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代晚期到民國年間,每年從端午節到中元節,什剎海前海南、北、東三面岸上和中間大堤上,蓆棚布帳鱗次櫛比,各種攤販雲集,形成市場。因屆時大片荷花盛開,故以荷花市場得名。老北京人常說:“咱們逛河沿去!”即指這裡的荷花市場。據《京華春夢錄》記載,每於長夏,傍晚,“裙屐爭趨,鹹集於斯”。
什剎海荷花市場之所以成為人們消夏娛樂的勝地,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什剎海前海中間有道南北長堤,將前海水域分成兩部分。東部約佔全水域的三分之二,沿長堤種植荷花,水域以東則種植芡實(老北京人稱為“老雞頭”)。西部約佔全水域的三分之一,早年曾種植水稻。長堤裡許,稍北有河口,使東西兩水域溝通,上有小石橋。兩岸楊柳成行,夏日薰風搖曳,碎影篩金,荷香撲面,大有江南水鄉之景色。
荷花市場始於何時?據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刊印的《燕京歲時記》記載:“十剎海俗呼河沿,在地安門外迤西,荷花最盛。每至六月,士女雲集,然皆在前海之北岸……謂之前海,即所謂蓮花泡子者是也……北岸一帶風景最佳,綠柳垂絲,紅衣膩粉。”清人沈太侔編輯的《春明採風志》中說:“什剎海,地安門外迤西,荷花最盛,六月間士女雲集,然皆在前海之北岸。同治中忽設茶座,添各種玩藝及人景。”以上兩段記載,皆反映了什剎海種植荷花歷史悠久,是市民盛暑遊玩之處所。不同在於,《燕京歲時記》並未提及商販雲集之事。而《春明採風志》說,隨著遊玩的人越來越多,到了清同治年間,便有商人在什剎海岸邊設茶座賣茶,供賞花的人品茗休息。據此可知,什剎海荷花市場在清末已具雛形。
1916年,應當地紳商所請,將業已形成的臨時市場略加整頓,規定以前海中間的長堤為中心,於每年農曆五月初一至七月十五,開辦荷花市場。荷花市場最繁盛時是民國時期。據鄧熔《辛未禊日集十剎海,用顏光祿曲阿後湖詩,分韻得陳字》詩云:“高梁水入城,瀦蓄為陂澱。西頭淨業湖,脈絡相貫穿。弄田鉤盾令,澱於富贏蜆。三伏菡萏華,萬柄朱霞絢。貴家臨水檻,菱藕冰盤薦。沿堤陳百戲,魚龍極曼羨。”原注:“近年伏日,士女就湖陰消復。堤上茶棚鱗次,商販雲集,頗有廟市之觀。”此詩作於辛未年(1931年),可知至北洋政府及國民政府初建立時,荷花市場已頗具規模。
荷花市場以中間大堤為主要活動場地。堤中間為通道,兩邊搭棚,棚大部分在水上,少部分在陸地。棚只在下半部圍以席,上部無遮攔,棚頂也沒有可以卷舒的天窗。坐在棚中既可品茗聽曲,也可欣賞湖中荷花。棚在水上,清風拂面,涼氣習習,暑熱頓消。大堤的南半部多是出售食品的攤子,北半截主要是茶館和雜耍園子。東岸百米斜街西口外,就是現在的小街頭公園,過去是馬戲、武術的活動場地。北岸一帶更為熱鬧,有戲曲清唱、曲藝、雜耍,也有小茶館和食品攤,還有捏麵人、草編等民間藝人,邊表演,邊出售,還有賣蟈蟈、蛐蛐等小昆蟲的攤子。
早先在荷花市場出售的食品多系清涼爽口的零食。由於生意興隆,食品攤越來越多,鍋貼、餛飩等也來設攤應市,大大豐富了荷花市場上的食品品種。
在荷花市場設攤出售的食品有黃白年糕、豌豆黃、栗子糕、驢打滾、艾窩窩、小窩窩頭、扒糕、灌腸、油酥火燒, 還有紅白馬蹄燒餅、腰子餅、燙麵餃、燒麥、三鮮肉餅、花老虎油條、爆肉、爆肚、炸雞蛋、蘇造肉、水晶肉、杏仁豆腐等。稀的有八寶蓮子粥、荷葉粥、豌豆粥、八寶茶湯、油炒麵、杏仁茶、豆汁、餛飩等。最受歡迎的還是應時的涼粉等清涼食品,以及酸梅湯等清涼飲料,還有什剎海前後海出產的鮮藕、鮮菱角、鮮雞頭米等。
地安門外增慶齋和後來的“一亞一”“雪蓮閣”的八寶蓮子粥是值得一提的風味小吃。這是用江米、薏米等熬成的粥,擺上去掉苦心的蓮子、白糖,點上玫瑰木樨,再綴以切得均勻細密的桃脯、杏脯、蘋果脯、桂圓肉、青紅絲、百合瓣、金糕條等五色粥果,晶瑩香豔,煞是好看。此粥分冰、熱兩種,遊人可隨心品嚐。
荷花市場裡的時令河鮮最具特色。當年鄭記河鮮在地安門一帶遠近聞名。鄭家經營的鮮菱角、老雞頭米、白花果藕除來自什剎海外,還從京西六郎莊等地進貨,在荷花市場搭開蓆棚,名曰“藕局”,與景四爺的藕局、楊五爺的藕局鱗次櫛比地排開,招攬遊人。
藕局的蓆棚裡都擺著幾個注滿清水的大木槽,木槽中泡著酥甜汁多的果藕,槽邊戳著一捆捆長挺的鮮蓮蓬,蓮子飽滿。蓆棚前的大木案上鋪著整塊的藍布,擱著盛水的“木淺兒”,旁邊的一個大青花瓷盤子裡盛著果實豐盈的“河鮮兒”。所謂“河鮮兒”,就是去皮剝好的鮮核桃仁、大扁杏仁、鮮菱角米、鮮老雞頭米的四合一食品。
在荷花市場的眾多吃食中,季德彩獨樹一幟,在銀錠橋畔,設攤出售烤牛羊肉。在盛夏季節吃烤肉,是北京人的一種特殊享受。季德彩賣的烤肉,選料精,切片薄,香嫩可口,深受顧客歡迎,從此“烤肉季”的名聲就傳開了。
說到什剎海的飲食, 還應該提到會賢堂飯莊。會賢堂飯莊雖非為荷花市場而設,但因其開設在什剎海,為荷花市場增色不少。會賢堂在什剎海的西北角,坐北朝南,面向湖心,翠柳環抱,環境優美。該堂於清光緒末年開業,是北京有名的八大飯莊之一,經營山東菜,用料和製作均甚講究,四時皆有名菜佳餚。會賢堂取用什剎海荷花、鮮蓮蓬、果藕較方便,特色菜如鴨丁燴鮮蓮子、雞肉鮮蓮子餡的餃子,還有一道名菜叫高麗蓮花,用雞蛋清加少量澱粉打成糊狀,用荷花瓣裹成荷花狀,漂亮極了,而且鮮美適口。餐尾,專有一道用鮮荷葉調製過的米粥,叫荷葉粥,加上白糖,清香甜美。還有用鮮核桃、鮮蓮子、鮮菱角、鮮果藕、鮮雞頭米五樣放在一起,小件叫冰碗,大件叫冰盤,鮮嫩清涼。
地安門一帶是清代顯宦貴胄群居之地,有慶王府、恭王府、醇王府等。這些王公大臣交結應酬講排場,經常光顧會賢堂。至於一般文人墨客,到此宴飲唱和更是常事。很多名演員如楊小樓、梅蘭芳、王瑤卿、程硯秋等經常來會賢堂演出堂會戲,演戲之餘也會逛逛荷花市場,聽聽曲藝,看看雜耍,吃點河鮮和風味小吃,遊人一旦識得其廬山真面目,荷花市場頓時更加活躍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