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嘉興日報-嘉興線上
《作文就如做菜》 卜玉音 著 文匯出版社
“啊,又要寫作文了,寫不出啊寫不出!”面對作文,孩子抓耳撓腮、哇哇大叫,這種情況您家孩子有沒有?
好不容易開寫了,但寫不了幾行就結束了,且寫出來的文字乾巴巴、枯燥燥;或者乾脆來個省略號,說是寫不下去了就用省略號唄。這些情況您身邊的孩子有沒有?
作文永遠是老三段——開頭一段,中間一段,結尾一段;點標點看心情,覺得逗號用得差不多了,就來個句號;寫活動的用詞永遠是“一年一度”;開頭演繹法:人生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第一次騎車,第一次獨自回家,我也有我的第一次,接下來我要和大家說說我第一次做蛋燒飯……結尾基本是“懂道理法”或“回家法”:“透過這件事,我懂得了……”或者“活動結束後,我就回家了”。
相信學生作文中出現這樣情況的不在少數。作文,真的是很多孩子的劫。這個“劫”怎麼破?
這個破解神器就是嘉興市輔成教育集團卜玉英老師的新作《作文就如做菜》一書。
您或許會感到驚訝,卜老師怎麼把作文和做菜混搭在一起,這是不是有點扯?
不不不,卜老師在書中告訴您,這絕對不扯。我們確實可以從做菜處借鑑一些方法,供我們作文之用。做菜和作文之間,其實有很高的相似度:做菜要有食材,作文要有素材,做菜的食材就像習作的素材;我們做的菜都有一個菜名,我們的作文都有一個題目,這菜名和作文的題目很相像;切成的一段段菜,就像作文的一個個段落,油鹽醬醋等調味品就像作文中的描寫、修辭,起鍋就如一篇作文的完稿,食客品菜就如讀者品讀……
我們從做菜處確實可以學到比較多的作文方法。比如,從菜名那裡我們可以學到作文擬題的方法。菜名大多是根據食材和烹飪的方法來命名的,比如“炒青菜”,比如“蒸臭豆腐”,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發,我們的作文完全可以根據所寫的內容來擬題,比如,《我得了個零鴨蛋》,比如《偷吃泡麵》。我們從來沒有聽說有一種菜名叫做“一盤營養豐富的菜”,由此我們會有所悟,過去出現頻率較高的《一件有意義的事》這個作文題目,其實作為作文的內容可以,如果作為作文的題目就不是很恰當的了。
比如,供我們做菜的食材很多,走進菜場,撲面而來的是數不清的食材:肉類、禽類、水產、海鮮、蔬菜。山珍海味自然是上好的食材,蘿蔔青菜也是很不錯的家常食材;這對映在作文中,給我們的啟示就是,生活中的起居飲食、喜怒哀樂、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作文的素材,大事好事是素材,雞毛蒜皮也是素材。
再比如,我們做菜經常要把菜切斷,像豇豆啊,茄子啊,山藥啊,但我們不會把這些菜都切成三段吧?我們會根據實際來切斷,炒韭菜時或許切成三段就可,但韭菜炒蛋會把韭菜切得很短,切成好多好多段。這又給我們一個啟發,不是所有的作文都是分三段寫的,而是要根據內容分成若干個段落的。
《作文就如做菜》雖然是講作文的,但絕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吧啦吧啦講大道理的書,而是一本集有趣好玩通俗實用於一體的作文指導書。書中的辦公室叫半畝塘,每個老師都有一個暱稱,洋蔥老師啊,番茄老師,小蔥老師,青菜老師,蘿蔔老師,教導主任叫鍋蓋頭,校長叫菱角;班級也好玩,不叫幾零幾班,而叫百草園,百草園裡每一個同學都有一個好玩的暱稱,像蘿蔔絲啊,土豆啊,辣椒啊,山藥蛋、葫蘆、生菜等。書中的情節也很好玩,比如,有一天菱角校長來到半畝塘,老師們和他開玩笑:“菱校長,你怎麼親自來了?”
菱校長皺了皺眉頭:“什麼話?不親自怎麼來?”
番茄老師說:“這個可是有出典的,有學生這樣造句:我親自吃飯;我親自做試卷;爸爸親自睡覺。”
我不敢說《作文就如做菜》是最好的作文書,但我敢說,這絕對是一本對學生作文非常有幫助的書。它能引導孩子怎樣取材、怎樣擬題,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寫具體,怎樣寫生動寫形象,怎樣分段,怎樣點標點,怎樣不落俗套,怎樣寫出與眾不同的令家長老師和自己滿意的優秀作文來。
(有刪節)
本文來自【嘉興日報-嘉興線上】,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