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與現實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但是傳統的數學教學,很少讓學生們感受到書本上的數學魅力。如何在生活中挖掘數學,讓數學服務於生活,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資訊化教學給數學課指明瞭方向,提供了實現路徑。
在青島版七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這節課的學習中,學生需要了解外角的定義並掌握兩個定理:一是三角形的外角等於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二是三角形的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課上,我首先播放影片,畫面中雄偉的金字塔出現後,學生們目不轉睛地盯著,隨後發現古埃及人想要測量金字塔側面與底面夾角,怎麼測量呢?
有學生說,在側面從頂點出發做一條線段垂直於底面邊長,與底面的高線以及金字塔的一條稜組成一個三角形。想法是對的,可是我提醒:“這樣的方法是可行的,但古代條件有限,金字塔的底部無法從外部直接進行測量。”
話剛說完,另一學生說: “老師,可以用延長底邊的線段構建這個角的鄰補角嗎?”“可以啊。”我在幾何畫板上將這個圖形畫出來之後,問:“老師延長底邊線段構造出來的這個角和這個三角形是什麼關係呢?”“是三角形的外角!”學生們異口同聲回答道。
從金字塔到三角形外角的講解,過渡自然,過程中學生們興趣高漲,切身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現實生活細節中。而在理論證明環節動態演示更是幫了我教學的大忙。
在電子幾何畫板上,隨著我拖動三角形的頂點在一條邊上運動,學生會發現三角形的外角總是等於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老師,我一看就明白了。”透過動態演示,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具體,不用我過多講解,學生就可以輕鬆理解知識點。
理論掌握了,更需要會用,能解決問題。於是,在課程拓展環節中,我拿出一個飛鏢問學生:“你們知道工人如何利用角度值檢測飛鏢形零件合格嗎?”這一現實問題,引發了學生的熱烈討論。小組討論後,小組代表邊講解邊勾畫圖形,展示自己小組的想法,有的小組延長了飛鏢角的一條邊,有的小組則是連線兩個飛鏢底端。學生們各抒己見,找到了很多種方法,實現了一題多解。
整個教學過程中,資訊化技術把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巧妙地引入課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動態演示和多手段展示,引發了學生的深入思考。這樣的“智慧課堂”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情景式合作式學習、問題解決式研究性學習的三者結合,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不再是一句簡單的空話,培養學生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綻放“創新思維”之花。
(作者單位系山東濰坊高新金馬公學)
《中國教育報》2021年07月20日第4版
作者:張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