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學的過程中,你解鎖哪些隱藏技能?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不少留學生的答案都是:做飯、修馬桶、換燈泡……的確,留學海外不僅對於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在生活自理能力上也將得到極大的鍛鍊。而解決留學住房問題,在留學生活中就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選擇住房的時候往往要考慮很多事情,比如想要入住什麼樣的房間、住宿地點距學校的距離、周圍配套設施是否便利、所在區域是否安全等,當然,還有想要什麼樣的室友。住宿環境安全、舒適、理想,學習也能受到些正向激勵,反之房子住得不順心,學習效果就難免打折扣。留學海外學會“找房子”,幾乎是每一個留學生生活中的必修課,不少留學生的“隱藏技能”,也在經歷找房和住房的過程中被開發出來。
本文原載於《留學》雜誌總第178期
出國留學住宿可以分為三種方式,寄宿家庭、學校公寓以及自行租房。
寄宿家庭指為國外留學生在其所留學的國家以有償服務的形式,提供住房和生活基本設施,旨在提高留學生在當地的生活能力的家庭。簡單來說就是留學生寄住在外國當地人的家庭中生活,寄宿家庭主要接待的是高中階段的留學生和讀預科的學生。寄宿家庭在英國、澳大利亞、美國等教育產業化的國家已經存在了幾十年。根據相關資料,近80%的高中留學生傾向於選擇寄宿家庭這種住宿形式,尤其是留學澳大利亞、紐西蘭的高中階段留學生幾乎全部選擇住在寄宿家庭中,約50%左右留學英美等國家的高中留學生會選擇寄宿家庭這種住宿形式。
由於多數選擇寄宿家庭形式的留學生年齡相對小,在生活和學習上沒有完全獨立,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有第三方的監督和幫助,監護作用其實是多數留學家庭選擇寄宿家庭的首要原因。另外,對於初到國外的留學生來說,在語言和文化差異上需要一定的適應期,寄宿在當地人家庭裡便不可避免地要與當地寄宿家庭的成員溝通,這可以幫助留學生快速提升語言能力,更好地融入到當地的人文環境、民俗文化中,也為留學生未來獨自在當地生活、學習,甚至是就業等方面提供了幫助。有些寄宿家庭在不斷接待留學生的過程中會逐漸瞭解並改善如何更好地配合留學生,部分家庭甚至會把留學生當成真正的家庭成員對待,能夠住進這樣的寄宿家庭裡不僅對於留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能有極大的保障,對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文化的認同以及對於思鄉情緒的緩解都能起到極大的正向作用。
然而,寄宿家庭的匹配大多是隨機的,能否住進心儀舒適的寄宿家庭多半要考運氣的。社交媒體上不乏有對寄宿家庭的吐槽,其矛盾主要集中於:
1. 住宿條件不佳。有些家庭會將儲藏室、半地下室、閣樓等平時不住人的房間提供給學生,並且餐食質量得不到保障。
2. 對於留學生限制過多,包括對回家的時間、用餐時間,使用浴室、暖氣、洗衣機等設施的時間做嚴格到不合理的規定。
3. 生活習慣相差過大卻又不能充分尊重學生喜好和選擇。
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除了文化的差異外,很大部分也是因為,不少的寄宿家庭是由於自身的經濟水平不佳才做寄宿家庭,這些家庭通常只能滿足“最低”的寄宿家庭標準。但在生活條件、家庭成員素質等方面可能並不能為留學生提供較好的生活條件及人性化的服務。
以澳洲政府為寄宿家庭設定的稽核標準為例,申請寄宿家庭的家庭成員必須無犯罪記錄,如果是接待未成年學生的家庭,家庭主人還需獲得一個“能夠與未成年人相處”的證明。在家庭條件上,需要提供一個安全的私人臥室,設施包括用於學習的書桌,椅子和室內提供充足的照明。另外,家中需要保持清潔,定期監督學生的起居衛生,提供共用或私人浴室,並有合理的時間允許淋浴(一般規定為不超過15分鐘)。另要求有廚房,起居室,洗衣設施和家庭共用區域。如果需要,冬天有暖氣,夏天有電扇或冷氣(但使用時間多會限制)。可以看出,這些標準對於大多數有能力出國留學的家庭來說只能稱之為“底線”,只能滿足需求層次理論中最低的“生理需求(physical)”這一層。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即便是生活條件優渥的寄宿家庭,留學生與家庭間也存在文化上的差異,人與人之間也會存在性格上的差異。所以,找到各方面都合適的寄宿家庭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對於住在寄宿家庭的學生來說,也是對於適應能力的極大鍛鍊。
雖然大部分高中留學生會選擇寄宿家庭這種留學住宿形式,但隨著年齡、年級的增長,在適應了國外生活、學習環境後,大多會轉而選擇自由度更高的校內公寓或自己租房。
相較於寄宿家庭,住在學校公寓也不失為另一種安全、可靠、便捷的住宿方式。學校公寓通常比寄宿家庭更加安全,除了“層層門禁”(通常從外部進入到自己的房間需要透過3-4個門禁)外,隨處可見的CCTV(閉路電視系統)以及身著制服的安保管理人員都讓留學生們安全感倍增。另外,學校公寓的設施相較寄宿家庭更為完備、方便,洗衣房、廚房、衛生間等設施可隨意使用,有些公寓還配備了活動室、健身房、會客室等免費或有償為學生使用。此外,如遇自己房間內的裝置損壞,也會有專業的公寓管理人員免費進行修理。
通常,學校公寓坐落於學校中心或周邊很近的位置,地理條件好周邊配套設施齊全,交通便利,使學生的學習、生活出行都非常方便。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通常學校公寓較為普遍的房型為“en-suite”,即套間,學生擁有自己獨立臥室、衛生間,與4-8人共用客廳、廚房。選擇這樣房間的同學不僅住的舒適,還可以結識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感受多元文化,在生活中就鍛鍊了口語,培養了國際化的視野。
學校公寓的房型大致分為4類,不同國家可能叫法不同。單間(single room),有獨立的臥室,包括床、衣櫃、書桌、洗手池,但需與室友共用衛生間、浴室、廚房,single room的房型在歐美國家非常常見,價效比最高。
套間(en-suite),在single room的基礎上增加了自己獨立的衛生間和洗澡間,通常4-8個en-suite room合在一起,便是一個公寓(flat)。每個flat有一個公共的門,多人共用客廳、廚房等。
單間公寓(studio),也被稱作單人套房,類似於國內的“開間”,房型則在en-suite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單獨的開放式廚房。有的地方會提供比正常studio面積更大的供兩人(通常是夫妻)居住。
一居室公寓(one bedroom flat)與國內的“一居室”相同,它與studio的差別就是廚房與臥室是有牆分開的,做飯不用擔心油煙影響臥室,但價格比studio更高。
還有一種房型為雙人間(twin room/shared room),即兩人共享一間臥室,twin room是在所有房型中是最便宜的,一般只有在房價極高地區才會出現。不過由於數量稀少,加之部分學校要求申請此房型的人需要兩人同時提交申請,留學生住雙人間的情況並不常見。
由於學校公寓設施完備、交通方便、安全可靠、房型等優勢,學校公寓的價格相對略高,以英國的en-suite為例,倫敦外地區每週價格在100-140英磅,倫敦地區每週價格約200-250英鎊。值得一題的是,學校的學生公寓,有一定的申請難度,通常採用“先到先得”的方式,或優先滿足本科生新生。想要申請學校公寓的同學還需要提早準備。除了學校提供的學生公寓外,也可以透過住宿預定平臺選擇由大型房產集團提供的校外公寓,除了價格可能略貴外,房型、設施、服務等均與學校公寓無異,甚至優於學校公寓。
根據留學生住宿平臺學旅家(STUDENT.COM)釋出的《2020全球留學生住宿報告》,英國留學生最喜歡的公寓房型為開間(classic studio)、套間(classic ensuite),而在美國的留學生更傾向於多室多衛的公寓(4 bedroom 4 bathroom)以及兩室兩衛的房型(2 bedroom 2 bathroom shared),澳洲留學生則更喜歡開間(studio apartment)和帶有單獨床鋪的兩人開間(twin share studio with 2 single beds)。
自行租房——痛並快樂著
另外一種住宿形式即自行租房。自行租房的選擇餘地就更多,更關鍵的是,自行租房相較於寄宿家庭和學生公寓,更有機會自行選擇室友。已有一段時間海外生活經歷的學生大多會選擇這種經濟、自由、方便的住房形式,能與好友或是興趣愛好一致的同學一起同吃同住,是不少國內外學生共同嚮往的生活。
自行租房可以選擇租住公寓或是別墅(house),如上述內容,租住校外公寓可以透過各大住宿預訂平臺選擇房產集團提供的房間,較為安全可靠,並且水電費包含在租金當中。選擇這樣的方式對於學生來說非常的便利,基本無後顧之憂。
如選擇租住house,對學生各方面能力,尤其是解決處理問題的能力將會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從房源的尋找、簽約、付款,到入住之後的大事小情,都需要學生自己溝通解決,承擔責任。選擇靠譜、合適的房源就是第一個難點,大到地理位置、價格、合同租約是否合理,小到房間門窗鎖、平均水費電費是多少,要事先和房東、房產中介溝通好以外,也要和一起合租的小夥伴商量房間的分配以及費用承擔的問題。大部分house不包括水電費用、網路費用,一些日常的維護、洗衣做飯,都要依靠自己。所以在租房前就要提前充分了解,儘可能提前避免一些問題。
首先,在籤合同前請務必認真閱讀合同條款,清楚房租中包括的內容,租金是否“包bill”(即水、電、煤氣費及暖氣費用),是否還有什麼額外的費用,是否有自己不能接受的條款等。在搬進房子之前,需要仔細檢查一下房間情況。拍照記錄下所有房間中現有問題細節,例如電器裝置、門窗鎖、燈光、暖氣是否正常,牆體是否有開裂或劃痕等,以防在退租的時候被認為是學生造成的問題而影響押金的退還。另外,還要調查一下住房周邊環境,所在街區是否安全,避開隱患。入住後,對於房東必須給租客提供的基本設施及服務,如房子出現問題應及時找房東溝通,共同尋找解決辦法。
總的來說,各類海外住房方式各有利弊。對於留學住房的選擇要綜合考慮自身情況,明確自己的需求,權衡利弊。最後總能選到適合自己的房子,度過一段愉快的留學旅程,收穫知識的同時收穫友誼和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來源: 留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