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後,由於不能速勝而導致兵力不夠使用,因此成立了一部分混成旅團,主要承擔日軍佔領區的警備任務,將替換下了的主力師團用於攻城略地,而這些混成旅團除了擔任佔領區警備任務之外,也參與或協助主力師團進行作戰,但更多的是進行“清鄉”或“掃蕩”,最為著名的當屬“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他在獨立混成第2旅團長任上,於1939年11月7日被八路軍擊斃於黃土嶺,而本文介紹的是日軍獨立混成第14旅團長藤堂高英少將,他於1940年6月3日被國民黨軍隊擊斃於江西瑞昌,距阿部規秀的陣亡僅相隔了半年。
藤堂高英(1891—1940)是日本三重縣人,1911年5月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23期步兵科,1915年11月29日以中尉軍銜考入陸軍大學校第30期,與阿南惟幾、石原莞爾、清水規矩、田中久一、坂西一郎、巖松義雄、重藤千秋、田邊盛武、瀨谷啟等人同學,該期60名學生於1918年11月畢業。
藤堂高英是1935年8月1日晉升陸軍大佐的,並出任第十六師團司令部部附,當時該師團駐屯在東北遼陽,曾先後協助兩任師團長澀谷伊之彥和兒玉友雄,一方面掠奪礦山、森林的資源,另一方面討伐和鎮壓東北抗日民主聯軍。
1937年3月1日,藤堂高英被調任第十二師團第24旅團步兵第46聯隊長,當時該師團駐屯在牡丹江附近的綏陽、東寧一帶,擔任防禦蘇聯的警備任務,同時討伐東北抗聯等抗日武裝,擔任師團長的是清水喜重中將。
1938年7月15日,藤堂高英晉升陸軍少將,調任第十一師團留守師團司令部部附,該師團曾於1937年8月23日從上海川沙登陸,在羅店附近與羅卓英的第十八軍進行激戰,雙方激戰了近一個月,慘烈程度堪稱淞滬會戰之最,因此也被稱之為“血肉磨坊”,上海淪陷後曾駐屯上海,1938年2月被調回日本進行休整。
藤堂高英是與渡久雄中將同時調入第十一師團的,輔佐師團長渡久雄工作,1938年9月渡久雄率領第十一師團再次入侵中國,駐屯在黑龍江東安(密山)地區,師團司令部就設在密山,擔任防禦蘇聯的警備和作戰任務,並對東北抗日民主聯軍進行討伐,隸屬於關東軍作戰序列,而藤堂高英則留在日本的留守師團,負責徵兵和訓練,為第十一師團補充兵員。
1939年1月14日,日軍獨立混成第14旅團在日本姬路編成,藤堂高英被遴選出任旅團長,該旅團下轄獨立步兵第61、第62、第63、第64、第65大隊及炮兵隊、工兵隊、通訊隊等,其中每個獨立步兵大隊設有大隊部、4個步兵中隊及機關槍中隊、炮兵中隊、通訊隊各1個。
日軍佔領了廬山
1939年1月19日,藤堂高英率領獨立混成第14旅團踏上了侵華戰場,駐屯在江西九江,併兼任九江警備司令官,承擔九江佔領區的警備任務,同年4月17日又率領獨立混成第14旅團與另一個旅團攻佔了廬山。
守衛廬山的是江西省主席熊式輝的外甥胡家位,當時擔任江西保安第11團長,他與廬山守軍總指揮楊遇春等人共同守衛廬山近9個月之久,創造了廬山孤軍奮勇抵抗日軍的奇蹟,譜寫了一曲彪炳史冊的壯歌!真希望有導演能以此為題材拍攝一部抗戰電影。
廬山抗戰紀念碑
1940年初春,日軍發動了宜昌作戰(即棗宜會戰),由於日軍主力師團兵力不足,藤堂高英的獨立混成第14旅團被抽調了3個獨立步兵大隊參戰,而且並不是協助,而是獨自承擔作戰任務,由此可見日軍攻擊部隊的嚴重不足,以致連擔任守備任務的日軍,也參與了攻堅作戰,這3個獨立步兵大隊的番號,分別是獨立步兵第61大隊、獨立步兵第62大隊和獨立步兵第63大隊,同時也可以大隊長的名字稱呼,因此也被分別稱之為古東大隊、佐澤大隊和平野大隊。
由於九江地區僅剩獨立混成第14旅團所屬的2個獨立步兵大隊,兵力明顯空虛,中國軍隊乘機由武寧方向,向九江西部的瑞昌發起攻擊,駐守瑞昌的500多日軍告急,藤堂高英手上並無多少兵力可用,於是親自率領1000餘日軍緊急馳援瑞昌,而中國軍隊早就料到日軍會前往增援,遂在瑞昌附近尋找有利地形設伏。
中國軍隊設伏
當藤堂高英騎著高頭大洋馬率領增援部隊行至伏擊圈時,突然遭到中國軍隊的猛烈打擊,藤堂高英及增援部隊猝不及防,只好倉促應戰,但增援部隊當即被殲滅大半,藤堂高英只能收縮兵力負隅頑抗,戰鬥進行到傍晚時分,剩餘日軍更是寡不敵眾,只能等待天黑伺機突圍,而藤堂高英在激戰中被中國軍隊擊斃,時間定格在1940年6月3日,其死後被追晉為陸軍中將,生前曾獲得功三級金鵄勳章。
藤堂高英究竟是被中國軍隊哪支部隊伏擊並擊斃的,並沒有詳細的史料記載,但由於此間正在進行棗宜會戰,戰場周圍聚集了30多萬的國軍部隊,其中包括孫連仲的第二集團軍、黃琪翔的第十一集團軍、張自忠的第三十三集團軍、湯恩伯的第三十一集團軍、孫震的第二十二集團軍、王纘緒的第二十九集團軍、李品仙的第二十一集團軍及長江上游江防總司令郭懺所屬部隊,因此有理由相信是國軍的部隊擊斃了滕堂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