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二戰結束以來,美國政府為爭奪和維護霸權,收買媒體人操縱輿論、捏造事實抹黑對手、編造藉口發動戰爭……可謂各種“陰招”“損招”用盡。
“知更鳥計劃”:收買媒體操縱輿論
在世界各地收買媒體從業人員,透過操縱媒體影響大眾輿論,這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冷戰時期發起的“知更鳥計劃”。
1977年揭開這一黑幕的美國著名調查記者卡爾·伯恩斯坦說,按照該計劃,中情局招募了許多記者為其有償提供情報,授意這些記者杜撰“假新聞”。中情局曾承認,“知更鳥計劃”收買了全球至少400名記者和25個大型組織。
時至今日,中情局仍熱衷於對媒體人威逼利誘,以獲取資訊、掌控輿論。2014年,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記者伍爾夫科特在《被收買的記者》一書中揭露了中情局賄賂、操控他國記者,迫使他們成為美國間諜,並承認自己就曾是其中一員。
“北方森林”行動:自導自演“恐怖襲擊”
為誘使國民支援對外發動戰爭,不惜制定針對自身的“恐怖襲擊”計劃——這聽上去不可思議,但美國不但敢想,差點還真做了。
1959年,菲德爾·卡斯特羅領導起義軍推翻古巴的親美獨裁政權並建立革命政府。此後,美國政府開始對古巴採取敵視政策,為顛覆古巴政權,美國無所不用其極。
1997年曝光的“北方森林”計劃顯示,美國國防部和參謀長聯席會議在20世紀60年代曾試圖要求中情局或美國政府下屬的其他情報部門對美國軍事和平民目標發動“恐怖襲擊”,並以此來嫁禍古巴政府,為美國出兵古巴製造藉口。
計劃中的嫁禍手段包括劫持、擊落美國飛機,炸燬美國船隻以及在美國城市策劃暴力恐怖活動等。這個計劃最終被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否決。
“北部灣事件”:編造謊言升級戰爭
雖然針對古巴的荒唐劇本被撤銷,但美國卻用類似手法引發了越南戰爭的全面升級。
1964年8月4日,時任美國總統約翰遜發表講話,宣稱美國軍艦當天在北部灣遭到越南民主共和國魚雷艇襲擊,雙方“發生武裝衝突”。隨後,美國國會透過所謂“北部灣決議案”,為約翰遜下令全面介入越南戰爭開了綠燈。
然而,越南民主共和國當時表示,並未與美方發生衝突。近年來,美方公佈的資料也大多承認,該事件由美方挑起並蓄意誇大。2005年,美國國家安全域性釋出報告承認,1964年8月4日,美國軍艦附近“有很大可能”根本沒有越南民主共和國的軍艦。根據美國海軍的檔案記錄,美國兩艘驅逐艦在那一天共發射了近400枚炮彈和5枚深水炸彈,但都是無的放矢。美軍飛行員詹姆斯·斯托克代爾當晚正在空中執行任務,他回憶說:“我們的驅逐艦隻是對著假想目標開火,那裡根本沒有魚雷艇,除了漆黑的水面和美國自己的火力外,什麼都沒有。”
“育嬰箱事件”:炮製“慘案”煽動情緒
“我看到伊拉克士兵拿著槍衝進醫院,闖入病房,育嬰箱內有15名嬰兒。他們把嬰兒從育嬰箱裡取出來,任由孩子們躺在冰冷的地面上死去。”1990年10月10日,15歲少女娜伊拉在美國國會聲淚俱下地說。她自稱是科威特一家醫院的志願者,目睹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這“慘絕人寰”的一幕。
這段證詞被美國媒體廣泛報道,點燃了美國民眾的怒火,“拯救嬰兒”的說法強化了海灣戰爭的“人道主義”色彩。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時任美國總統老布什至少6次公開引用這段證詞,作為美國出兵參加海灣戰爭的理由。
但在這場戰爭結束後,有媒體曝光娜伊拉的控訴是造假,連她的名字都是化名。娜伊拉在國會作證一事由美國偉達戰略諮詢公司參與策劃,而該公司華盛頓辦事處當時的負責人正是老布什的前辦公廳主任克雷格·富勒。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英國廣播公司指出,美軍對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第一天轟炸,就造成當地電力供應中斷,驚慌失措的母親們不得不將尚在醫院保溫箱中的孩子取出,帶到寒冷的地下室躲避,結果造成40多名嬰兒死亡。
“銀河號”事件:“海盜行徑”蠻橫霸道
1993年7月23日,美方聲稱“有確鑿證據”證明中國“銀河號”貨輪向伊朗運送“化學武器原料”,因此將其截停在印度洋國際水域。中方斷然否認這一無端指控。此後,有第三方參與的聯合調查得出結論,該貨輪上沒有化學武器原料。
面對事實,美方詭辯依舊層出不窮,先是稱“中國政府故意放出假情報導致此事件”,後又改口說“銀河號”中途可能已卸貨或將貨物傾倒入海,最後竟稱這次行動“基於對不同情報來源的信任,儘管這些情報都是假的”。
事件發生後,國際輿論一片譁然。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報》評論說,美國政府一手製造“銀河號”事件純屬“海盜行徑”。《印度教徒報》說,美國這個自封的“世界首席法官”故意製造事端,結果自取其辱。
“戰略影響辦公室”:虛假宣傳美化戰爭
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國防部成立了負責海外宣傳的“戰略影響辦公室”。該機構透過與五角大樓沒有明顯關係的機構向外國媒體釋出訊息,以及向外國記者或領導人傳送宣傳美國觀點和攻擊敵對國家政府的電子郵件等手段,美化美國的“反恐戰爭”。不久之後就有美國媒體指出,五角大樓透過這些方式向海外發送了很多虛假訊息,傳送物件既包括敵對國家,也包括美國在中東、亞洲以及西歐的盟國。
在巨大輿論壓力下,2002年2月,時任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宣佈關閉該辦公室,但同時又聲稱美國軍方不會放棄戰時宣傳工作。
軍事分析家威廉·M·阿金在《洛杉磯時報》網站發表文章說,“戰略影響辦公室”關閉後,美國政府依舊在利用控制公共資訊為其戰爭目標服務。2004年12月,《紐約時報》報道說,美國國防部仍在討論能否以及如何操縱資訊,以影響其他國家民眾對美國的看法。
“唐寧街備忘錄”:歪曲事實製造藉口
2005年5月1日,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披露了一份關於英國政府內部會議的秘密備忘錄,其中記錄了英國前軍情六處負責人理查德·迪爾洛夫2002年訪問美國後所作的“成果介紹”。
迪爾洛夫說,當時小布什政府已下決心採取軍事行動推翻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理由是它涉嫌支援恐怖主義並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相關情報正在據此作出調整”,但美方几乎沒有討論軍事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
《紐約時報》2013年在伊拉克戰爭爆發10週年之際曾刊發一篇反思文章指出,伊拉克戰爭的爆發並非源於情報出錯,而是蓄意歪曲,“唐寧街備忘錄”就是最好的證據。事實證明,薩達姆政權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與“9·11”事件也無關聯,而美國依舊堅持入侵這樣一個沒有對其造成直接威脅的主權國家。
一管“洗衣粉”:在安理會指鹿為馬
2003年2月5日,時任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拿出一個裝有白色粉末的試管,信誓旦旦地聲稱這是伊拉克正在研製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是美國公然在國際場合招搖撞騙的“名場面”。俄羅斯總統普京2014年談及此事時說:“那瓶裝有不明物體的試管,裡面搞不好是洗衣粉。”
美國以一管“洗衣粉”為證據,聯合盟友入侵伊拉克,令這個國家陷入長期動盪,約20萬至25萬平民死於戰亂,其中美軍直接致死超過1.6萬人。時至今日,伊拉克仍有約2500萬枚地雷和其他爆炸遺留物有待清除。
“白頭盔”組織:造假擺拍為虎作倀
2016年11月,非政府組織“白頭盔”出於輿論壓力發表道歉宣告,承認此前釋出的該組織工作人員在敘利亞阿勒頗搶救傷員的影片為擺拍。這不是“白頭盔”第一次以影片造假方式抹黑敘利亞政府,顯然也不是最後一次。2018年9月11日,俄羅斯國防部發布宣告說,敘反政府武裝人員再次上演“遭化武襲擊”的假戲。
據媒體披露,美國是“白頭盔”組織的重要支持者。2018年,隨著敘政府軍奪回越來越多領土,美國曾與盟友商議幫助“白頭盔”撤出敘利亞。2019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更是公開下令向該組織提供450萬美元援助。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副教授亞歷山大·多姆林指出,美國意識到自己正在逐步喪失全球霸權,因此更多透過資助非政府組織的方式來干涉其他國家內政。
(小標題)“清潔網路”計劃:抹黑對手維護霸權
2020年8月5日,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啟動“清潔網路”計劃,以中國企業對美國家安全和公民隱私“構成重大威脅”為藉口,企圖在5G領域打壓華為等中企。為兜售這一計劃,蓬佩奧和時任副國務卿克拉奇前往多個國家遊說。
然而,據德國《每日鏡報》報道,歐盟、英國和德國官方機構經多年審查,並未發現華為裝置存在明顯安全隱患,反而在美國思科公司的裝置中經常能發現安全漏洞。美國捏造事實、抹黑中企的真實原因在於,它擔心未來中國會主導全球技術領域,從而削弱美國的霸權。
事實上,對全球網路安全構成威脅的恰恰是美國。英國作家、國際問題專家湯姆·福迪指出,谷歌、微軟、亞馬遜、臉書等大型網際網路企業都是美國企業。它們向美國政府提供資料,使其能夠建立一個覆蓋全球的監控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