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Turks and Caicos Islands,簡稱TCI)地理上是巴哈馬群島的一部分,位於巴哈馬群島的東南部,海地的正北方。分為特克斯和凱科斯兩組群島,由8個有居民的大島和約100個小島、珊瑚礁及岩石組成。面積430平方公里,人口5.5萬,相當於中國的一個普通鎮。
以下內容是我吃了一個鹹蛋後寫的,大家隨便看看~~
特克斯和凱科斯的早期歷史與巴哈馬群島基本相同,英法西三國都曾染指這裡,但最後的勝利者是英國人。上期講過,哥倫布抵達巴哈馬群島後,島上的原始居民盧卡揚人遭到了滅頂之災。地理上同屬巴哈馬群島的特克斯和凱科斯也不例外。但這兩組島嶼最早並沒有西方殖民者定居。與巴哈馬不同的地方在於,特克斯群島上面是有礦的,島嶼周圍的淺水區是含鹽量極高的鹽鹼地,換言之,遍地的鹽用耙子耙起來就是錢。因此,從16世紀到17世紀,英國治下的百慕大人定期來到特克斯群島中的鹽礁(Salt Cay)和大特克島(Grand Turk) 採鹽,後面逐步建立起了一定規模的海鹽產業。後面的三百多年裡,出口海鹽一直是島上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面對英國人的擴張,法國人和西班牙人聯起手來,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從百慕大人手中搶佔了特克斯和凱科斯。這段佔領時間不長,短短4年後,英國人又重新奪回了這裡。奪回這裡的英國人力量不足,再加上法國人和西班牙人的襲擾,一開始也沒能建立起有效的殖民統治。特克斯和凱科斯一度成為了巴哈馬海盜的巢穴。直到半個多世紀後的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英國才正式將特克斯和凱科斯併為巴哈馬殖民地的一部分,由巴哈馬殖民政府管理。這種管理非常鬆散,特克斯和凱科斯仍然維持了相當程度的自治性與獨立性。二者之間的關係有點類似於當時的牙買加與開曼群島。
當然特克斯和凱科斯除了鹽業以外,也曾發展過棉花種植、劍麻種植、磷礦(鳥糞)開採等產業,島上也有黑人奴隸,但與加勒比海上的其他島的黑人奴隸來源稍許有點不同。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周圍的淺水區雖然容易採鹽,但對於航海來說卻危險重重,相關海域有記載的遇難船隻數量就超過了1000艘。其中部分販奴船的失事,獲救的奴隸就留在了這裡,被強迫勞動,也最終形成了目前島上居民以黑人為主的結構。
本來特克斯和凱科斯在巴哈馬總督的統治下不鹹不淡的過著日子,但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一場“大巴哈馬颶風”(The Great Bahamas Hurricane)席捲了巴哈馬群島,特克斯和凱科斯更是重災區,大部分的設施被毀於一旦,財政上直接破產。英國政府經過思量,同年將特克斯和凱科斯劃歸牙買加殖民地管轄。1962年牙買加獨立,又重新劃回到巴哈馬,但沒過幾年,巴哈馬也要獨立,因此,英國人將特克斯和凱科斯重新列為單獨的一塊殖民地。當然了,特克斯和凱科斯也並非沒有鬧過獨立,只不過獨立公投沒有透過,因此仍然留在了英國的統治之下。
二戰後,由於毫無國際競爭力,特克斯和凱科斯的鹽業和農業都衰落了,好在1953年,美國在島上建立了海空軍及海岸警衛隊的基地,在經濟上幫助英國維持住了這個海外領地。特克斯和凱科斯的位置重要性在哪兒呢,一是這裡是可以作為大西洋反潛作戰的重要的基地,二是這裡控制住了古巴前出大西洋的重要通道。
20世紀80年代,為了實現經濟轉型,特克斯和凱科斯修建了機場、酒店、度假村,成為了旅遊目的地。號稱世界最美海灘的格雷斯灣海灘(Grace Bay Beach )對遊客開放,水晶般清澈的海水、精緻的珊瑚礁和白色的沙灘吸引了大量的海外遊客。今天的特克斯和凱科斯,經濟上主要依靠高階旅遊業和離岸金融服務,這倒是與巴哈馬相當一致。
從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百慕大到特克斯和凱科斯,不難看出,英國的這些海外領地,最終都走向了依靠金融服務和旅遊業來發展經濟的套路。簡單分析一下,個人覺得原因無外乎兩點,一是英美為代表的西方世界仍然控制著全球金融霸權,二是對英國數百年間的金融吸血鬼傳統的傳承,畢竟,英國人在金融和貿易方面數百年的積累也不是吹的。
未來若干年,這種局面還會繼續維持,除非打破這種舊的世界金融秩序,重建新的更加公平的新秩序後,依附在上面的金融吸血鬼才會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