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裡,傳統學科類培訓市場不斷降溫,少兒藝術類培訓市場日趨火熱。從聲樂到舞蹈,從器樂到書畫,考級測評和比賽展演五花八門。不過,據本報調查,一張張噱頭十足的證書背後,暗藏諸多套路和交易。組織測評和參賽各方還會參與分成,一家培訓機構毫不避諱地告訴暗訪記者:“您是老師嗎?老師的話,一個學生我們返您60塊錢。”
新華社資料圖
父母繳納高昂學費給孩子報藝術類輔導班,學點琴棋書畫,實現多方面發展,擁有一技之長,其情可鑑,其心可憫。能參加比賽獲獎,或者在藝術類測評中考級成功,不僅父母覺得錢沒白花,對孩子也是一種鼓勵。然而,“只需要繳納報名費,就能拿到證書,獲獎率、過級率百分之百”,這樣的證書,何正之有,對孩子學藝又有多大幫助?再說,“雙減”大背景之下,學科培訓催生的教育焦慮日益淡去,藝術類培訓機構,又豈能拿注水的獎項和測評忽悠家長和學生?
對於打著等級認證旗號招搖撞騙、四處圈錢的非法機構,監管部門一直保持高壓打擊態勢。民政部在今年公佈的第一批地方民政部門依法取締的部分非法社會組織名單上,全國藝術特長生考評委員會位列其中。5月,民政部、中央網信辦等依法關停了全國藝術特長生考評委員會網站及其新媒體賬號,清除了關聯網頁。教育部此前也曾發聲明,強調教育部從未成立全國藝術特長生認證中心,從未認可過任何藝術特長生認證機構,也不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機構等相關組織開展的藝術特長生測評與認證活動。
人生的價值不是用證書論定的,那些毫無含金量的證書更說明不了什麼。不過,整個社會對藝術類比賽考級調整到正常的認知上,估計需要很長的過程,畢竟撼山易撼心難。越是這樣,越要加大曝光和懲處力度,將那些見不得人的交易曬出來,以教育那些見利忘義的培訓機構和對考級證書念念不忘的家長們,多做點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正事。
來源 北京晚報
記者 賈亮
流程編輯 邰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