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歲的陳老爺子去年被查出肺癌,雖然是早期,但由於陳老爺子還同時合併了多種其他疾病,並不適合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後來在醫生的建議下接受了粒子植入,由於這種介入微創治療創傷小,所以術後康復的還算不錯。現在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前兩天覆查說控制的還不錯,尚沒有進展。
回想起一開始聽說要進行什麼粒子植入,陳老爺子及家人是非常抗拒的,醫生說這項治療有輻射,而且還是7*24小時的治療週期,總感覺特別地不安全。
在肺騰社群裡也會經常看到群友聊天,對粒子植入都有著類似的看法。粒子植入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治療方法呢?效果怎麼樣?有沒有副作用?輻射會影響到身體其他部位嗎?這篇文章我們一一解答。
在腫瘤裡放個7*24小時的輻射粒子
粒子植入屬於微創手術,本身的風險並不高,在植入的過程中,會將粒子穿刺針沿注射針頭方向刺入瘤體邊緣,經 CT 掃描確定進針到位後,連線籽源植入槍,引入放射性碘125粒子,將粒子植入腫瘤內,間距在 0.5-1.0cm。操作結束後,還會對全肺進行 CT 掃描,以確保位置準確。
不靠重拳出擊,貴在持之以恆
放射性碘125粒子放射性粒子本身釋放的射線能量其實並不高,但透過足夠劑量和較長時間持續放射治療,就能持續、有效地殺傷患者體內的肺癌組織,使得腫瘤細胞失去活性,達到縮小腫瘤病灶,最終改善患者遠期療效及預後,延長生存期的效果。
對早、中晚期肺癌皆有療效
一項國內研究共納入5個治療中心39例平均年齡70歲的早期(ⅠA-ⅡB)肺癌患者1,結果顯示,接受粒子植入治療後3、5年區域性控制率皆為79%。另一項研究回顧分析了247 例接受粒子植入的Ⅲ期肺癌患者2,結果顯示,1、3、5 年生存率分別為 82.8%、23.8%和 11.5%,區域性控制率分別為 92.2%、63.8%和 25.7%。對比晚期常規化療,粒子植入後腫瘤區域性控制率、患者生存率都得到了顯著提高3。
粒子植入後,最主要的副作用是氣胸
不同於放療外照射,粒子植入是一項有創操作,其中,氣胸的發生率較高(有研究其發生率達56.4%1),但好在可以透過臥床休息及吸氧加以改善,對於少量氣胸無需做過多處理,氣胸量大或患者有明顯症狀時,可行胸腔穿刺抽氣,必要時行胸腔閉式引流術給予治療。
此外,其他的不良反應還有肺炎、胸痛、咯血等,但發生率並不算高(5%~10%1),術前術後積極配合醫生護士即可得到良好的控制,包括臥床休息、吸氧、深呼吸、使用抗菌藥物預防感染,加強營養等。
輻射確實存在,但平時無需特殊防護
輻射是粒子發揮作用,控制/縮小腫瘤的武器,所以輻射確實是存在的。但在手術植入的時候,只要做好積極的防護穿上鉛衣,就能使被保護部位的放射性減少到1%。在植入後,由於粒子的能量很低,穿透距離又短,距離放射源2-4mm,輻射劑量就會減少80%-93%,所以說,植入粒子輻射距離短,對身體其他部位臟器不會造成影響。
在日常也無需做特殊防護,更不會給周圍人帶來輻射及安全問題。
深知抗癌不易,如果您是癌症患者或者患者家屬,歡迎加入肺騰病友群,與有相同經驗的患者交流抗癌經驗,互相鼓勵!私信我們“入群”二字,申請加入肺騰病友群,或諮詢臨床入組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