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絕對是一個連神鬼都畏懼三分的國家,
在這裡,
陰陽兩界只隔了一層薄薄的水泥板,
埋葬亡者的公墓變成了活人居住的“公寓”。
窮人們在方格一樣的棺材上搭建房屋,
墓碑是他們回家必經的階梯,
森森白骨如垃圾一樣堆積如山,
散發著陣陣的惡臭與深深的寒意,
卻免不了成為頑童手裡把玩的玩具。
今天的紀錄片將帶大家走進菲律賓最大的貧民窟,
馬尼拉,
看看這裡的活人是如何搶死人的地盤的。
位於馬尼拉貧民窟深處的一個公共陵園裡,
一個乾瘦的男人正從一個墓穴中爬出,
他的名字叫馬蘭德,
是這片陵園的職業掘墓人。
這處公墓有一個奇怪的規則,
墓地的租用期限最多隻有五年的時間,
五年期限一到,
掘墓人馬蘭德就會敲開死者的墓碑,
將裡面腐爛的遺骨取出來,
為新的屍體騰出空間。
存放了5年的枯骨不是一般人能夠忍受,
馬蘭德在第一次工作時,
就被撲面的腐臭噁心到幾乎暈倒。
每挖一個墓穴只能為他帶來6塊錢的收入,
而如今他已經工作了二十多年,
馬蘭德熟練地將屍骨從裹屍布裡清理出來,
小心翼翼地放到一邊。
這其實並不是他的本職工作,
但二十年來,
馬蘭德的精神一直備受煎熬,
他常常夢見死者的骷髏頭在凝視自己。
因此,
馬蘭德通常會將這些屍骨裝進口袋裡多存留一段時間,
並把墓碑放到屍骨的旁邊,
給死者的家人一個前來認領的機會。
馬蘭德告訴記者,
如果他胡亂處理這些屍骨的話,
當天晚上他就會頭痛欲裂。
作為一個工作多年職業掘墓人,
馬蘭德有著自己獨特的堅持與認知,
他沒有立刻燒掉剩下的遺物,
因為他不想讓附近的孩子聞到腐物燃燒的惡臭。
說到小孩,
其實他們在馬尼拉這片陵園裡同樣有著自己的工作,
眼前這兩個大約10歲不到的小孩,
是陵園裡的清潔工,
一個叫尼克,
一個叫埃羅,
專門靠著清洗墓碑來賺錢。
今天他們要清洗的墓碑大概有三十多個,
尼克的哥哥同樣也在這個名單上,
他在19歲時掉進了海里淹死了。
尼克每次來陵園工作時,
總會第一個將他的墓碑擦乾淨,
像這樣刷洗一天,
尼克和他的小夥伴只有2塊錢的收入,
得到的錢都要交給父母補貼家用。
在馬尼拉貧民窟,
像尼克這樣的小孩還有很多。
近年來,
國外資本的大量投入,
讓菲律賓的經濟迎來了飛速的發展,
但由於政府部門管理無力以及宗教信仰等問題,
菲律賓的人口也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
越來越多的人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
瘋狂湧入城市。
而作為菲律賓最大最繁華的城市,
馬尼拉,
成為了所有窮人做夢都想進入的地方。
然而城市裡的工作崗位遠遠不能滿足近1600萬的人口需求,
大量的貧民來到馬尼拉也找不到工作,
因為沒有穩定的收入。
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
馬尼拉城外周圍的非法貧民窟如同野草一般瘋長,
一方面,
為了能在城市邊緣生存下去,
貧民們想盡一切辦法壓榨城外的空間,
即使是最骯髒最惡臭的垃圾填埋場和下水道排汙口,
他們也會修建起一排排最簡陋的棚屋,
每天靠著撿食城裡的廚餘垃圾過活。
而另一方面,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能成為體面的城裡人,
擺脫這地獄般的貧困環境,
貧民窟的人們開始毫無節制的生育,
每個家庭幾乎都有三個以上的小孩,
他們認為生孩子就像是抽獎一樣,
生的越多中獎的機率就越大。
這麼多孩子裡面,
總有一個能爭氣一點,
擠進城裡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
把家庭拉出貧民窟的泥潭。
很難想象,
這種在中國已經完全拋棄的落後觀念,
至今仍在影響著一群最貧困的人群,
也正是因為個觀念,
馬尼拉貧民窟的人數與日俱增。
進入城市生活的人數遠遠比不上居民們生孩子的速度,
這導致了一部分貧民連垃圾場的空間都搶不到了
最後只能跑到陵園,
去和死人爭地盤。
為了節約空間,
這裡的墓地不再遵守入土為安的原則,
反而像修建樓房一樣向天空發展,
每一個棺材都用薄薄的水泥澆築而成,
像碼頭的集裝箱一般整齊的堆在一起,
方便掘墓人在墓地到期之後,
把裡面舊的遺骸清理出來,
為後面的死者騰出位置。
在墓地生活的時間久了
這裡的居民們被外人稱為“骷髏”和“守墓人”,
死亡對他們來說已經不再是禁忌的話題,
四周隨處可見腐爛的屍骨無人認領,
不懂事的小孩在累累白骨堆中笑嘻嘻的走過,
就像路過挑選玩具一樣挑開。
實際上,
最開始窮人們只敢在陵園的周圍修建棚屋,
心中還是抱有著對鬼神的敬畏,
但隨著前來居住的人越來越多,
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
最終貧窮戰勝了對鬼神的恐懼,
他們直接在棺材上搭建起了棚屋。
每天過著腳踩無數屍骨,
與屍體同床共枕的生活,
這無疑驗證了那句真理,
比鬼更可怕的,是窮!
傍晚,
掘墓人馬蘭德在一個偏僻的角落將屍骨默默焚燒,
身後是幾個沒有一絲懼色的小孩,
屍骨的惡臭味甚至不能讓他們皺一下眉頭,
因為這些小孩從出生開始就已經習慣了臭味。
人骨的腐臭不一定會比工業生產的垃圾與汙水更令人作嘔,
但這種過於強大的適應能力,
對這些生活在底層菲律賓人來說,
並不一定是好處,
他們中很多年輕人開始逐漸安於現狀,
在垃圾堆裡,陵園裡揮霍著自己多餘的精力。
相比於逃離貧民窟,
這裡的人們更著眼於眼下的享樂和刺激,
將更殘酷的未來留給了自己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