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球正在經歷一場能源危機。
英國加不了油,歐盟電力供應緊張,美國天然氣不夠用,印度煤炭不夠用,中國拉閘限電,巴西電力供應也問題頻出......
養尊處優慣了的西方發達世界,突然發現,一夜回到了1970年代,那個波雲詭譎的大時代。
現在,還傳出了伊朗石油部長賈瓦德·奧吉呼籲美國和歐洲國家解除對伊朗的制裁,以緩解全球能源危機。
尋常處見功力,細微處見真章。
每一次時代鉅變,開始或許只是一次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事件,就像加不了油,用不上電。
1
上一次,他們讓阿拉伯世界臣服
能源對現代社會有多重要,不說也知道。
沒有油,汽車(燒油的)跑不動、飛機飛不起;沒有天然氣,飯做不了,暖氣開不了;沒有電,夜晚一片漆黑,夜夜笙歌就別想了,甚至手頭那個摯愛的手機,等同於一塊廢鐵。
正因如此,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應運而生”。
其實,翻開那段塵封的歷史,石油危機爆發的原因再簡單不過,就是阿拉伯國家因為西方支援以色列打贏了那一次中東戰爭,故意刁難西方,不給你運石油,看你還敢幫以色列嗎?
但中東國家顯然低估了西方世界對以色列的“友誼”,至於原因,想想基督教從哪傳出來的?都說信仰是最強大的力量,何況還有大批猶太人把持西方尤其是美國的精英階層,那時的西方世界,想的顯然不是退卻,而是如此破局。
最後的結果,雖然危機給西方工業國以重創,但其實並沒有最終拖垮西方國家,反而給了美國用美元繫結石油的契機,從而完成了在中東插旗的偉大事業,阿拉伯世界直到現在也拿以色列沒辦法,而美國仍然可以在中東指手畫腳。
當然,後來中東恐怖組織報復西方,在撈到好處的同時,西方自己也收到血的教訓。也有人從歷史的高度去解釋西方和中東世界的衝突,本質上是兩種宗教信仰之間的鬥爭,即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因為這兩種宗教都具有強烈的排他性,歷史上伊斯蘭入侵歐洲,以及歐洲那麼多次的十字軍東征,就是證據。
所以,西方對中東世界的染指,以及本拉登下令摧毀世貿大廈,甚至於後來出現的ISIS,其實不過是千百年衝突的延續,從這個意義上講,西方和中東的衝突,就像巴以衝突,不可能有停止的一天。
911事件(今年也是事件發生十週年)
扯遠了,說回能源危機,其實像西方這種老謀深算的國家,每一次危機的出現,表面上政治、經濟和社會都遭受嚴重影響,彷彿腐朽的西方江河日下,走到了崩潰的邊緣,但實際上,卻給了他們反省過去、銳意改革、積極進化的機會,這也正是他們為什麼總能從每一次的腐朽中獲得新生的原因。
就拿1973年的石油危機來說,美國人深刻地意識到,能源其實才是真正的“核武器”。
試想一下,原子彈可以瞬間摧毀一個地區表面上的任何事物,能源難道不是這樣嗎?沒有石油,工業、農業、商業,乃至整個社會的一舉一動,難道不是瞬間停止了嗎?而社會一旦全面停止運作後,產生的互相廝殺,甚至比原子彈還要可怕。
有了這個意識,再看看兩極世界的另一邊,似乎已經看到日後的勝利曙光。
2
拖垮蘇聯
1970年代,冷戰中美國處於劣勢,蘇聯處於攻勢,毛熊彷彿事事都壓過山姆大叔一頭。但實際上,這種戰略優勢只有兩個支撐因素,一個是蘇聯將舉國力量向軍工業傾斜,從而得以在核彈頭的數量壓過美國;另外一個,則是石油價格的飆漲,使得蘇聯大發橫財,並有財力在第一因素上做到極致。
蘇聯這種國家,表面上強大,但實際上只是打架厲害,要說做生意賺錢,那是妥妥的小學生一個。
如果細心翻看冷戰史,你會發現,蘇聯在石油危機發生之前,一直處於下風,原因很簡單,經濟實力比不上美國,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沒錢,你能橫到哪裡去?
正因如此,1961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中,赫魯曉夫抵擋不過肯尼迪的壓力,最後主動認慫,成為3年後被廢黜的重要原因。但對於這一次危機,也不知道蘇聯自己怎麼總結的,最後得出的結論居然是因為核打擊力量弱於美國,看來毛熊的戰鬥民族稱號真不是蓋的。於是乎,有了勃列日涅夫時代的“大造核彈頭”,幹勁絕對超過了咱們當年的“大鍊鋼鐵”。
可是,軍備競賽是一個非常燒錢的活兒,勃列日涅夫之所以能夠做得到,其實都是拜石油危機所賜。
多年以後,前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說他們(俄羅斯)是一個較小的國家、較弱的構架,除了石油、天然氣和武器,他們的經濟產不出其他任何別人願意購買的東西,他們沒有創新。
不要誤會,我其實對奧巴馬也沒什麼好感,但不得不承認,這位黑人總統眼光是如此毒辣。直到現在,戰鬥民族能拿出來換錢的,真的就只有武器和能源(石油、天然氣等),武器始終不是光明正大的東西,但是石油卻可以,油價一漲,自然黃金萬兩。
而正當蘇聯人在歡呼要實現偉大的共產主義的時候,其實美國人早就看穿了這一點,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你靠石油賺“糧草”,我只有有辦法把石油價格打下去,自然不戰而屈你之兵。
再後來,就是那段被無數人說爛了的歷史,美國透過各種手段,強壓石油價格,里根供給側改革讓美國經濟重新煥發新機,並在更高維度的太空軍備競賽中形成戰略優勢,而蘇聯這邊,石油價格下跌,財路斷了,造成的政治、經濟、社會危機不斷,最後這麼龐大的一個巨人,竟瞬間湮滅在歷史長河中。
不得不承認,盎格魯薩克遜民族身上所流淌的善於經商的基因,確實還是要高過那幫斯拉夫和蒙古的混種民族。
3
這一次,會不同嗎?
講上面這麼一大段歷史,並非要隱喻什麼,更沒有能力推測領導人們下的什麼“大棋”,只是突發奇想,這一次的能源危機,可能會造成一些格局變化。
例如,伊朗會不會獲得某種程度的鬆綁,手握輸歐天然氣大牌的俄羅斯,又會不會獲得某種戰略優勢,再不濟,北溪-2工程是不是可以復工復產了?
不要小看這兩個國家,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和美國關係都很差,但是和ZG關係又出奇地好,這裡面究竟有啥意義,各位腦補吧。
即使不談政治,回到經濟層面,又會不會重現“日本車攻陷美利堅”的奇蹟呢?
不過,歷史不會簡單地重複,因為這一次危機和上一次危機,存在很多的不同。
首先,上一次危機的導火索是戰爭,而且是擺明了要挑戰西方,但這一次,並非如此,更多的是源於後疫情時代的供應鏈中斷,不關打仗的事,要好處理得多。
第二,現在的定價系統,比當年要成熟許多,簡單的某個國家,強行操縱價格的事情,很難實現,包括美國人自己。
第三,我認為也是最重要的,人類在新問題面前可能會踩坑,但是如果過往有過案例,應對起來起碼有很多可供參考的經驗,能源危機不是新問題,各國的領導人,尤其是大國的,都是聰明人,背後的智囊團隊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們的腦袋還是夠用的。加上這麼多年的全球化,在溝通協調機制上也算比較順暢,你這一刻窩在自己國家裡弄什麼陰謀,下一刻老美的電話就打到你辦公室了。
所以,如果說趁這次所謂的能源危機,再來一次世界大格局的顛覆,可能性並不高,但是造成一些小格局的變動,還是非常有可能的。
政治,某程度上講也是一門交易的藝術。
普京就跑出來承諾,要增加對歐天然氣供應,不管這位前任KGB特工心理打啥算盤,至少在輿論層面,刷了一把大國擔當的存在感。
至於誰能最終在這次危機中抓住機會,就看各國領導人的智慧和能力了。
4
談談貨幣
最後,我們還是聊點跟金融相關的話題。
實際上,這次能源危機,離不開貨幣問題,很多人就歸咎於疫情之後全球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了流動性氾濫。
資本這種玩意兒,哪裡賺錢往哪鑽,最喜歡的莫過於供應短缺的商品。在商言商,漲價其實是非常好的“東西”,足以吊打一切商業模式,因為理論上不用支付額外成本,漲的都是賺到的,比起其他模式,要做大營收,還得先擴廠房、買機器、請工人、鋪銷售,好的可不止一丁點兒。
所以,“囤貨奇居”一直都是商人心照不宣的招數,唯有利潤,才是王道。想想1948年,舊政府都搖搖欲墜了,但上海灘的商人卻趁機透過囤貨瘋狂牟利,四大家族的孔家最甚,哪裡關心你什麼黨國風雨飄搖。
蔣經國與孔家對決
現在的玩法,比起以前更為高階,甚至不必到實物這一層,只要在期貨市場上翻雲覆雨,便可以大殺四方。
這一點,全球的貨幣發行機構,尤其是美聯儲,要負上一定的責任,貨幣不收,價格不落,價格不落,通脹問題就還會繼續。
稍顯安慰的是,現在美聯儲都知道問題所在,正加快收水步伐。
不過看形勢,能源價格,可能還得在再飛一會。
不懷好意地說一句,去年那些因為能源價格暴跌而虧錢的國家,有什麼理由不趁能源價格大漲狠狠地擼上一筆?既然是週期行業,不在價格大漲的時候多賺點,在週期下行時吃什麼?
至於價格要到什麼時候見頂回落,拭目以待吧。
本文源自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