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香港科技大學首次破解了無腸深海管蟲的染色體層面基因組。
一千多米的深海管蟲在黑暗、高壓以及高濃度有毒環境中,如何生存下來的?這對人類而言一直是個神秘的存在。
想了解它也只能從基因層面入手,港科大研究人員發現,管蟲能生存得益於它本身的身體構造及與其共生的細菌。
與其共生的細菌適應性極強,能將硫代硫酸鹽、一氧化碳等物質轉化為能源,源源不斷為管蟲輸出營養。
而管蟲就不那麼厚道了,它能製造一種酶消化細菌獲取營養,還可以控制細菌死亡路徑,讓細菌數量保持對自己最有利的水平。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管蟲獲取無機物是透過其身上一個叫“幾丁質管”結構完成的,富含多種酶,這次被發現的就有35種。
人類熱衷研究海洋生物,一方面探究生命起源,更現實的是破解極端微生物生理化特徵及產生機制,為人類健康、能源、環境等帶來新發展,同時促進現代生物技術革命性發展。
正如港科大的這項研究,除了為不同應用範疇提供了新方向,例如為開發補充營養策略,抑制微生物繁衍等提供新的機會,其深海管蟲豐富的酶,還有可能發展為新的生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