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刺激“穴位”為什麼能治病?哈佛研究團隊找到了背後的神經基礎

點選關注不迷路 ↑ ↑

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

刺激“穴位”為什麼能治病?哈佛研究團隊找到了背後的神經基礎

細菌感染誘發的膿毒血癥(sepsis)是一種劇烈的全身炎症反應,有致命危險。

在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今日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哈佛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馬秋富領銜的研究團隊展示了一種刺激“穴位”治療膿毒血癥的實驗方法:研究人員在患有膿毒血癥的小鼠身上,找到其後肢的“足三里穴位”——換到人體的話大致位於膝蓋下方2釐米處,然後用微弱的電流對此進行針灸,最終起到了有效的抗炎作用,降低了小鼠的死亡率

刺激“穴位”為什麼能治病?哈佛研究團隊找到了背後的神經基礎

針對這項研究,《自然》雜誌同時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杜克大學麻醉學科的Luis Ulloa教授在文章中指出,電針灸(electroacupuncture)刺激特定部位,從而調節某些身體機能並治療疾病,屬於近年來被稱為“生物電子醫學”(bioelectronic medicine)的一類新興醫學領域。

人們很容易由此聯想到傳統的針灸。在這項研究以及先前的一些相關實驗中,科學家們也發現,在傳統意義上的“穴位”位置進行電針灸刺激為什麼有效、如何才能起效、是否特異等,還存在很多爭議。比如,以不同的強度刺激“足三里”,或者以同樣的強度刺激另一個位於腹部的“天樞穴”,都無法起到同樣的抑制炎症效果。

研究人員指出,如果要把電針灸發展為一種可靠、有效、靈敏的治療方法,明確電針灸刺激“穴位”背後的神經元網路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馬秋富教授的研究團隊從2017年以來,致力於挖掘電針灸啟用神經通路進而調節炎症的機制。在這篇新發表的論文中,研究團隊透過小鼠實驗首次找到了一組特定的神經元,並發現這組神經元可以調節迷走神經-腎上腺反射,從而為電針灸刺激“足三里”起到全身抗炎效果找到了現代神經解剖學的基礎

刺激“穴位”為什麼能治病?哈佛研究團隊找到了背後的神經基礎


▲馬秋富教授(圖片來源:哈佛大學官網)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發現在電刺激“足三里”位置時,會啟用一組表達Prokr2蛋白的感覺神經元。這些感覺神經元的細胞體部分位於脊髓,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屬於支配後肢的坐骨神經,由此它們可以將後肢的感覺資訊透過脊髓傳向大腦的特定區域。

有趣的是,表達Prokr2的神經元受到不同強度的刺激,會啟用不同的神經通路。受到較低強度的刺激,它們會進而啟用神經系統中的迷走神經-腎上腺,驅動腎上腺釋放兒茶酚胺類抗炎物質。但如果電針灸刺激的強度過大,則會進而啟用另一組交感神經反射,反而未能驅動迷走神經-腎上腺這條副交感神經通路。

刺激“穴位”為什麼能治病?哈佛研究團隊找到了背後的神經基礎

▲適度刺激小鼠的“足三里”(ST36)引起全身抗炎反應的神經網路:啟用Prokr2感覺神經元,驅動迷走神經-腎上腺軸(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這類Prokr神經元的神經纖維有特定的分佈區域,也就為電針灸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刺激提供瞭解釋。在包裹腹部器官的組織中,研究人員就沒有找到這類表達Prokr的神經元,所以刺激小鼠的腹部“穴位”(比如“天樞穴”)很難引起相同的全身抗炎反應。

為了驗證Prokr2神經元的角色,研究人員光遺傳學等多種實驗手段人為啟用表達Prokr2的神經元,發現可以模擬電針灸的抗炎效果;相反,如果特異性地破壞這組神經元,則會讓電針灸起不到抑制全身炎症的作用。

《自然》雜誌的評論文章總結說,這些結果首次提供了一種分子標記,靶向具有這種分子標記的神經元可以設計特定的刺激方法,用來遠端調節身體機能。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希望此次的這些發現可以為最佳化生物電刺激引數鋪平道路,未來可以精確地驅動不同的神經通路來治療特定疾病,最終造福患者。

參考資料:

[1] Shenbin Liu et al., (2021) A neuroanatomical basis for electroacupuncture to drive the vagal– adrenal axis. Nature.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001-4

[2] Neurons that switch off inflammation. Nature. Doi: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1-02714-0

免責宣告: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資訊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援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10-13

相關文章

​哈佛研究再添新“罪證”:這類食物可增加炎症性腸病風險

​哈佛研究再添新“罪證”:這類食物可增加炎症性腸病風險
超加工食品,如香腸.肉丸.薯條.泡麵.炸雞塊.餅乾.速食湯.碳酸飲料--是很多人喜愛,但卻對健康有害的食物.之前已有多項研究發現,常吃超加工食品與乳腺癌.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風險升高有關. ...

武漢大學研究團隊10餘年攻關敦煌石窟數字化保護
黃先鋒(右).張帆(中)與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員在進行掃描作業.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運用現代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對敦煌莫高窟進行三維數字重建,從而實現"窟內文物窟外看"--敦煌研究院與 ...

全球首次!聯合哈佛醫學院,陝西團隊取得一項重大研究成果

全球首次!聯合哈佛醫學院,陝西團隊取得一項重大研究成果
艱難梭菌是引起醫院內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近年來,艱難梭菌感染的發病率和嚴重性在全球範圍內急劇上升,已對全球性公共健康造成威脅.日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營 養與健康養殖創新團隊副教授曹陽春與美國 ...

「Nature子刊」使用單細胞多組學研究腫瘤細胞的新思路,哈佛醫學院等頂尖級團隊開創先河

「Nature子刊」使用單細胞多組學研究腫瘤細胞的新思路,哈佛醫學院等頂尖級團隊開創先河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Daisy 導讀:9月30日在<Nature Genetics>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由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紐約基因組中心.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 ...

穴位療法為什麼能夠治病?到底管用嗎?中醫解讀“穴位治病”

穴位療法為什麼能夠治病?到底管用嗎?中醫解讀“穴位治病”
大家好,我是王醫生. 穴位療法具有幾千年的歷史,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過巨大的貢獻.它之所以得到中國乃至世界的普遍認可,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臨床有效性",如果沒有效,肯定不會長久 ...

按摩的好處又添實錘!哈佛最新研究:按摩真能修復受損肌肉,讓你“痛並健康著”
本文轉載自"丁香學術"微信公眾號. 在運動和日常勞作中,我們往往不可避免會發生肌肉損傷.骨骼肌的受損會影響人體的正常運動功能,限制日常生活活動,最終降低生活質量.而按摩被用於緩解肌 ...

「走路快」的人多活15年!涉及47.5萬人的研究證實了

「走路快」的人多活15年!涉及47.5萬人的研究證實了
走路是一項老少咸宜的運動.有人整天佩戴運動手環或計步工具,晚上到家卻發現:一天下來走了小一萬步,為什麼感覺不到步行對健康的效果呢? 事實上,平時走路產生的步數,由於強度不夠,並不能達到運動健身的目的. ...

復旦大學研究:茶葉是打通人體經絡最有效的食品?

復旦大學研究:茶葉是打通人體經絡最有效的食品?
中國的傳統醫學實踐,大多基於經絡理論.但是在現代解剖學研究中,經絡卻一直看不見摸不著.近日,復旦大學團隊首次公佈了符合人體經絡傳統描述的系統性影像,讓人們得以"看見經絡". 經絡, ...

解決微生物耐藥的大突破:哈佛開發出雙技術加持的廣譜抗感染疫苗

解決微生物耐藥的大突破:哈佛開發出雙技術加持的廣譜抗感染疫苗
伴隨耐藥微生物感染的數量不斷增加,致病菌的流行病爆發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新生物威脅,使得傳染病臨床干預措施正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有效的疫苗可以作為一道屏障預防許多細菌感染及其導致的包括膿毒症等嚴重後果. ...

已故黑人婦女癌細胞突變,已分裂達5000萬噸,世界各地全在研究

已故黑人婦女癌細胞突變,已分裂達5000萬噸,世界各地全在研究
已故黑人婦女癌細胞"突變",已分裂達5000萬噸,世界各地全在研究 古代的人類因為沒有相應的醫療條件,一點點小病就會被奪走性命,但是如今的人類在不斷探索治癒疾病的方法,從各個方面去 ...

嫦娥五號樣品填補了月球研究30~10億年前空白,晶片製造關鍵材料實現國產化量產 | 一週科技導讀

嫦娥五號樣品填補了月球研究30~10億年前空白,晶片製造關鍵材料實現國產化量產 | 一週科技導讀
來源:科技日報.環球科學.科研圈.新華社.中國科學報.央視新聞.BioArt等 植物免疫抑制新通路被發現 來源:Cell 9月30日,發表於<細胞>(Cell)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水稻鈣離子 ...

研究發現COVID-19與阿爾茨海默病共享一個遺傳風險因素
據外媒New Atlas報道,在新冠大流行的早期,研究人員看到患有COVID-19重症的痴呆症患者比例過高.一個常見的假設是,與神經變性相關的記憶障礙會影響一個人持續遵循感染控制措施的能力,如保持社交 ...

短脈衝電刺激蒼白球中特定神經元亞群延長了腦深部刺激的治療益處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使腦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更加精確的方法,從而使治療效果超過目前可用的治療方法.這一發現將極大地 ...

大規模研究表明,睡眠不好、情緒低落?你該出門曬曬太陽了
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是指生命活動以24小時左右為週期的變動.人體生理功能,學習與記憶能力.情緒.工作效率等也有明顯的晝夜節律波動.晝夜節律與人類的活動關係密切,晝夜節律的破壞和 ...

研究發現無人機正在改變人類對鯊魚的看法
在谷歌上搜索 "鯊魚",會發現一些最近看到鯊魚的頭條新聞.如"豹紋鯊成群結隊地回到拉霍亞水域",而另一條則強調了 "太平洋帕利塞德海岸附近的大白鯊幼魚 ...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研究表明:多運動可以提高孩子智力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研究表明:多運動可以提高孩子智力
腦智(Brain&Mind)是腦與智(心智)的簡稱.腦智提升主要涉及腦與智兩方面的改變.其中,腦的改變涉及腦內在物質.生理活動變化,包括結構(如神經新生.血管新生.灰質體積.白質完整性等)和功 ...

日本最新研究:日本人的祖先可能包括來自東亞大陸的移民

日本最新研究:日本人的祖先可能包括來自東亞大陸的移民
中新網9月18日電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近日,日本一個研究團隊發表研究成果,稱現代日本人的祖先可能包括來自東亞大陸的移民. 近日,日本一個研究團隊發表研究成果,稱現代日本人的祖先可能包括來自 ...

瞭望 | 在“看見”大腦這一世界級工作中,這支團隊全球領先10餘年——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

瞭望 | 在“看見”大腦這一世界級工作中,這支團隊全球領先10餘年——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
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 以工業化的方式大規模.標準化地產生資料並繪製腦圖譜,將改變神經科學已有的研究方式 "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目前已凝練了攻關研究方向,提 ...

不同亞型HIV感染者免疫恢復研究將助力精細化抗病毒治療

不同亞型HIV感染者免疫恢復研究將助力精細化抗病毒治療
艾滋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傳染性疾病,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HIV是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進而會使機體免疫功能不斷下降.因而HIV患者易於感 ...