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2年5月29號的這一天,冀中軍區七分割槽17團一營的一連,和二連的一個排,以及晉深無縣大隊的民兵,在副營長張子明和縣大隊大隊長閻志國的帶領下,一天和敵人打了九仗,最終在第二天拂曉時分,轉移到了深澤城東的北白莊村。
在這裡,他們和六分割槽警備旅的一個半連會合了。這支部隊是提前一天從高家莊突圍以後,在這裡隱蔽休整的。
一、戰場形勢和我軍的參戰兵力
這個時候艱苦卓絕的“五一大掃蕩,已經整整進行了一個月了,冀中軍區各部隊損失都很大。其中在5月23號,六分割槽警備旅一團和冀南軍區27團的主力先後在李家角、任角村、王家鋪、崔氏村外、西辛莊被圍,經過悲壯慘烈的血戰之後,最後是警備旅一團團長張子元被俘,政委陳德仁、軍區宣傳部長張仁槐、一團副團長郭慕汾、冀南五分割槽政治部副主任張俊峰壯烈犧牲!
當時的警備旅一團直屬警通分隊,一營和分割槽黨委警衛營都被打散,只有一團二營在林子元營長的帶領下,順利從李家角村突圍了出來。但在這之後,二營又經過了中央村突圍和高家莊兩場激烈的戰鬥,我軍損失很大,不僅六連的周連長犧牲,戰士也損失大半。此戰以後整個二營僅剩了一個半連,比起五一大掃蕩以前五百多人的鼎盛陣容,整整縮水了五分之四!
因此當時會師以後,在北白莊村的我軍總數,是剛剛300人出頭。這裡面主要有:
1.七分割槽17團一營一連,和二連的一個排共約150人。這支部隊兵強馬壯,彈藥相對充足,他們的指揮員是17團一營副營長張子明。
2.晉深無縣大隊的民兵約30多人。他們武器裝備很差,不過都是本地人,熟悉當地的地形和人脈,由縣大隊閻志國大隊長帶領,給主力部隊做嚮導和偵察員。
3.六分割槽警備旅一團二營的一個半連。這時候他們已經打了五次艱苦卓絕的戰鬥,部隊減員很大,成建制的主要兵力是八連,估計總兵力在150人以內。
就憑這個損失數字,我們就知道五一大掃蕩中的戰鬥,是有多麼的殘酷和慘烈了!就連警備旅一團二營這樣的精銳部隊,減員率也達到了70%以上!如果按照西方人損失30%的部隊就算崩潰的標準,這個二營都已經崩潰三回了!
可是我軍的指戰員們,仍然在義無反顧地在堅持戰鬥,而且是越戰越勇!而且雖然部隊損失很大,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空前嚴酷的鬥爭環境,也起到了純潔和淬鍊隊伍、淘汰不堅定分子、增強部隊凝聚力的作用。當時除了犧牲的烈士,最後還生存並堅持下來的,都是意志最堅決、身體最強壯、技戰術最優秀的戰士。大浪淘沙,留下來的都是真金!而真正的金子總會發光的,這個時候,他們就會讓鬼子見識一下什麼是鐵血老八路的真正實力。
二、17團部隊到達北白莊的時間
關於17團的部隊到達北白莊的時間,目前史料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在《六十七年前的北白莊戰鬥:村落戰典型戰例之一》一文中,根據時任冀中17團1營1連1排機槍班班長的親歷者回憶,17團的部隊是在頭天晚上到的北白莊,而且在該村住了一夜:
這一天我們大大小小打了9仗,走到北白莊天快黑了,在該村我們遇到了晉深無縣大隊的大隊長閻志國帶領的一箇中隊和兩個區小隊,分割槽警備旅的警衛連也駐在該村。
但是根據《冀中軍區十七團團史》記載,17團和縣大隊的民兵,是在30號拂曉臨時趕到了北白莊:
五月三十日,一營的張子明副營長,帶領著一營一連和二連的一個排,與晉深無縣大隊從滹沱河南鐵桿、張村出發,於拂曉時分轉移到了深澤縣城東北五公里的北白莊村。
當時的細節如何,至今已經無從知曉。根據小編個人分析,當時日軍掃蕩非常猖獗,如果17團的部隊是頭天晚上到達北白莊,那麼和警備旅一團的一個半連匯合以後已經有300多人,當時的情況不大可能這麼多的八路軍宿營在一個村裡。這樣容易被敵人發現,而且也不利於防守。在之前5月23號的李家角任角村戰鬥中,就是警備旅的三個連防守李家角,冀南27團的兩個連防守任角村,這樣互相掩護的。
而在其後6月9號的宋莊戰鬥中也是這樣,當時22團的兩個連和警備旅一團二營的一個多連會合以後,一支部隊去了南宋莊,另一支部隊防守北宋莊,這樣成掎角之勢互相掩護,更有利於防禦,也防止因為兵力過於密集而被敵人的炮火殺傷。因此小編陳天刑個人意見,覺得應該採信正史的說法,警備旅一團二營的一個半連是頭一天先到的北白莊,而17團的部隊是在30號拂曉時分才到達的。
在這個時候,17團的部隊已經在29號白天被敵人發現,一天打了九仗,在30號凌晨趕到了北白莊附近,迫切需要進入村莊休整並建立防禦。在此情況下,明知17團的友軍身後帶著敵人,警備旅一團二營混合連仍然主動出擊,將敵人擊退,把17團的友軍掩護進了村子。
三、部隊是打是走的問題
在17團和縣大隊的部隊進村以後,戰士們和戰友會師的喜悅就不用說了,大家立刻開始挖掘工事掩體,準備長期戰鬥。指揮員們則立刻聚集到了一起,開始討論部隊下一步的行動方向,主要就是討論“打或者走”的問題。
但是其實這個時候,這已經並不是什麼問題了。當時馬上就要天亮,在經過了五一大掃蕩以來一個月的艱苦戰鬥以後,我軍已經得出結論,如果在白天在平原之中,在無險可守的情況下和四面八方湧過來的敵人作戰,那麼是必然守不住的。
就在頭一天的5月29日,我23團主力三營在團長譚斌的帶領下,前進到東西張崗村附近。在這裡,我軍和日偽軍的清鄉隊發生了遭遇戰,將其擊退並且進行了追擊。可是就在我們追擊到西討論村西的道溝時,遭到日軍增援兵力的四面合圍,結果是譚斌團長以下200多名戰士犧牲,最後僅有100多人在政委姚文元帶領下突出重圍,最終與一營會合了。
血的教訓就在眼前,所以大白天轉移是肯定不可行的。而既然是肯定是不能走,那麼就是要固守。而當時防守北白莊村,其實是有很大優勢的。
首先就是北白莊有工事。
警備旅的混編連,是提前一天到達了北白莊。他們在村裡停留的時候,雖然指戰員們都非常疲勞,但是仍然沒有忘記防備敵人。在一天多的時間內,他們在村裡陸陸續續修起了不少的工事和防線。在村裡圍牆上挖出了射擊孔,建成了高房工事,挖掘了防炮掩體。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防止被敵人發現,當時警備旅挖出的射擊孔都非常巧妙,留出最外層的薄牆皮不挖,戰時用槍一捅就是個射擊孔。這在後面的實戰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其次就是北白莊有地道。
當時還有個非常大的優勢,就是北白莊有非常完善的地道體系。在五一大掃蕩之前,冀中地區的地道戰尚未大規模開展。但是在石家莊附近地區,地道挖掘工作開展的非常早。從41年末開始,該地區就發動群眾挖地道,到了1942年五一大掃蕩時候,有不少地道已經成型。這期間發生的影響較大的地道戰,是5.1-5.23無極縣趙戶村的四次防禦戰,5.27定縣北疃村的地道戰,和5.30深澤縣北白莊村的地道防禦戰。
1.無極縣趙戶村的地道網
當時規模最大最完善的,就是無極縣趙戶村的地道網。據當地縣誌記載,無極縣趙戶村共挖地道全長30裡,距地面有8尺深,共有13條高4尺、寬3尺的主地道幹線,另有50條與主幹線相通的支線。當時在地道內部,每隔20丈距離就設定了一個可容納一個排休息的大洞,大洞頂部用大木頭頂住,建設的非常牢固。地道入口設在草地裡,豬圈裡,糠棚裡等各種隱蔽的地方。
2.深澤縣北白莊的地道網
同樣的,深澤縣北白莊村地道也非常完善。據文史資料中記載:從1942年3月20日起,北白莊村就動員了18至45歲、身體健壯的基本群眾,將該村先前挖的那些只能藏身而不能轉移的“藏身洞”進行了改造,把各家各戶自己的藏身洞連線了起來,從而形成了一個規模宏大的地下戰場。
當時北白莊村地道最大的優勢是很長,地道順街向四外延伸,有與四周村相連的多條超長地道,戰時可以透過地道迅速機動轉移到鄰村,可謂是四通八達。
北白莊村85歲的徐東福回憶說:“當時地道很窄,大人們貓著腰,小孩兒能站起來。裡面特別黑,我們就拿個捻著棉花芯的油燈在裡面走。日本人發現過地道,往裡面灌毒氣,村西邊一家六七口人都被燻死了。”
遺憾的是,由於年久失修,這兩地的地道遺址都已經坍塌。
3.定縣北疃村的地道網
而比起這兩個村,定縣北疃村的地道網就簡陋的多。因為是從四五月間才開始大規模挖掘的,該村地道結構相對簡單,而且沒有防水、防毒設施。在5.27北疃慘案中,因為漢奸的出賣,該村出村的長地道被日軍163聯隊破壞後,又在發現的幾處地道口投入了毒瓦斯。在日軍慘無人道的毒氣戰之下,我軍民蒙受了巨大的傷亡,僅有據可查的屍體,就有800多具!
所以,歷史上真實的地道戰,可比電影《地道戰》中表現的殘酷得多、也精彩曲折得多。當時在趙戶村和北白莊,因為地道網比較完善,在實戰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關於四次趙戶村地道戰的故事,小編已經在前面的《趙戶村戰鬥》中講述完畢。如今敵人既然打到了北白莊,那麼,就是這裡的地道顯身手的時候了。
四、部隊重編設立指揮部
既然決定要守,那就面臨著建立統一指揮的問題。要知道我軍當時雖然有300人,卻隸屬於三支完全不同的部隊,其番號來自於七個不同的連隊(警備旅一團二營五、六、七、八連,17團一營一、二連、晉深無縣大隊的一箇中隊),部隊都是被打散後重編的,建制比較混亂。
要是一般的隊伍比如國軍,這個時候早就亂成了一鍋粥。在影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面,曾經對國軍殘部的重新整編有過描寫,這裡小編就不重複了。那麼,史上的我軍面臨這種情況,又是什麼樣的呢?
在我軍歷史上,有過無數次部隊被打散,又聚攏起來重編的記錄。由此形成了一大特色:部隊失敗了不要緊,甚至打散了崩潰了都不是問題,戰士們會主動聚攏起來,自動形成一個個新的作戰單位,繼續堅持戰鬥。比如著名的三灣改編,就把原來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縮編成了一個團。
而至於指揮權問題,因為有嚴格的組織紀律,所以我軍在遇到友軍的時候,會自動自覺接受最有經驗、級別最高的指揮員的領導,從來不會因為來自於沒有隸屬關係的不同部隊,而對指揮權有所爭執。
比如在前面5月12號的大小尹村續戰當中,來自於軍區機關和七八九三個不同分割槽的部隊,都統一接受六分割槽司令員王長江的領導,最後大部分野戰部隊都成功突圍了。在這方面,我軍的凝聚力和令行禁止的作風,真的是比山頭林立、誰也不服誰的國軍強出了十萬八千里。
而在北白莊的時候,六分割槽警備旅一團二營已經整體降格縮編成一個混合連,林子元營長自動改任連長,其餘連長當排長,排長當班長,而且他們這個時候久戰疲憊,彈藥也幾乎全打光了。這時候防守的主力,其實是在十七團的一個半連身上。因此在發現敵情後,兩支隊伍立刻決定由張子明副營長統一指揮,迅速制定了利用地道進行策略防禦的戰鬥方案。戰士們組織群眾下地道隱蔽起來,然後讓大部分群眾透過長地道轉移出去。
五、日軍一個大隊的合圍
而就在大家緊張的構築工事,和透過村裡的地道轉移群眾的時候,村外炮聲隆隆,敵人的行動非常快,他們的大部隊已經殺過來了!
根據日方資料記載,當時出現在這300多我軍面前的,是日軍第26師團12聯隊的第一大隊,整整1000多名最精銳的老鬼子!他們以騎兵為先導,把重機槍中隊加強給了四個步兵中隊,再拖著聯隊炮,從四面八方合圍了過來。
不久之後,這些驕狂的日軍就在菅澤直記大隊長指揮下,以精準嚴密的戰術動作,這北白莊圍得水洩不通。菅澤大隊長騎著東洋大馬,腰胯東洋刀和王八盒子,手握大望遠鏡觀察著眼前這個小村莊,正志得意滿得算計:麾下的這過千“皇軍”精兵,踏平這個小村莊要用多長時間呢?
這個時候他絕對想不到,他這總兵力是八路軍的三四倍、總火力更是八路軍的十幾倍的一個整建制大隊,會在北白莊這個小村莊磕掉了牙,而他本人甚至還埋骨在了這裡!
而村裡的老八路們,已經握緊了手中的鋼槍:萬惡的侵略者,來吧!血債血償的時候,到了!三百老八路血戰一千日軍的北白莊戰鬥,正式打響!
參考資料:
《六十七年前的北白莊戰鬥:村落戰典型戰例之一》丁滿貞、姚佔剛
《冀中七分割槽人民抗日鬥爭大事記》
《六分割槽人民抗日鬥爭大事記》
《冀中軍區第十七團團史》
《抗日戰爭時期冀中軍區第六軍分割槽的無線電通訊概況》李文昌等
《冀中人民抗日鬥爭大事記》
《華北治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