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培養人才、提供新知是高校的兩項重要職能,分別體現在教學與科研上,理應追求兩者齊頭並進、同步發展。近些年來,對高校的教學現狀、教學質量的不滿和質疑經常出現。為加強新聞傳播學的教育改革,使教學“不掉隊”,在教育教學、課程建設、人才培養以及學生能力培養等方面,亟待摸索和實踐出與時俱進的教學路徑。
教學質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線
現今高校人才培養的成功與否,與教學質量緊密聯絡在一起。自“雙一流”建設以來,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迴歸”,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成為高校建設的重心。
建設世界一流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長遠目標。國內不少高校已各顯神通,試圖提升教學的地位,有的舉措已取得一定效果。然而,重視教學不能只是面子工程,需在觀念轉變的同時,開展教學深入改革,扎牢根基,方成久遠。故要提升教學地位,得從基礎改起。
需要強調的是,所有新聞傳播學理論都是為改造社會、增進實踐來服務的。檢驗最終的教學效果,不是光看一個學生讀了多少本書、記住了多少理論,而是看學生是否能將這些專業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
早在2017年,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創立課程化媒體,基於專業課程理論知識和全球傳媒業動態,創辦專業化的課程報紙和課程電視節目。透過4年的建設與積澱,已形成專業化、系列化的課程類媒體產品。
從理論到實踐的教學模式
大學教育按理說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創新意識進一步強化,創新思維成型、成熟、提升,創新技能強力熔鍊提高的重要時段。存在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許多高校可能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思維及技能重視不夠,實踐、實習流於形式,效果不盡人意。
理論知識跟傳媒業實踐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是為了讓專業理論知識變成從事新聞生產實踐的一種能力,這有助學生在理論知識中注入更多的獨立思考。接受課程考核是學習的當下之重,今後能不畏艱難地面臨社會檢驗,才是新聞學子的“安身立命”之道。
課程內容是為了引導學生實踐課程化媒體,重慶大學新聞學院以“報紙+電視節目”的搭配為基礎,主要設定有:現代漢語課《新聞·話報》《新聞·診所》節目,新聞評論課《新聞·聲報》《新聞·講場》節目,以及新聞倫理與法規課《新聞·德報》《道德·觀察》節目。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的學生大多表示傾向於理論加實踐的授課方式。
對於學生來說,這存在一定的實操難度,學習任務也相對艱鉅,但是理論和實踐結合,更能檢驗理論學習成效、拓寬眼界並讓學生認識到自身能力的不足之處。新聞傳播的教學以實踐驅動型為主,需要透過社會評價來檢驗教學質量。學生們雖然存在一定的課業壓力,但也明白課程作業的要求和完成是對自身的一次歷練,是對新聞實踐能力的實質性提升。
在推進教學創新和實踐的過程中,存在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最基礎的問題就是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但不知如何運用到傳媒業的最新動態中。此外,學生不願意去圖書館看報紙,不願從報紙的版面、新聞的寫作、選題方面去真正掌握報紙的規律,也不願意花功夫琢磨名牌電視欄目、評論欄目等。透過汲取經驗,希望透過課程化媒體,敦促學生看報紙、看電視、學習,然後再把所學課程知識轉化成專業化、小眾化的媒體。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課程化媒體的連續性較弱。學生的課程實踐作品,需要做出專業化的媒體,但每一屆學生,因為時間限制,只能做一期報紙、一期電視節目。如果能夠把課程連續化,可能就會增加學生的能力。暫行的解決辦法是在各個學期,把不同課程都做成類似的課程媒體,儘可能彌補連續性弱的缺陷。這個薄弱環節,仍需要不斷探索以求改進。
多維溝通“訓練場”與知識“有形化”
完美的價值觀教育應該是既立足理想又靠近現實,既考慮社會利益又關注個人發展,既尋求長遠利益又對現實利益予以關照。為了發揮學校在培養學生創新力的奠基、強化、提升、定向等作用,故將大學課堂建設為一個無形的教學訓練場,追求知識的“有形化”呈現。
在教學過程中,需注重與學生的雙向溝通。為了使課堂更加有趣,教學案例內容應不斷更新,以理論加案例的教學模式來實現知識的靈活呈現。同時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的多維度思考,涉及人文、科技、處世之道以及生活點滴等多個方面的鮮活案例,有助引發與學生的共鳴,期以平等溝通的方式實現有效互動和高效課堂。
教學成果作為高校教學質量評價中的一大重要體現,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方向。如何檢驗學生的知識吸收效果,我們採取使教學成果“有形化”的方式。重視在教育過程中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將教育對人的全面培養看得同等重要。
生產多種新聞樣式新聞產品的能力,其實是一種課程融合能力,現在新聞業界談媒介融合,而我們新聞教育則談的是課程融合,即課程和行業發展的融合。讓學生透過每門課設計與課程相關的報紙和電視節目,達到既能懂理論,又能把理論跟傳媒業界的最新動態結合起來。
對於進一步的構想和規劃,希望能夠聯合其他學校同類課程的老師,透過這種教學模式在不同學校的嘗試,來發現和檢驗不同院校的學生就同一門課程,所表現出的應用能力。
(作者簡介:劉海明,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宋婷,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
本文來自【人民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