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美國“海狼”級核潛艇“康涅狄格”號碰撞事件餘波一直沒平,大家種種的猜測推理,無非是想知道“康涅狄格號究竟撞上了什麼?碰撞的地點究竟在哪裡?
基於有限的公開資訊,普通的軍事愛好者和網民很難得出準確的結論。所以相信大家心裡頭還會有一個結兒,那就是對美軍的這個碰撞事件,中國軍方是否心中有數?中國能否及時知情和掌握美國潛艇發生碰撞事件的一些更詳盡更準確的資訊呢?
10月13號,“央視軍事”做了一檔節目,試圖就“美軍核潛艇事故具體發生在哪兒”來揭開謎團,節目中採訪了“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胡波表示,“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藉助船舶自動跟蹤系統、空中廣播自動監視系統和遙感衛星影像等開源資料監測到,10月3日上午10:00左右,在西沙群島東南約48.7海里處,發現一艘疑似“海狼”級潛艇處於上浮航行狀態。隨後監測到的路線顯示,這艘潛艇駛向關島。胡波在訪談中說,“我們判斷該核潛艇大概是10月2日下午或晚上發生的事故。根據3日的影像,倒推10到20個小時,結合上浮時的航行速度,再往北推200海里左右,發生事故的位置很可能在海南島以南、西沙群島以北,即海南島、西沙群島和巴士海峽的三角區域中間 ,這也是美軍在南海一個非常活躍的區域。 ”
眾所周知,“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是一個民間智庫。它所能憑藉的資源大多都是公開的開源資料。依據這些資料就能夠推斷到這樣的一個程度,說明美軍潛艇失事後還是有諸多的蛛絲馬跡可供溯源的。
胡波的說法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點,那就是發現了“疑似‘海狼’級潛艇處於上浮航行狀態”。這一點在此前的網路上,也有相關的開源遙感衛星影像得以證實。這一點很關鍵,因為它說明“康涅狄格”號碰撞之後是上浮航行的。正常狀況下,潛艇發生了嚴重的碰撞,也會上浮。這是第一個動作。在檢查了沒有其他問題之後,會主動返航。而在此期間,從安全形度考慮,一般是不敢深水潛航的。而“海狼”級以浮航狀態返航,實際上就已經露出了它的“狐狸尾巴”。
以核潛艇的水面航速,從碰撞事故發生點到駛出南海海域,我可監測範圍至少需要數10個小時。如此漫長的時間內,水面航行狀態的海狼級“康涅狄格”號沒有理由不被解放軍發現。按照慣例,一旦在我們所關注的海域發現水面狀態航行的潛艇時,肯定要派出相關的兵力進行查證。這樣一來,很多的“好戲”都會發生。
大機率事件是,“康涅狄格”號狼狽返航的過程,一直在解放軍飛機、艦艇的監控之下。甚至有可能,雙方還打過照面。出於海軍的慣例,如果打過照面的話,我們一定會詢問對方,“是否需要幫助”?以此向前回溯、反推“康涅狄格”號活動的海域,應該也是解放軍重點監視關注的海域。劇烈的水下碰撞,必然造成強大的噪音。這個噪音特徵相當的明顯,就算是最初因為不是艦艇航行噪音而被忽略。但發現“康涅狄格”號之後,只要搜尋相關的噪音記錄,就一定可以找出原始的噪音訊號。由此,碰撞的準確地點和準確時間都可以反推出來。
可能會有小夥伴問,“海狼”級活動的海域,當時是不是有我們的水面艦艇呢?如果沒有。沒有聲吶探測跟蹤這片海域,怎麼獲得噪音呢?前面講過了,“海狼”級活動的海域,肯定是我們重點監控的海域。對這種海域的聲音監控,不僅僅依靠水面艦艇上的聲吶。更重要的是,要靠海中的固定聲吶站。這種固定聲吶站大多依託在島礁或者海上的人工設施上。因為是固定聲吶,所以它的聲吶換能器可以做得很大。對聲吶而言,換能器基陣越大,靈敏度越高。這個和雷達功率越大,監視能力越強一個道理。而且固定式聲吶還有一個重大的優勢,就是它不像艦艇聲吶那樣,要受到本艦航行噪音的影響。所以它的探測距離就要更加遠得多了。
說到這裡咱們再繼續往下推理。既然能夠掌控、倒推出來碰撞事件發生的地點。那麼勘察碰撞現場,找出碰撞事件的碰撞物,同時監測碰撞地點附近海域的放射線強度,確定美潛艇事故後是否有放射線洩露?所有這一切,都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一切都是你的推理和猜測。沒錯,只能是推理和猜測。或許有一點點的佐證。那就是針對美軍公佈碰撞事件後,我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發聲,從一開始就明確講出了是在南海海域。而此前美國官方透露的事件海域是印太地區海域。僅此一點,是不是就可以說明,我們早就掌握了美軍碰撞事故發生的準確地點了呢。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你知道了,幹嘛不公佈出來?起碼也好臊一臊美國人。這事兒的回答就很簡單了,那是因為我們也需要保密。因為公佈這一切詳細的東西,都有可能暴露我們的監控能力。再說了,掌握對方的資訊本身這就是一份資源。資源要用在最關鍵的地方,獲得最大的效益。而不會僅僅為了臊一臊對方,就把這種資源一次性地消耗殆盡。相信現在美國人也在猜,中國對這次碰撞事故知道到什麼程度?資訊掌握到什麼程度?那就讓他們慢慢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