人民防空工程正是當戰爭來臨時,用於保護老百姓的第一道防線。
現在是和平年代,也許人們會忽視它,但它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很近的地方,比如地鐵——它最初的原型就是戰備工程。
以北京為例,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鐵1號線通車,當時作為民防工程的它很長時間都沒有對公眾開放,需要憑藉介紹信才能參觀和乘坐,10年後,1號線才逐漸開放運營。
到了1992年,我國的地鐵建設方針出現了“以交通為主,兼顧民防”的轉變,其中民防做得最突出的,除了1號線要數在2012年12月通車的6號線一期、8號線二期南段、9號線北段、10號線二期。
走近地鐵隧道內,隨著指令下達,鋼製的“隔斷防護門”自動移動、閉合,當兩頭的門關上,通風裝置開啟,內部就形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安全避難所。這道高約4.5米的門能有效隔離核輻射、衝擊波等,可供遇難者在內部存活一段時間,安全等待國家救援。與此同時,平時載人的地鐵也可以用於重要物資運輸,維持內部被困人員的生命線。
地鐵民防建在地下,溢水了怎麼辦呢?隧道也有防淹門和其他防水的設定,在收容被困人員的地鐵站出入口、風井排水處也就地設定了集水坑,可以透過水泵的提升直接排出室外。排水管道上設定有人防閘閥,防止戰時的排水接入防護區內,給人員帶來生命危險。
地鐵站的變電站還設定有兩個以上的獨立電源,以防斷電之後,基礎設施無法使用。靠近地鐵綜合控制室的地方,還設定有一間人防集中訊號顯示室,這裡的作用相當於地鐵人防系統的“大腦”,用於戰時確保出入口、通道、密閉門的開關隨時到位,通風隨時順暢,排水隨時安全。
而為了不給平時坐地鐵的人們帶來恐慌,也是為了保護這些設施的壽命,地鐵站還會採取裝修偽裝措施,將它們變得美觀、不起眼,對於這些和平年代用不到的措施,平時也會不定期維護,以確保戰爭真正來臨的時候,裝置不會因為老化變得無法使用,可以說是考慮到了極致。
當然,各地的發展情況不同,政治、戰略意義也有所不同,所以所設的地下民防工程的標準也有差異,但這樣的工程由於國家硬性要求,仍然在各城市都存在。
而且,不僅僅是地鐵站,很多地下停車場、商場、美食城也有類似的設計,試想一下,平時繁華又有生活氣息的“地下城”,會變成戰時堅固又肅穆的“地下堡壘”,是不是有點身臨其境的感覺了?
北京市西城區某放空工程的兩次“轉型”
面對核攻擊,我們躲在地下真的有用嗎?
核彈是有很強輻射的,有的人可能會質疑,對於核攻擊如果只是躲在地下就有用,那麼世界上那幾次知名的核災難,為什麼長久以來還在給民眾帶來影響?
其實,核危害正是和時間掛鉤的,如果我們在事發當時的防護做得好,是可以很大程度減少損傷的。
先來明確一下核損害的四個主要因素:光輻射、衝擊波、早期核輻射和放射性沾染。
光輻射也叫熱輻射,是最直接作用於人體的損傷,會讓人出現閃光盲,視覺功能紊亂的症狀,嚴重者直接失明;而光熱中含有的高能量也可能點燃建築物、服裝,造成人體燒傷。
但要防住它也是很簡單的,任何不透明物體都可以做到,尤其是透射係數很低的金屬、建築物,能夠完美遮蔽視野和身體,防止光輻射,只要爆炸的時候躲得足夠迅速,就可以基本預防光輻射。
其次是衝擊波,衝擊波的速度不足光速,而且還會隨著能量的擴散逐漸減慢,直到消失,相對於光輻射來說更好躲一些。建築物能對沖擊波有抵禦遮蔽的作用,這點就不必多說了。
緊接著是早期核輻射,我們平時也經常聽說了,很多東西都對核輻射有削弱作用,效果最好的是鋼、鐵、鋁、鉛等金屬,對γ射線的半吸收厚度能達到0.6~3.2釐米,混凝土居於它們之後,也能達到7.3~12釐米。這一切都能說明,在爆炸時及時躲到建築地下,就可以有效預防早期核輻射對人體的傷害。
最後是放射性沾染,也叫放射性落下灰,是指核彈爆炸後從天而降的放射性塵埃,落灰首先會落在地面,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這意味著人員的停留時間越長,所受到的輻射越多。而在地下能減緩這個時間,以防最開始就被放射性落灰沾染,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在確保基本安全之後,儘快遠離爆炸中心,越遠越好!
《核武器損傷及其防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
以美軍常備核武庫中常見的彈頭W88核彈頭為例,約50萬噸TNT當量,以MK-5攜帶10枚核彈頭為例,以單一城市的覆蓋目標來計算,彈頭以1枚/10平方千米為例,我們可以基本認為,我們在一般的人防工程中,是安全的。
當然,還有一種喪心病狂的核彈叫鑽地核彈,和一般核彈反其道而行之,專從地底下發起“奇襲”。如果真的遇上這種,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為人道主義而設立的《日內瓦公約》中,有過預設民用設施被攻擊的條款,假如有國家違背了該條款,那麼它們也不再受公約的保護,會反過來成為眾矢之的。戰俘被虐殺,化學攻擊、生物攻擊、核攻擊也接踵而至……這一切值得嗎?
愛因斯坦說:“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將要使用的武器,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戰將會用木棍和石頭開戰。”
沒有人希望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也沒有人希望核武器毀了人類所有文明,正因如此,我國才不得不對戰爭做好充分的準備。
國家和軍隊會從戰爭保護我們,我們也必須學會從戰爭中保護自己,以在國家需要發展的時候站出來,自豪地為她出一份力,如果你有心,清務必多留意一下這些地下工程,說不定就找到那些沉默的“守護神”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