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K1-J“紫電”和N1K2-J“紫電改”,是日本海軍在戰爭後期的主力戰鬥機,效能大大勝過零式。雖然被寄予厚望,但是“紫電”參戰太晚數量又少,根本無法改變日本的空中劣勢。
按理說,訓練不易的“紫電”部隊本應受到日本軍方的重點照顧。然而,第一批訓練出來的“紫電”飛行員卻被當成廉價搬運工,被派去換乘零式戰鬥機,稀裡糊塗葬送了。
日本第一支“紫電”部隊
N1K1-J“紫電”其實是一款救急產品。按照最初計劃,A6M“零”式的後繼機原本應是A7M“烈風”,但是“烈風”的設計從一開始就走上歪路,直到戰爭結束也沒能研製成功。日本海軍被迫尋找替代方案,要求川西公司將效能還不錯的“強風”水上戰鬥機改成岸基戰鬥機(局地戰鬥機),1942年12月首飛,這就是“紫電”的由來。
後來,川西針對“紫電”(紫電11型,總產量約1007架)的缺陷重新進行設計,研製出“紫電改”(紫電21型,總產量約415架),在1944年1月1日首飛。
“紫電”系列的最大優點是發動機功率強,採用了中島“譽21”型氣冷星型18缸發動機,功率達1990馬力(零式52型為1130馬力),最大平飛速度為583公里/小時(“紫電改”為594公里/小時)。“紫電”在機動性匹敵零式的同時,速度、爬升率、火力、防護都獲得較大提高。
美國海軍的F6F“地獄貓”艦載戰鬥機在1943年10月首次參戰,展示出對零式的壓倒性優勢。為此,姍姍來遲的“紫電”戰鬥機就成了日本海軍挽回劣勢的唯一希望,在1943年8月就下令投產(當年僅生產71架)。但是直到1944年10月,“紫電”才第一次投入戰鬥。
第一支裝備“紫電”的部隊是第341海軍航空隊。日本海軍原本規劃很大,打算一口氣組建四個“紫電”部隊(第341、343、345、361航空隊)。但是“紫電”生產速度太慢,再加上可靠性有缺陷,導致1944年1月才開始裝備第341航空隊。
第341航空隊成立於1943年11月15日,由日本海軍第一航空艦隊直轄,預定編制36架“紫電”,號稱“獅部隊”。首任航空隊司令是小笠原章一中佐(),飛行長是白根斐夫大尉,下轄兩個飛行隊,隊長分別是金子元威和淺川正明,飛行員主要是20歲左右的海軍飛行預科畢業生。雖然大多數飛行員都是新手,但訓練工作算是按部就班。第341航空隊建立初期,飛行員使用零式進行訓練,1944年1月航空隊駐地轉移到千葉縣館山基地,開始兩架、三架地接收新型“紫電”戰鬥機,逐步替換了零式。
據說習慣開零式的日本飛行員,轉換為“紫電”後的感覺是很奇妙的。雙方的操作差異很大,“紫電”引擎功率大,加速快得讓人舒適,而且機體比零式堅固且穩定。再加上新型的空戰襟翼,“紫電”雖然存在不少故障問題,但各方面效能確實比零式強多了。
“紫電”戰鬥機從投產、裝備到參加戰鬥,需要一個較長的訓練過程,這是任何戰鬥機都不可迴避的。經過半年的訓練,第301航空隊總算是從無到有培養出第一批“紫電”飛行員,一共30多名。按理講,這些飛行員雖然多數是新手,但已經是新型戰鬥機的種子飛行員。
不過,這批好不容易訓練出來的寶貴飛行員,竟然被日本軍方白白浪費了。
“紫電”飛行員被當成搬運工
“紫電”戰鬥機首次投入戰鬥是1944年10月,然而諷刺的是,第一批訓練好的“紫電”飛行員在同年6月就參加了戰鬥。顯而易見,這些飛行員沒用上“紫電”,而且損失慘重。
1944年6月19日,馬里亞納海戰爆發。這場大海戰是美日航母的最後一次對決,也以日本艦載機慘遭“獵火雞”而著名。多數人可能不知道的是,馬里亞納海戰的前哨戰卻是在硫磺島打響的。
6月15日,美軍航母艦隊主力第58特遣艦隊分出第1、第4機動群共7艘航母(艦載機400餘架),對硫磺島、父島進行猛烈空襲,清除當地的日本作戰飛機,以減少馬里亞納戰役的側後威脅。
此前,日本海軍為了向塞班島等地調動航空兵力,在館山基地集結了大批戰鬥機、艦載攻擊機、偵察機、飛行艇等,導致第341航空隊“紫電”戰鬥機的訓練工作完全停頓。這時,日本海軍高層突發奇想,給這些“閒置”的飛行員安排了一項“輕鬆”工作——向塞班島運送零式戰鬥機。
為此,第341航空隊派出兩個飛行隊中的第401飛行隊共13名飛行員,在金子元威大尉率領下,駕駛13架零式52型戰鬥機經硫磺島轉場,飛往馬里亞納群島的塞班島機場。結果,這些臨時充當搬運工的“紫電”飛行員在抵達硫磺島的第二天(6月15日),就遇到了大批美軍艦載機來襲。
死不瞑目的“紫電”和“雷電”飛行員
更諷刺的是,此時負責硫磺島防空的,也是臨時抓來頂班的日本海軍第301航空隊第316飛行隊。該部隊原本使用的另一種新型局地戰鬥機“雷電”,進駐硫磺島前也被臨時換成零式,與“紫電”換成零式的第341航空隊是同病相憐。
6月15日中午時分,美軍7艘航母出動上百架艦載機空襲硫磺島,其中F6F“地獄貓”戰鬥機有60架左右。正在硫磺島機場準備轉場的金子元威等人被迫駕機迎戰,出動了11架零式52戰鬥機(另有2架故障)。當地第301航空隊也出動了18架零式(從二重男大尉指揮),另外其餘過路部隊也起飛了6架零式,合計35架戰鬥機前往攔截美軍機群。
空戰持續了兩個小時,戰鬥結果完全是一邊倒!“紫電”隊(第341航空隊)被擊落10架,生還1架,“雷電”隊(第301航空隊)被擊落16架,迫降1架,生還1架,金子元威和從二重男都墜海戰死。這兩支臨時換飛機的新型機部隊基本全軍覆滅!
相比之下,“地獄貓”僅在空戰中被擊落4架(第341航空隊曾吹噓擊落16架),美軍艦載機這一次空襲的全部損失也不過12架(包括被高炮擊落)。零式戰鬥機的效能劣勢在此戰中暴露得一覽無餘,這場空戰也成為幾天後(6月19日)“馬里亞納獵火雞”的預演。
客觀來說,零式52型也勉強算得上“新型戰鬥機”,因為該機在1943年8月才開始投產,這次硫磺島空戰其實是第一次參戰。但是,零式52型的發動機功率變化不大(僅為1130馬力),改進重點在於機體強度和防護性,速度雖然有所提高,但機動性反而略有下降。整體來說,零式52型戰鬥機比“地獄貓”和“紫電”都差得多。
最重要的是,在硫磺島送命的“紫電”和“雷電”飛行員都經過好幾個月專門強化訓練,熟悉的是飛行品質截然相反的局地戰鬥機。“紫電”和“雷電”馬力大加速快,爬升和俯衝效能也出色,換成只有低速水平機動性好的零式後,重新玩起了“兜圈子”,讓這些飛行員是何等的鬱悶。
從戰鬥結果也可以看出,這些經過刻苦訓練的“紫電”和“雷電”飛行員,換乘零式後和“地獄貓”的交換比竟高達8比1!在此前一些戰鬥中,零式和“地獄貓”交換比也不過是3比1到4比1。用了不合適的戰鬥機,發揮的實力還不如普通的零式飛行員。
日本海軍這樣拿種子飛行員充當廉價消耗品的瘋狂做法實在令人瞠目。與“紫電”和零式戰鬥機相比,這些飛行員的價值才是更高的。
結局
經過這一次的瞎折騰,第341航空隊元氣大傷,訓練出來的飛行員還沒真正用上“紫電”就死了三分之一。裝備“雷電”的第301航空隊更慘,在硫磺島隨後兩天的空戰裡幾乎打光。
另外,“紫電”設計上的毛病也較多,再加上日本飛機廠生產質量越來越差,戰鬥機訓練時故障非常頻繁,給服役進度也拖了後腿。等到第341航空隊重新訓練出一批新飛行員(規模擴大到96架“紫電”)並投入一線,已經是同年九月份了。
1944年10月12日,駐紮高雄的第341航空隊出動31架“紫電”,與美軍60多架艦載機發生交戰,才實現了“紫電”的第一次參戰。這場戰鬥中,“紫電”擊落美機10架,自身被擊落16架,雖然仍然吃虧,但表現比零式好看多了。
此後,第341航空隊參加了菲律賓、沖繩等地的激烈戰鬥,一度負責神風特攻隊的護航工作,空戰中損失慘重。最終在1945年1月7日,第341航空隊所有“紫電”戰鬥機損失殆盡。3月1日,第341航空隊在松山基地宣告解散,僅倖存17名飛行員。最後這批飛行員全體加入了第343航空隊,戰鬥機換成了效能更好的“紫電改”。
不過,第343航空隊的戰鬥也是非常激烈的。這批最早的“紫電”飛行員(不少還是補充人員),活到戰爭結束的寥寥無幾。(作者:陶慕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