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科學研究發現,閱讀八卦資訊能啟用人類大腦中的獎勵系統,而這很可能意味著人腦將八卦識別為某種獎勵,進而產生了愉悅感。從行為主義心理學角度來看,這種愉悅感是一種正強化物,當它緊跟在某種行為後出現,會讓該種行為得到強化,進而讓人上癮。
2021年開年至今,娛樂圈已出現數次“地震”,微博也掀起了多陣“吃瓜”旋風。各種重磅八卦新聞一次次霸佔社交網路,令廣大“吃瓜”群眾目不暇接,甚至有網友戲稱2021年為“瓜年”。
那麼,大家為何如此熱衷於“吃瓜”?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角度來一探究竟。
背後隱藏著對優越感的追求
暢銷書《人類簡史》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大群人想合作共處,‘說壞話’這件事十分重要。”從進化心理學角度來看,在古代,我們的祖先曾長期處在糧食匱乏、危機四伏的環境中,他們不僅知道怎麼躲開獅子老虎、怎麼捕魚獵鹿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還要知道部落裡誰和誰有矛盾、誰和誰交情好……這些八卦訊息在該書作者看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部落成員聯絡感情,促進他們之間的合作,這也是人類種族延續至今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心理學家羅賓·鄧巴認為,人們熱衷談論八卦的背後,隱藏著對於優越感的追求。明星是聚光燈下的寵兒,他們所擁有的美貌、財富、名聲,無一不是普通人所渴望的,這極易誘發崇拜心理。而這種崇拜也暗含著某種“你有我無”的自卑心理,因此當明星稍有負面新聞曝出,普通人被壓抑的自卑感便可能會被優越感所取代。曾經抬頭仰視的人,如今被“踩”在腳下,“吃瓜”群眾藉此短暫地站上道德高點。
困於八卦訊息的“繭房”
普通人聊八卦,表面說的是閒話,其實說的是感情。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看到,幾分鐘前,在酒桌上“相顧無言”的一群人,可能就因無意間說了點八卦,頓時就變得相見恨晚。多少哥們兒、閨蜜、親戚就是因為八卦,才有了聊不完的話題。
既然八卦有這樣的好處,也就意味著它容易讓人上癮。
如今,各類媒體持續生產八卦資訊,一些App的資訊供給也是“投其所好”,如果你點過幾條八卦新聞,它就會源源不斷為地你推送下去。這樣人們接收到的內容就會變得愈加單一、同質,如此下去受眾將不知不覺被困於“資訊繭房”。原本人們聊八卦是希望獲取更多訊息、擴大社交面,但在這種形勢下,它可能本末倒置,使人們困在八卦之“蛹”中,反而使資訊接收的維度變窄。
理性“吃瓜”切莫全情投入
不過,存在即合理。如前所述,談論八卦是人類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慣,如果完全拒絕顯然不切實際。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規避由“吃瓜”帶來的負面影響呢?
筆者認為,節制“吃瓜”的第一步,就是正視自己的對於“瓜”的需要。我們要做的,不是完全壓制這種需求,而是要適度滿足。對於各種娛樂訊息,我們看看則已,切莫全情投入。
其次,要走出思維誤區。很多人以豐富談資的目的去關注八卦訊息,但最終反而被困在八卦之“蛹”中。此類人往往有一個思維誤區,覺得知道的“瓜”越多,就越能成為社交圈中的紅人。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我們的時間有限。知道點兒八卦很可能讓你更好地融入社交圈,但從資源分配的角度來看,你瀏覽八卦資訊的時間越多,那你跟朋友聊天的時間就會越少。所以獲取的八卦資訊量與社交質量,兩者之間是一個“倒U形曲線”的關係,而非線性關係。
最後別忘記,負面八卦所帶來的優越感只是空中樓閣。即使明星從神壇跌落,那也不代表你就變成了一個富有、美麗、受歡迎的人。那一剎那的優越感,只不過是大腦產生的錯覺,如泡沫般虛幻。(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祝傑)
來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