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古時候在湖州府烏程縣,有個心地善良的小夥。他叫羅大良,出生在貧寒家庭。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莊稼漢,靠租種地主老財的十畝田地過日子。他八歲大就要跟著父母,下地幹活了。一家人辛辛苦苦耕作一年,得來的糧食一大半,要上交給地主老財。
剩下的一小半糧食,僅夠一家人每天吃個半飽。所以羅大良長大後,不想再做一個莊家漢,要另謀出路。父母知道他的想法後,對他說道:“兒呀,你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你不想跟我們種莊稼,我們也不勉強你。你要出去另謀出路,我們也支援你。
但是有一點,你必須要記住。那就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你絕不能幹違法的事。還有一點,做人要心存善念。我聽村裡的老先生,講過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往往能令周圍的人喜歡你,願意幫助你,不排斥你。
你人緣好了,做什麼事情都會事半功倍的,你要牢牢記住。”羅大良認真聽完父親話後,說道:“父親,您的話,我已牢記在心,我不會令您失望的。”羅父羅母聽完兒子的話,欣慰地點點頭。翌日,16歲的羅大良收拾好行囊,告別父母獨自一人外出闖蕩。
他在去縣城的路上,聽別人說碼頭那裡正在招苦力,有工錢可以拿。羅大良一個人出來闖蕩,也沒有什麼門路,所以他就跟著別人到碼頭,做了個搬運工人。他從小幹農活,身體比較壯實,有把子力氣。他心地善良,跟周圍的人相處得很不錯。有時候幹完自己的活,還會幫別人搭把手。
他在碼頭上幹了半年,認識了不少人。一箇中年大漢叫大壯的,對他說道:“大良啊,我看你為人不錯,想跟你說點真心話,不知你願不願聽。”大良道:“大壯叔,你有話就直說,我洗耳恭聽。”大壯說道:“有句話叫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
你這麼年輕,難道要在這裡當一輩子苦力嗎?我覺得你應該趁著年輕,尋找一門好的營生做,又或者學門手藝。這樣以後的生活才不會這麼辛苦,而且找媳婦也容易些。像我們幹苦力這行的,年輕的時候還能幹得動,等年紀稍大些就幹不動了,到那時候生活都不知道該怎麼過。
這是我一個過來人的忠告。我年輕的時候沒有人指點我,現在步入中年了。明白了許多事情,可是卻已經晚了。我現在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人要養活。這時想轉行已經很難了,所以只能硬著頭皮接著幹這行了。我不想你步我的後塵,所以提點一下你,希望你不要嫌我囉嗦。”
大良覺得大壯說的話很有道理,他鄭重地給大壯作了一揖。說道:“多謝大壯叔的指點,讓我醍醐灌頂,我是該好好想想,以後該乾點什麼營生了。”後來大良就離開了碼頭。他來到了一個渡口,想渡河去縣城。看到渡口只有一條船來回擺渡,人多的時候客人要等半天。
他覺得擺渡應該能賺到錢,而且擺渡也不用費太大的力氣,年紀稍大些也能繼續幹這行。於是他就把幹苦力掙來的錢,買了一條渡船,做起了擺渡的生意。第1年生意確實不錯,他不僅掙回了本錢,而且還有剩餘。到了第2年,生意就沒有第1年好了。
因為擺渡這行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別人看到他掙錢了,就會來跟風。大良村裡一個叫三毛的青年,見他擺渡掙到了錢,也跟著買了一條船,在渡口擺渡。剛開始渡口只有一條船,生意很火爆。現如今渡口有三條船,大良的生意就沒以前好了。
一天傍晚,大良準備收工了。他看到三毛正在跟一名老漢,在爭論著什麼。於是他就走過去詢問三毛,發生了何事。三毛說道:“大良哥,明天不是中秋節嗎?這位老漢想讓我用渡船,載他順流而下,回家過中秋。他家可不近,現在順流而下,要到明天中午才能到他家所在的縣城。我們的渡船隻是兩岸來回擺渡,去那麼遠的地方,我可不願意去。”
一旁的老漢聞言說道:“年輕人我給你兩倍的工錢,你就送我一程吧。我想回家過中秋,好好陪陪家人。”三毛說道:“這不是錢不錢的問題,明天就是中秋節了,我也想在家好好陪伴家人,一家人團聚。”老漢聞言有些哽咽,道:“兩位小哥啊,你們知道嗎?我都十年沒有陪家人過過中秋節了。
以前每年中秋節的時候,我都是在外地幹活。我的老母親,我的妻子,我的女兒,她們都埋怨我,中秋節別人都一家團圓。而我們家就缺我,她們很希望我,中秋節能陪她們一起過。我今年好不容易把活幹完了,能回家過中秋,你們就幫幫我吧。”
大良聞言對三毛說道:“你就幫幫這位老伯吧。”三毛說道:“這麼遠我可不去,我也要回家過中秋。大良哥你那麼想幫他,不如你送他一程。”大良說道:“那好吧,我送他一程,你回去順便跟我爹孃說一聲,今年中秋我不能陪他們過了,不過明年我肯定回家過中秋。”
三毛說道:“放心吧,我一定把你的話帶回去。”於是大良跟老漢坐上船,順流而下。在路上攀談中,大良知道了,老漢姓張是一名手藝高超的木匠。找他幹活的都是達官顯貴,且他的活很多,一單接著一單。所以導致他中秋節都不能陪家人過。翌日中午,大良終於把老漢送到了。
老漢下船後是萬分感謝,今天已經是中秋節了,可能他太著急趕回家了。剛走不遠就摔了一跤,大良看到了就下船檢視老漢的情況。原來老漢踩到一顆石頭,把腳崴了,摔了一跤。老漢焦急地道:“哎,離我家還有一段距離呢,怎麼這時候把腳崴了,這可怎麼辦才好?”
大良見狀說道:“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我揹你回去吧。”於是大良把船拉到草叢藏好,就背起老漢送他回家。傍晚時分,天色微暗。大良終於把老漢送回他家,老漢很是感激。老漢說道:“大良啊,真是太感謝你送我回來了。
天色已晚,你在我家過中秋吧。讓我盡一下地主之誼,好好招待你。”大良一路奔波也確實有些累,所以就留在了老漢家。老漢的家人聽說老漢回來了,都很是高興,做了一大桌好吃的。吃過飯後,大良跟老漢一家人在院子裡,賞月過中秋。
老漢的閨女叫張婷婷,年方16大眼睛,瓜子臉,面板白皙,非常活潑可愛。她拿了一個月餅給大良,主動跟他聊起了天。大良對這個活潑可愛的姑娘,非常有好感。賞完月後,大良就回到客房休息。他自言自語道:“我現在幹擺渡之行,這活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
看到生意好就有人來跟風,乾的人多了生意就差了。不如我跟老漢學木工手藝吧,這可是個技術活。沒有人教,根本學不會。也就不怕有那麼多的人來跟風了。”於是第2天早上,大良找到老漢說道:“老伯,你能不能收我為徒,我想跟你學習木工活。”
老漢見大良為人心地善良,又幫自己回家過中秋,而且還背了自己一路,就很爽快地答應了。大良給老漢磕了三個響頭,正式拜老漢為師。大良說道:“師傅,我想回家一趟,跟爹孃說一聲,然後收拾一下行李,就過來跟你學習木工活。”
老漢說道:“應該的,那你就先回去一趟吧。”大良花了一天功夫,終於回到了家。羅母埋怨道:“你這孩子咋中秋節都不回家。”羅父說道:“你不要埋怨孩子了,他是做善事去了。”大良說道:“爹孃,你們應該也聽三毛說了,我那天是送一個老漢回家過中秋。
老漢是個手藝高超的木匠,我昨天已經拜他為師了,跟他學習木工手藝。我這次回來收拾一點行李,就要過去跟他學習木工活了。”羅父聞言說道:“做個木匠也不錯,那可是手藝人,我支援你。”於是大良收拾了一點行李後,就到師傅家學習手藝了。
由於師傅肯傾囊相授,大良學習又刻苦。三年後,他出師了成了一名木匠。在這三年的學習時間裡,他跟張婷婷相處日久。兩人又很聊得來,互相生出了愛意。老漢對自己這位徒弟很滿意,於是就同意了他們的婚事,兩人成親後十分恩愛。
大良剛出師雖然沒有什麼名氣,但找他做木工活的人卻不少。因為大良在擺渡的時候,認識了很多人。大家都知道大良心地善良,知道他當了木匠後,都喜歡找他幹活,所以他賺到了不少錢,能讓他一家人快快樂樂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